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亲近同事的法则之卢维斯法则

“又到下午茶时间了!走啦。”

“不叫上凯拉一起吗?”

“噢,不,这家伙太狂妄自大了,我和他聊不来!”

“好像的确是这样!好吧。那算了。”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大多喜欢与品性谦逊的人为伍,而那些生性骄傲自大是人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所以,在人际交往中,适时采取谦逊的态度,不仅能够显示自己的涵养,还能让对方产生亲近感,拉进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因为谦逊的人会给人以亲切感,更容易取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曾提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后来人们将他的理论归结为“卢维斯定理”。

卢维斯定理寓意了一个“怎样学会谦虚”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不经仔细琢磨和咀嚼是难以完全消化和领会的。

正如卢维斯所预料的那样,没错,人们通常总是在某个思想误区里去理解“谦虚”,老以为谦虚就是把“自己想得很糟”。当有人问一些问题或事情的时候,人们总会有意无意的说,“我也不大知道啊;我也没有把握;我会尽量做得好些吧;让我来试试吧……”,所有这些措辞都含有一些“把自己想得很糟”的成分在内,似乎不这样“谦虚”表达就不行了,有时明明自己能行的知道的事情,也会这样故弄虚玄“谦虚”一下,以防被别人扣上什么不谦虚的帽子。

因此,卢维斯定理有针对性的单刀直入,首先对这种虚伪的“谦虚”作了解剖和否定,果决的指出“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按中国孔子的话说,就是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嘛。为什么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呢?装傻和装蒜其实都不好,都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那些“把自己想得很糟”的伪谦虚者,往往是陷入了这样的一个逻辑误区: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相对而言就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就会招来别人的攻击或批评,说你傲慢或骄傲。也难怪,陷在这样的误区里就不敢把自己想得太好,宁可把自己想得糟些。但是这样的结果呢,真的就变得谦虚起来了么?也未必的。很多人可能受到这种伪谦虚的劣根性影响,就反而丧失了最本真最可贵的品德——探索和挑战的精神。一位有着多年美国生活积累的教授曾经对美国的中学生和中国的中学生作了仔细比较后发现:在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方面中国的中学生远远不如美国的中学生。可能是怕老师打击报复扣分数或者固有的传统陋习作祟,中国的中学生往往缺少上课反问老师和与老师争辩的勇气与举动,凡事都循规蹈矩的趋势附庸,看老师的眼色行事,处处生怕得罪了老师教授,内心缺少主心骨和独立见解。无怪乎,在这样教学学术氛围里是很难出现什么脱颖而出的奇才的,中国已经越来越少发现出类拔萃的新人了。还要说到的是:没来由的或者过分的“把自己想得很糟”,往往会使员工产生自卑心理,乃至胆小、怯场、动辄脸红,说话娘娘腔、行动婆婆妈妈……总之很多灾难性的弊病都汹涌而来。因为,自信心丧失了,最根本的动力出了毛病。

那么谦虚到底是什么呢,要如何给它一个定义才算正确?美国的心理学家h.卢维斯紧接着是这样定义谦虚的:“而是完全不想自己。”这话真的这一语中的。谦虚的尺度既然那么难以把握分寸,要么把自己想得太糟了,要么又把自己想得太好或者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那么卢维斯干脆让人们“完全不想自己”,要人们都忘却自己,进入一个全新的忘我的精神境界。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一切,包括得失、荣辱、成败等等的个人利益都暂时抛开一下,置个人的一切于度外,结果会出现什么奇迹呢?心胸顿时豁然开朗了,没有了拘束、怯场,也没有了作做、虚伪,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他人的身心中去了,人们会是个诚实的观望者和虔诚的倾听者,步履轻盈自如的走进了他人的心灵。

或许有人会问,在竞争激烈的职场里,谦虚会不会妨碍我们表现自己的能力呢?其实,卢维斯法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做人需要谦虚,如果将自己想象得过于优秀,就容易忽视别人的长处;其次,谦虚要有个度,谦虚不能完全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而是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长处;最后,谦虚需要选对场合,对自己确实不懂的地方需要谦虚学习,而对于自己能力所及的工作,不能因为过分谦虚而失去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三方面的内容告诉我们,谦虚需要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尺度,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自我轻视。

在职场中,大多数人的聪明才智都相差不大,要想成为其中优秀的一员,做法很简单,就是谦虚待人,诚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