六、“一带一路”经济合作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一带一路”的基本情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发展水平明显快于全球,未来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总量(GDP,现价美元,下同),从2000年的4.4万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22.3万亿美元,13年间增长了40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8%,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从13.2%跃升至29.5%。在此期间,全球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33.3万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75.6万亿美元,累计增长127%,年复合增速仅9.5%。全球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GDP情况如图6-4所示。
图6-4 全球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GDP情况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地区)中,80%左右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2013年年底,41个经济体属于中高等收入及以上国家,占比63%,高于全球61%的占比;仅柬埔寨、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塔吉克斯坦五国属于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在该区域的占比为8%,低于全球16%的占比。
近年来,受基础设施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一带一路”周边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望进一步加速,也有助于加快沿途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一区域占全球GDP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成为与北美、西欧板块并列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之一,人均GDP也有望进一步提高,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也有望将向“一带一路”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该地区需要发展一套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贸易服务等配套支撑体系,港口、交通等基建连接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从地理位置看,“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同时发展也较具挑战性的经济走廊,贯穿亚太、欧洲、非洲等多个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在空间走向上初步形成以欧亚大陆桥为主的北线、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三条线。
(二)“一带一路”的内涵和战略意义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是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和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包含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是和以往经济全球化完全不同的理念。“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弘扬和传承丝路精神,打造贸易强国
从2 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东方文明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不仅可以输出种类繁多以及价廉物美的商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大国,中国还能够与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为资金缺乏的国家提供建设与发展机遇,为古丝路精神注入和平、开放、包容、互信和互利的时代内涵。
2.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理念是加强同中亚和东南亚的经贸合作,建设可以逐步形成连接东欧、西亚和东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这要求中国努力发挥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多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努力开拓中国的海外市场,寻找中国经济新增长点,造福区域内各国人民。
3.扩大中国企业投资海外的机会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区域内各国的经济联系,可以增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商机,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由出口贸易转向对外投资,促进中国由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转变,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
4.带动我国中西部加快开放
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形成于2000年以后,同东部沿海相比起步较晚,经济发展较慢,与东部相比形成较大的地区差距。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扩大中国中西部开放,给中国中西部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5.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创新能力
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率先对外开放,已形成贸易驱动型的外向型增长模式。目前,东部地区集中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先进的技术装备,企业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业务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东部地区可以提升创新能力,着重发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三)“一带一路”的机遇
“一带一路”的机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机遇
“一带一路”沿途大多为新兴市场或发展中经济体,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后发优势强劲,但迫切需要解决交通、电力和信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难题。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一带一路”区域目前已规划大批跨境铁路、公路、空中航线、油气管道和通信电缆等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欧亚高铁、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电力信道等,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8万亿美元,这将给中国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机遇。
2.经贸合作机遇
1990—2013年,“一带一路”65个国家(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1%和16.5%,比同期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3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自1995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其中,对中亚、海湾和南亚国家贸易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25%和21%。2014年,中国在全年进出口增速仅为2.3%的情况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出口额增长仍超过10%,进出口双边贸易额接近7万亿人民币,占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左右。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地带贸易潜力之大,有望改变我国外贸市场比较单一的境况。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还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了77个经贸合作区。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还在“一带一路”的沿线打造中心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中伊土经济走廊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等。通过经贸合作区及打造新的经济合作平台,中国将改变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合作模式,这将催生大量产业转移,产生园区建设、跨境投资、贸易结算、货币流通和相关服务需求,这将大大增加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机遇。
3.投融资机遇
“一带一路”区域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注入。据有关专家测算,至2040年新增资金将达100万亿美元,约18.5万亿美元需要通过信贷资金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中国政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筹划和建立了一系列的支持性金融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金砖银行等,这将改变我国对外投资以间接投资为主的情况。
4.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发展动力。随着大量中国企业和投资走出去,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认可度将大大提升,这将有助于在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中形成“人民币区”。中国已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定,大力拓展跨境金融交易管道,在全球14个人民币清算行中,有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有力地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和投融资货币。中国可以依托建设基础设施、设立产业园区和自贸区,建立以人民币结算、贷款和直接投资为主的丝路经济带建设金融体系,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地区的使用范围。
