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因为不必去实践,所以只有粗略的设想,而没有具体的规划。当我们站在起点时,永远看不见途中的风景。
中国古代有很多寻宝的故事。而当初埋下宝藏的人,大多是乱世争雄中的一员。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比如隋文帝、张士诚、张献忠等。今天不去聊那些宝藏的具体细节,单单来说,作为趁势而起的乱世枭雄,应该在乱世前准备哪些东西呢?
常规的想法当然是钱粮了。民以食为天,有粮才有人。而其他东西就要靠钱购买了,所以存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先不去说粮食,毕竟如何储存粮食,这是大地主的必备技能。单看存钱这件事。先问一句,存钱到底是存金、存银、存铜,还是古董字画,这些占地小可以变现的东西呢?有经验的人都听过一句话,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既然是为天下大乱做准备,自然不能囤一些不好出手的东西了。所以古董字画排除在外。
那么接下来再考虑第二个问题,到底是以哪种货币形式来存钱呢?从便于储存的角度来说,当然是金银比铜钱要好了,毕竟前者的价值密度远高于后者,既省空间,又易于携带。但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说,当然是铜钱更方便了。想想吧,乱世当中,这些钱要用到哪些地方呢?比如发军饷,支付行政费用,购买武器装备,稳定根据地民生。
大宗交易,以金银结算,自然更为方便利落。可是发工资,就得清清楚楚,有零有整了。所以需要大量铜钱。而行政官员,军人家属,维持日常生活,大多都是小额交易,也需要大量铜钱。而这些经济行为,与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起组成了根据地的经济活动。后方想要安稳,必须要有良性的经济往来。大票子要有,小面额也必不可少,而且供给量还要充足。
由此可见,以实际操作而言,储存货币也很有讲究。以上讨论的,还只是乱世到来之后,己方的应对。而现实是天下大乱,曾经通畅的购买渠道,贸易往来,都会遭遇极大挤压,甚至断绝。在此情况下,囤积战略物资,也是不可或缺的。
那为什么以前,我们觉得有钱有粮就够了呢?因为我们预料到,乱世到来会带来一些变化,但因为不必去实践,所以只有粗略的设想,而没有具体的规划。当我们站在起点时,永远看不见途中的风景。我们为什么经常会产生,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呢?也是因为不必具体去做,所以听到一个还算有道理的说法,就容易轻信。
但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踏上征程,只是一味站在起点瞻前顾后,那也将一事无成。在事前想的再多也没用,因为计划总没有变化快,这只会打消自己做事的勇气。所以抓住大概率会发生的,舍去在细枝末节上的摇摆。
而这种态度,也能够帮助我们鉴定一些障眼法。就像面对炼金术时,如果我们了解物质守恒,那起码知道用来炼金的材料里,得包含金元素,才可能会成功。不管你说点石成金,还是用水银炼金,没有金元素,即便夸得天花乱坠,也是在骗人。在这里物质守恒就是主线、大概率事件,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说辞,则是细枝末节。细枝末节虽小,却能勾动人的贪心、得失计较,从而扰乱人心。
当我作为旁观者时,最容易被奇特的、与自身相关的东西吸引,而忽视当事人的感受。比如,看到街边的门面房,我在想一天24个小时,他们营业多长时间?或许是随自己的心意吧。此时我只是个旁观者,这问题与其说是问对方,不如说是问自己,我如果开个店,每天愿意营业多长时间。那自然是随自己开心了。可这想法终究不严谨,因为我并不靠这谋生,只是畅想罢了。
而店主一家,要靠着这份事业吃饭,自然要精打细算。代入店主的身份,我会思考一天的营业时间,由哪些因素决定?最关键的应该是成本。24小时连轴转,耗损的除了电费之外,还有人力成本。家庭式门面消耗的是自己的精力,雇工的门店要考虑人员工资。最终的营业时间,是营业收入与人力成本、水电费等平衡后的结果。可为什么还有很多个体小店主,营业时间极长呢?因为他们这些时间不开店,也很难创造其他的价值。换言之,他们的人力成本很低,相应营业收入的权重就会变高。
说到底,还是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