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物流概述

物流活动是指物流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等项工作构成,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一、物流的基本概念

(1)物品(article),是指经济活动中涉及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

(2)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活动(logisticsactivity),是指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

问与答

问:什么是物流的“7R”原则?

答:即适当的数量(right quantity)、适当的产品(right product)、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适当的条件(right condition)、适当的用户(right customer)和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

二、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物流的发展不仅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也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有关。按照时间顺序,物流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物流的萌芽和初级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

20世纪初,在北美和西欧一些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的实现,人们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及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性。单元化技术的发展,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人们认识物流提供了可能。1927年R.Borsodi在《流通时代》一文中首次用Logistics称呼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第二阶段:物流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组织规模化生产的改变,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逐渐为管理学界所重视,企业界也开始注意到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改进物流管理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这一阶段是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196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这一时期,美国赋予物流概念的定义也比“二战”前有了更为广阔的内涵。1965年,物流一词正式为日本理论界和实业界全面接受。随着这一时期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及销售体制的不断改善,日本社会各界对物流的落后和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有了共同的认识,即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三阶段:物流合理化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这一时期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机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稳定的、良好的、双赢的、互助合作伙伴式的关系,形成了一种联合影响力量,以赢得竞争的优势。物流管理已经意味着企业应用先进的技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这些关系。电子数据交换、准时制生产、配送计划以及其他物流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应用,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在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并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因此,降低经营成本,特别是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经营战略中的重要特征。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源学说”,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合理化的发展。

知识点滴

物流为什么是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

(1)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历史阶段,由于市场商品匮乏,制造企业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于是就大力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来创造企业剩余价值,即“第一利润”。

(2)当产品充斥市场,转为供大于求,销售产生困难时,也就是第一利润达到一定极限,很难持续发展时,便采取扩大销售的办法寻求新的利润源泉。人力领域最初是廉价劳动,其后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力消耗或采用机械化来降低劳动耗用,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这就是“第二利润”。

(3)然而,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人们发现物流不仅可以帮助扩大销售,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新利润增长源泉。而这也正是物流冰山所具备的巨大利润空间,也成为“第三利润”。

第四阶段: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的内容仍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物流体系的重要,现代物流的发展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为了适应物流的发展重新修订了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同时,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不仅使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同时物流企业也为各客户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特别是2l世纪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像杠杆一样撬起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企业决胜未来市场的重要工具。而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物流将成为这个杠杆的支点。

三、现代物流

(一)现代物流的目标

现代物流的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满意,追求物流成本降低。其中,实现客户满意是现代物流的第一目标。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服务质量是现代物流企业的生命。用户的满意程度反映了对物流服务的认同程度,所以,现代物流必须突出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中心。

(二)现代物流的精髓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物流系统的整合。现代物流跨越了个别企业的边界,将物流整合的范围扩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

(三)现代物流的界定标志

现代物流的界定标志是信息革命。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不同点在于现代物流是以信息革命作为技术支撑来实现其整合功能的。现代物流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灵魂,现代物流和信息流融为一体,不能分开。

(四)现代物流的基本思想

一体化供应链思想是现代物流的基本思想。供应链把整个物流系统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过程和仓储、运输及配送到达用户的整个过程看作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通过应用系统的、综合的、一体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管理技术,又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关系中使供应链不断延长,并通过市场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物流网络实现系统总成本最小。

(五)现代物流趋势

现代物流呈现出系统化、专业化、网络化、电子化、全球化的趋势。物流系统化是系统科学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结果。人们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建立物流体系,包括社会物流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物流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部分。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和整合各种物流活动,它的运行过程不是追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而是追求系统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六)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物流迅速发展的结果是运输车辆与次数的激增、城市交通阻塞、噪声与尾气污染,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现代物流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善,协调物流效率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问与答

问: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答:传统物流只提供简单的位移,现代物流则提供增值服务;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优化传统物流。

四、现代物流的作用

物流科学涉及的范围已经非常广泛,成为跨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管理与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的、具有多个分支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挖掘物流潜力,成为代表社会总体效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1. 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本任务