(四)“一带一路”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战略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但在此过程中,也面临许多许多风险,具体如下。
1.经济风险
(1)债务国违约风险。“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环境整体上不如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部分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经常项目存在巨额的赤字,经济基本面差,违约风险高。如果债务国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项目无法收回投资,将使我国经济承受额外的压力。
(2)项目泡沫化风险。据有关研究,2015年,中国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一带一路”基建投资项目总规模超过1万亿人民币。项目仍以铁路、公路和机械为主,占全部投资的68.8%。过热的投资热情,过大的投资金额必然带来过高的投资风险。
(3)贸易保护主义严重。“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多样性,不少国家贸易保护严重,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进口和出口需要数十个文件,完成出口手续耗费的时间长达数月。部分国家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针对中国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人口大国和次区域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中发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
(4)金融体系脆弱。目前,“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银行不良贷款占比高、汇率波动大。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作为保障,所有的构思均为空想。
(5)竞争与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一些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贸易互补性,但也有不少国家与中国的产业结构相似,在国际市场上互为竞争对手。“一带一路”建设在为中国产品开拓市场的同时,也提升了沿线其他国家的市场竞争力,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完全有可能被生产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挤压。“一带一路”建设虽可以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但如果国内不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国内经济有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
2.政治风险
(1)可能与某些国家的战略不契合。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并非只有中国一国拥有国家战略,不同国家基于不同诉求都有各自的国家战略,这其中甚至还涉及“一带一路”沿线以外的一些国家的战略利益问题。所以,中国的国家战略可能会与“一带一路”上的个别国家甚至是个别大国的国家利益、国家战略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或者竞争。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更,有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处于政治转型的过程中,未来政府倾向甚至政权性质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给未来的经济合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安全风险
“一带一路”战略在推进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双重安全风险,即传统安全风险(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领土、岛屿争端,区域内个别国家政局动荡)与非传统安全风险(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安全环境。
(五)建设“一带一路”的策略
1.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政府作为一个领导与组织的角色,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公共产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制度和基础设施的保证。首先,政府可以与沿线国家签定贸易和投资保护协定,相互减免关税,相互开放市场,扩大投资领域,给予外国投资企业国民待遇,避免双重征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可以利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信会议(CICA)、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与东盟“10+1”、亚太自贸区(FTAAP)、亚欧会议(ASEM)等国际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积极推动从双边到多边的投资贸易规则,凝聚共识,化解矛盾,促进区域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信息,进行风险预警。基础设施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硬件保证,也是各国政府合作的重点领域,建设好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通信、能源,将为投资和贸易创造有利的条件,带动整个区域共同繁荣。
2.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
企业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市场主体和载体,要坚持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按全球经济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全球产业链,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要注意投资风险,坚持审慎策略和审慎操作,避免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企业应当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尊重东道国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障劳工合法权益,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在实现企业盈利的同时,造福当地社会。
3.加强民间交流,增进人民情谊
加强区域内的民间交流,包括文化交流、教育交流、科技交流和旅游交流等。如设立专门文化交流项目,开展文艺体育互访;在“一带一路”国家开设孔子学院;设立政府奖学金,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华学习;资助科技人员互访及合作科技研究,共同解决“一带一路”中出现的难题;互办旅游年,互相推介旅游观光项目,增加民间往来,增进人民情谊。
4.扩大互利贸易,增进人民福祉
区域内国家及地区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有各自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开展互利贸易,可以促进专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提升人民福利水平。因此要改善边境口岸通关条件,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能力;探索建立区域性自由贸易区,推进跨境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创新贸易方式。
5.拓宽投资渠道,推动经济增长
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共赢的重要方式。区域内的国家及地区,由于缺少资金,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也掌握一些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可以为区域内国家、地区提供发展资金与先进技术,通过对外投资,促进经济共同繁荣。例如,中国可以鼓励核电和高铁等项目的对外投资,以优势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走向海外。各国政府要大力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投资领域,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加强经济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6.建立金融互助机制,防范金融风险
建设好“一带一路”,稳健的金融体系是重要保证。首先,要发挥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建立金融稳定基金,帮助区域内国家、地区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防止或减少债务违约,稳定汇率,维护区域内的金融稳定。其次,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管,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各国政府协同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思考题】
1.APEC有什么优势、问题?改革APEC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2.制约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推进中国东盟的经贸关系?
3.上海合作组织源于什么?它应当朝什么方向发展?
4.中国和欧盟为何摩擦不断而经贸关系却越来越紧密?如何发展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关系?
5.金砖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如何发展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
6.“一带一路”的内涵和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设想?
【英文文献阅读】
BRICS countries challenge to the world economy new trends
扫描此码 阅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