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悯和同情那些孤苦零丁的人

痛苦啊!天下那些无依无靠、孤苦零丁的人。过去父母健在时,也曾得到他们的恩宠,细心照顾,反复顾视,爱如掌上明珠。也曾抱着、背着、牵着,搀扶、带领,唯恐儿子不长寿。谁会料想中途丧亲,骨肉分离!这是九泉之下最为痛苦遗恨的人啊!唉,人要有推己及人的念头,才会正直忠恕。假使我的子女孤苦零丁,忽然有仁人君子扶持关心他们,我的感恩之情会怎么样?反之若有凶暴恶人欺侮、虐待、羞辱他们,我的痛恨之情又会怎么样?因此说:不忍之心,人皆有之。通晓其中的道理,就是仁。少失父母,应该是孤儿了;推而论之,外无叔伯,内少兄弟,都是孤;家道衰落,福报浅薄,年老还没有儿子,都是孤;一人在外做官,在外从商,寄身他乡,也是孤。甚至道高得毁,修德受谤,也是孤。孤的内容既然很广,怜悯的地方也就很多。举帝君例子一个,可以说明其中的一些内容。

顾复:《诗·小雅·蓼莪(liǎo é)》:“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笺》注:“顾,旋视也;复,反覆也。”意思是父母育子,反复顾视。后因就以“顾复”喻父母养育之恩。

忠恕:《论语·里仁》:“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之辞也。”“忠”要求积极为人,如“为人谋而下忠乎?”(《论语·学而》)“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论语·雍也》)。“恕”要求推己及人,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忠恕是孔子思想的基石,是实践“仁”的方法。

晋武帝时李密作《陈情事表》说:“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意思是“我小时候多病,九岁不能行走,孤苦零丁,一直到成年,既没有叔伯,又没有兄弟,家衰福薄,很大了还没有儿子。”武帝看完《陈情事表》后,送给他两个奴婢,并送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例证故事(一则)

照管孤女,慰友九泉

文昌帝君说:师氏韦仲将,与我是同事,在一起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好朋友。他死后没有儿子,只有女儿五人,孤苦无依,我就帮助三个大女备礼出嫁,另两个小的,寄养在司谏高之量家,长大后嫁给然明、楙(mào)阳为妻。

〖按〗孤儿失家,还可以说;孤女失家,更应该怜悯。韦氏太幸运了,获得了这样的好朋友!然明与楙阳是帝君的两个儿子,后生于西晋,作谢东山的儿子,唐相张九龄、宋相张齐贤、司马光都是他们的后身。

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大臣,诗人,韶州曲江(广东)人。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与应举者,常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时称平允。开元二十一年(733)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玄宗怠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罢相。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陕西夏县(今山西)人。宝元进士。他立志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神宗赐名为《资治通鉴》。政见与王安石相左。哲宗继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为相八个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