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破解60个日常教学难题
- (美)安奈特·布鲁肖 托德·威特克尔
- 2060字
- 2021-01-14 16:21:58
难题6 学生犯错了,你不确定惩罚是否合适
棘手情境
场景之一
马格针对自己课堂中手机的使用制订了十分严厉的政策。上课过程中,手机必须关机。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收发短信。某一天,学生们都在忙碌地做功课,马格突然注意到,贾马尔手里拿着手机,显然正在发短信。他走到贾马尔桌前,拿走了他的手机,发现他果然正在发信息。他问道:“贾马尔,课堂上手机的使用规定是什么?”贾马尔答道:“不准发短信。”马格说:“好吧,既然你违反了规定,我希望你给妈妈发一条短信,告诉她你没有遵守课堂要求,被老师抓到发短信了。”贾马尔按照马格的话发送了短信。
请回想整个事件经过。教师制订了不准发短信的规定。学生没有遵守规定发送了短信。作为惩罚,他被要求再发送一条短信。这种做法传达出的信息难道不是很混乱吗?显然,教师并没有做到深思熟虑。哪种行为结果是更为恰当的呢?对马格来说,更恰当的做法应该是没收贾马尔的手机,下课之后再予归还。
场景之二
在另外一个课堂上,凯特定下的规定是:上课过程中,不准登录个人社交媒体网站。这一天,玛利亚和吉娜在电脑前浏览他们最喜欢的社交网站,观看朋友们所发的状态(当时他们本应该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进行在线调研)。凯特走到两人身旁,轻声说道:“老师知道,你们肯定也知道自己应该完成作业。不过你们似乎忘记了在课堂上不准登录社交网站的规定。”两个女孩表示了歉意。凯特又说:“要不你们回到书桌前,先做功课中的书面部分怎么样?明天再做在线调查吧。”接下来的课程中,所有人都在电脑前做功课。只有玛利亚和吉娜单独在课桌前学习。
请回想整个事件经过。教师对于教学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制订了专门的规定。两名学生没有遵守规则,因此,必须承担合乎逻辑的后果。没有大吵大闹,没有师生角力,由于两名学生没有按照规定使用电脑,因此在剩余的课堂时间中他们不允许再使用电脑。
场景之三
派特正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此之前,他已经反复强调,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和睦相处,讨论也要轻声进行。小组讨论过程中,好几个小组成员抱怨说约翰发出了令人心烦意乱的噪声。派特之前就听到了噪声,正在寻找发出声响的是谁。他把约翰叫到一边说道:“给我去走廊坐着,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吧。”然后,他就一直把约翰“晾”在那里。
请回想整个事件经过。教师布置了功课。学生需要分组完成。约翰的表现则说明他不愿意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教师却让他待在走廊,继续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可否认,教室里的噪声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教师也容忍了学生在走廊继续大吵大闹,而且约翰连作业都不用做了。对学生来说这不恰合心意吗!试想: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学生的行为不合规矩,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的答案是,把他放在走廊里,并奢望他在我们不监督的情况下表现优异。
更加恰当的一种处理方式是,首先与约翰交谈:“你发出的噪声打扰到了组员。如果你仍然这样做,就不能再跟小组合作了。你自己决定一下。”如果他仍然我行我素,凯特就可以将他移出小组,让他自己独立完成功课。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处理方式更加符合逻辑,也更加有效。
解决之道
作为教师,我们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正确、公平、对学生最为有利。那么,如果学生的所作所为必须产生相应的惩罚,我们如何确定该惩罚是否恰当呢?
- ● 首先要牢记,不是任何微小的不端行为都必须产生相应的后果。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违例行为不够严重,教师可以选择忽视学生的小差错。譬如,如果某一学生偶尔跟其他同学窃窃私语,教师通常可以忽视。倘若违反纪律的行为较为严重,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惩罚。以约翰发出噪声的示例而言,由于他的行为打扰到了其他组员,因此将他从小组中移出完全合情合理。
- ● 如果你决定要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惩罚,那么务必确保该惩罚合情合理,并且与学生的不端行为较为匹配。
- ● 要注意,惩罚须对事不对人。当学生行为不端时,不要让自己的情绪也掺杂其中。要用冷静的声音告诉学生这种行为必须承担的后果。你完全可以在不怒火冲天、尖酸刻薄的前提下保持严肃认真、就事论事的态度。你可以帮助学生,让他意识到一切都由他自己掌握,你可以跟学生说:“你可以做功课,也可以休息。这都取决于你。”
- ● 在学生表现欠佳之后,一定要与他进行谈话,告诉他将来在面对相似的情境时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最恰当的。不要奢求只要学生受到了惩罚,就能够知道将来如何做出更加负责任的选择。
关键要点
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必须学会尊重他人、敢于负责。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中,学生们能够迅速意识到消极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惩罚。这些惩罚必须合情合理,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三思而后行,认识到自己之前的表现为什么欠妥。如果某一学生叫另一位同学的外号,那么持续几天让他孤立于班级就不合情合理。更加合情合理的做法是,与该学生探讨他的所作所为,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然后让他向那位感情受到伤害的同学道歉。惩罚要想产生效果,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合情合理;二是必须密切相关(必须与学生实际的行为存在关系);三是学生必须理解为什么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以及将来如何选择更加负责任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