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理异常事件案例分析与预防
- 吴惠平 宋晨主编
- 1558字
- 2021-04-16 19:42:09
案例54 雾化吸入药错误注入静脉
【事件经过】
患者温某,15床,男,75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于7月8日入院。长期医嘱:0.9%NaCl+氨溴索+沙丁胺醇雾化吸入,Bid。
7月11日,责任护士唐护士准备为患者执行下午的静脉输液、雾化吸入治疗和其他护理,治疗班沈护士帮她用10ml无菌注射器抽取了0.9%NaCl+氨溴索+沙丁胺醇,标识了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回套入注射器的无菌包装袋中,放在治疗盘上。唐护士为她分管的患者执行下午的静脉输液,又为压疮患者换药。更换液体……,还有患者等着她帮助翻身拍背排痰,她看到治疗车上已抽好的15床患者温某的药,赶快到15床为患者执行,她双向核对了床号、姓名,为15床患者温某进行了静脉注射,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心率增快,自感心慌不适并告知护士,唐护士低头仔细看看注射器上的标识,赫然发现“雾化吸入”,她意识到给药途径错了,立即停止静脉推注,报告医师、护士长。唐护士将15床患者温某的雾化吸入药进行了静脉推注(雾化药物为0.9%NaCl+氨溴索+沙丁胺醇)。经过医师、护士的积极处理,1小时后患者温某心率恢复正常,心慌不适的感觉消失。患者如期出院。
【事件分类】
可预防性临床护理不良事件。
【事件分析】
1.直接原因 唐护士为患者给药时只双向核对了床号、姓名,未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导致注射途径错误。
2.雾化吸入药放置的器具与静脉注射药一样,易引起混淆,导致用药失误。雾化吸入药抽取时需使用注射器,抽完后雾化吸入药就放在注射器中,直到给患者使用;静脉注射药抽取时也需使用注射器,抽完药后静脉注射药也放在注射器中,两种药都放在注射器中,外观一样,没有区别,易引起混淆,导致用药途径失误。
3.雾化吸入药注射器的标签与静脉注射药注射器的标签外观一样,没有区别,易引起混淆,导致用药途径失误。
【纠正措施】
1.立即停药,马上报告医师、护理组长,同时上报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报告后立即到现场组织好后续工作,电话上报护理部。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心率,有无心搏异常、血压。
3.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4.组织全科护士对事情的经过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失误发生的原因、预防的方法,警示护士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样或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5.对事件进行记录,按照规章制度24小时内书面上报医务科、护理部,写明事情经过、原因分析、后果、当事人的认识。
6.再次对护士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全体护士知晓查对制度不是会背就是掌握了,要切实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习惯。查对时不仅要核对床号、姓名,还有仔细核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三查七对缺一不可。
【预防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工作制度(尤其是查对制度)的学习和掌握。
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及法律法规执行的同时,加大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有效执行力。护士长加强监管,提高执行力。
3.科内对本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将案例及讨论记录公布于内部学习资料中,以利周知。
4.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杜绝雾化吸入药经静脉途径静脉注射的用药失误发生:
方法一:雾化吸入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完后,立即放入有盖的小杯中,小杯上标识清楚患者的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给患者做治疗时拿着小杯,直接将药倒入患者的雾化器中即可,彻底杜绝雾化吸入药静脉注射的可能。
方法二:生产抽吸雾化吸入药的专用注射器,该种雾化专用注射器的乳头与现在通用的静脉输液工具无法衔接,杜绝盛有雾化药的雾化专用注射器接到静脉通路上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发生雾化药静脉注射的用药失误。
方法三:生产并使用雾化吸入药专用标签,标签颜色与静脉用药标签颜色明显区别。临床常用静脉用药标签为白色标签,雾化吸入药标签可采用蓝色标签,两种标签外观上明显不同,可有助于预防雾化吸入药错误推入静脉的用药失误发生。
(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