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边界

我们把企业边界分成两类,一类是管理边界,一类是业务边界。管理边界决定了哪些生产要素应该放到企业内部,而业务边界决定了企业能做哪些事情。经济学界关于企业边界的讨论非常激烈,学者们各执一词,但实际上更多是侧重点不同。

1.交易成本

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认为,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首先,通过价格机制来组织生产的最明显成本是发现所谓的相对价格;其次,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也是需要成本的;再者,一些活动通过市场交易可能需要签订很多合约,每一个合约的签订都需要成本,但如果建立企业,这些成本都可以节省,至少会大大减少,因为建立企业后可以用一个合约代替几个合约。所以,科斯说:“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企业家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的成本。”

这就是科斯著名的“交易成本”理论,在1937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市场的运行存在交易成本。如果把由市场协调的各项活动放在企业内进行,由企业的管理者统一协调,就可以节约市场运行的交易成本,因而企业是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替代物。当企业内管理协调的费用(组织成本)等于相应的市场运行的协调费用时,企业的管理边界就确定了。

交易是通过契约安排实现的,每一次市场交易都可以看成是买卖契约的一次订立与履行。契约可根据权利与义务的分隔时间长短区分为长期契约和短期契约。权利与义务的分隔时间越短,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锤子买卖属于短期契约,而分隔时间越长,则是长期合约。在企业里有一系列的长期契约,如企业与员工和经理人签订的雇佣合同、与银行签订的借贷合同、与出资人签订的出资合同等。正是这些相关个体相互讨价还价而订立了一系列的长期契约,最终集合成了企业这一组织形态。

科斯认为,之所以企业在组织生产方面要比价格机制更具有优势,在于每一笔短期契约均要耗费搜寻、谈判和签约成本,而企业通过更少的长期契约替代大量的短期契约,由此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科斯分析道:“如果签订一个较长期的契约以替代若干个较短期的契约,那么签订每一个契约的部分费用就将被节省下来,企业或许就是在期限很短的契约不那么令人满意的情形下出现的”。

在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组织成本的情况下,将某种经济活动放到企业内部是更为划算的,也因此决定了企业的管理边界。

2.资产专用性

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森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解释了企业的管理边界。他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书中提出了“资产专用性”理论,认为交易成本主要受到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发生的频率三个因素的影响。资产专用性,主要是指对已投入生产过程的资产进行再配置的难易程度。有些资产的专用性较弱,而有些资产的专用性较强。资产专用型强的交易为了降低交易费用,需要在企业内部自行生产。随着资产专用性的降低或消失,买者与卖者之间的依赖度也随之降低,当外购比资产便宜时,交易就会由企业转向市场。

比如,有一类掌握某种独特技艺的人才,企业的生产活动非常依赖于这种技艺,而在外面市场上又很难及时找到掌握这种技艺的人才。对企业而言,把这类人才以某种长期契约纳入企业内部进行管理更为可控,耗费的机会成本就会更低,反之则会承担更高的机会成本(在市场上没有及时找到对应的供给而导致生产活动受到影响)。这种资产就是专用性资产,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组织的管理边界。资产专用性理论为企业纵向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威廉姆森认为,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成本节约的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的程度、资产被利用的频繁程度和环境的不确定程度有关。

3.企业能力理论

企业能力理论更多是用于解释企业的业务边界,即企业应该做什么业务、不应该做什么业务。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提斯认为:企业的边界在于能力的适用边界。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包括生产能力、资金运作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等。所谓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独有的、扎根于组织之中的、适应市场机会的、能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本质上是一个企业“特定的知识体系”。著名的企业理论家德姆塞茨就提出了“企业是协调和整合企业成员所拥有的特殊知识的机构”这样的观点。意思是说,企业要获取与利用知识,就必须对企业内的知识以及拥有不同类型知识的个人进行管理,因为市场不具有管理企业知识的功能,而只有企业才能作为管理组织内成员及其所拥有知识的机构而存在。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体系,这正是企业能够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深层原因。

企业能力理论并不强调交易成本,它从企业的“生产”属性出发,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知识产品库——生产性知识和能力集合。企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不仅取决于组织成员个体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还取决于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即企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企业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是企业剩余生产和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能力是企业业务边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企业能力的强弱、大小决定了企业边界的具体位置。当今世界,收购、兼并、合并和联合是企业做大规模的捷径之一,决定企业这种扩张方式能否成功的关键正是企业能力。

《财经》杂志曾对美团创始人王兴有过一次采访,当被问及“美团的边界在哪里”时,王兴如此回答:“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你可以把边界理解成万有引力,每一个物体因为质量的存在都会产生引力,会影响其他所有物质。差别就在于——离核心越远,影响力越小,或者是它本身的质量越小,影响力越小。万物其实是没有简单边界的,所以我不认为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即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

王兴的这段话不仅解释了互联网平台企业不断跨界的底层逻辑,也很好地体现了企业能力理论。企业的业务边界在哪里?其本质是由企业的核心能力决定的。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业务边界根本不是按照产品划分的。这也是很多传统产业从业者非议阿里巴巴、小米、美团这类互联网企业的地方。但即使有再多非议,这些企业依然在“无边界”地扩张着。晨兴资本合伙人张斐说道:“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边界由它的智能和计算能力所决定,智能适用的领域并不存在边界。科技公司拥有通用的核心能力,就像一个放大器,使得公司对于某一类产品业务线的拓展变成一件特别简单的事。”这种“智能”,其实就是用户和数据这些“养料”喂出来的结果。这也是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