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2版)
- 崔飚 李传彪
- 726字
- 2021-02-26 18:56:15
本章小结
1. 审计的产生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审计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在授权管理或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济关系下,适应经济监督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这种客观需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所有者的客观需要,二是经营管理者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2. 所谓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之真实正确、合规合法、经济有效进行审查与评价,以达到查错防弊、明确责任、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简言之,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综合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个特点。审计的本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审计与会计之间既严格区别,又紧密联系。
3. 审计的对象是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资料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其他各项经济活动。审计目标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指导审计工作的指南。审计目标概括起来,就是指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民间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其中,合法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公允性是指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4. 审计的职能、任务、作用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审计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鉴证职能,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审计任务是指审计的委托、委派者根据不同时期的客观需要,向审计提出的要求。审计的作用是指审计根据自身的功能去完成审计任务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审计具有保护性、促进性和证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