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护理异常事件案例分析与预防
- 吴惠平 宋晨主编
- 1325字
- 2021-04-16 19:42:05
案例35 口服药错发给其他患者的家属
【事件经过】
广东籍黄护士给下午出院的患者发放出院带的口服药,由于17床叶阿婆是一位76岁的江西籍老人家,不会讲普通话,黄护士无法与她沟通,就想把出院带的口服药发给她的家属,让其家属再讲解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给叶阿婆服用,所以当16床患者家属从病房出来时,黄护士以为是17床叶阿婆的家属,黄护士就问她是不是17床叶阿婆的家属,患者家属见护士对着她说话,就答应了,并在出院带药的治疗单上签了名。1小时后,17床患者的女儿来问出院带的口服药怎么还没发,他们等着要出院,黄护士意识到药发错人了,立即找到16床患者家属追回药物,而此时16床患者已服用了17床叶阿婆的舍兰、耐信。因16床患者晚上的口服药恰巧有舍兰和耐信,且剂量相同,将16床患者晚上的口服药舍兰和耐信取出,不再重复给患者服用。黄护士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并当面向患者及家属道歉,并取得他们的谅解。
【事件分类】
临床无损伤异常事件。
【事件分析】
直接原因是护士查对患者的方式存在缺陷。本案例中,黄护士问陪人是不是17床叶阿婆的家属,患者家属见护士对着她说话,就答应了,并在出院带药的治疗单上签了名。护士执行了查对,但查对是无效的,护士查对患者时,应该问患者/患者家属:“请问您/患者叫什么名字”,患者/患者家属说出正确的名字后,护士再次核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准确无误后将药发给患者服下。护士直接叫患者的名字,患者/患者家属可能在以下情况下错误应答:和别人在说话,见护士和自己说话,没听清就应答了;口音差异,没听懂就应答了;身体不适或未完全睡醒,没听清就应答了;在上网、听音乐、看电视、玩游戏,见护士和自己说话,没听清就应答了,等等。
【纠正措施】
1.因16床患者晚上的口服药恰巧有舍兰和耐信,且剂量相同,将16床患者晚上的口服药舍兰和耐信取出,不再重复给患者服用。
2.报告医师、护理组长或高级责任护士,同时上报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报告后立即到现场组织好后续工作,电话上报护理部。
3.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做好安抚工作。
4.组织全科护士对事情的经过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失误发生的原因、预防的方法,吸取经验教训,警示护士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样或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5.召开全体护士会,再次培训护士如何进行有效查对:查对时不能只问“你是××吗?”,而应该先问患者/家属:“请问你/患者叫什么名字?”,回答的名字与护士要发药的名字一致时,再执行“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无误后发药。
【预防措施】
1.加强护士对护理核心工作制度(尤其是查对制度)的学习和掌握,培训护士进行有效查对,严格执行双向查对。
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制度及法律法规执行的同时,加大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有效执行力。护士长加强监管,提高执行力。
3.科内对本案例及时进行分析反馈,将案例及讨论记录公布于内部学习资料中,使其他护士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举一反三。
4.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使用查对警示牌、查对提示语、手腕带、条形码身份识别等方法预防患者身份识别错误。
5.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使其主动参与护理安全监管工作中,减少差错发生。
(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