实现以物流为中心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商度集成,以高效率、高效益的网络经营枢纽,为拉动市场消费、促进生产、满足需求、降低市场资源的成本和代价,以最少的市场管理环节、最短的运转周期、最低的运送费用,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是物流系统的重要任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各类便民商店、超级市场、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和大型百货商场等进行的革命,已由生产竞争延伸到物流领域和信息的竞争。只有将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结合起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商品竞争力,才能谋求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发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 信息业对物流的促进作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生产、思维和生活方式在网络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商务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代表,其强大的生命力使传统流通领域的基石摇摇欲坠。物流已经不局限于单一的运输、搬运,而是与生产管理电子化、信息处理自动化和网络化形成兄弟般的紧密关系,并且融为一体。

课堂思考

问:为什么现代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的条件?结合我国“双11”谈谈你的想法。

3. 现代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的条件

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特点是其连续性,这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连续不断的再生产之流总是以获得必要的生产资料并使之与劳动力结合而开始的。一个企业的发展要不断地进行,一方面必须按照生产需要的数量、质地、品种、规格和时间,不断地供给原材料、燃料、工具以及设备等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必须及时地将产品销售出去。也就是说,必须保证物质资料不间断地流入生产企业,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又不间断地流出生产企业,同时在企业内部,各种物质资料也需要在各个生产场所和工序间相继传送,使它们经过一步一步的加工后成为价值更高、使用价值更大的产品。这些厂内物流和厂外物流如果出现故障和流通不畅,必然会影响到生产过程,甚至会使生产停滞。因此,无论是厂内物流还是厂外物流,都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基本条件。

4. 现代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的基础

在商品流通中,物流是伴随着商流而产生的,但它又是商流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基础。商流的目的在于变换商品的所有权,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换过程中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交换过程的具体体现。物流能力包括运输、包装和存储等能力,物流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决定着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如果物流能力过小,整个商品流通就不会顺畅,流通过程就不能适应整个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的实现也会受阻。因此,自古以来就强调“货畅其流”是很有道理的。

5. 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商品生产的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现代商品生产的发展,要求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如果没有物流的一定发展,这些要求是难以实现的。例如,煤炭、水泥、矿石等大宗物资,只有在铁路运输和水运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才可能发展成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大产业;又如,肉类、奶类、蔬菜和水果等农副产品,在储存、保管、运输、包装等技术尚不发达时,它们往往只能保存几天到十几天,时间再长就会腐烂变质甚至丧失价值。总之,物流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条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重要的前提,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对生产发展的这种促进作用就越发明显。

想一想

物流改进能从哪些方面提高微观经济效益?

6. 现代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物流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否得以实现,而且物流费用已经成为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表明,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材料、燃料的节约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而产品包装、储存、搬运和运输等方面的费用则在生产费用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搞好物流,已经被称为获取利润的第三方利润源泉。因此,发展现代物流,既能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能使废弃物得到及时处理,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社会效益。

7. 现代物流发展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

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建立一个高效物流体系是我国今后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随着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外资的着眼点日趋从优惠政策的追逐转向综合投资环境的寻求。而国内现代物流设施、物流服务的不足和低效,恰恰是目前外商普遍感到有所缺憾的地方。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事业,以促进对外开放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物流系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流通领域的革命,将新时代的概念引入了现代社会,并成为一门新兴产业,而铁路、公路、航空及港口是整个社会物流系统中的主要干线基础设施,现在我国正在不断地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逐渐形成各自的网络,对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现代物流的分类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可以说,物流活动无处不在,许多领域都有反映自身特征的物流活动。虽然物流基本要素都存在,并且基本要素是共同的,但是由于物流对象、物流目的、物流范围以及范畴和层面的不同,便形成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物流。既然有不同类型的物流,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分类,以便能区别认识和研究。目前,在物流分类标准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看法,这里综合已有的论述,给出许多学者通常采取的物流分类方法。

1.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通常所说的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等均属于宏观物流范畴。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的总体物流。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企业以及商贸企业等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微观物流通常是指那些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如企业物流和生活物流等。

知识补充:

交通运输行业:实体经济反弹“双11”快递创纪录http://stock.qq.com/a/20161108/018383.htm

015-01

2. 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对象的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社会物流的范畴是社会经济的大领域,具有综观性和广泛性。

企业物流是指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知识链接

企业物流的分类

(1)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物料,在企业内部运动所构成的物流。生产物流是生产型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企业生产物流不仅表现为伴随生产加工过程各个环节而存在和运动,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表现为具有自身特性的系统运动。

(2)供应物流。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所构成的物流。企业供应物流不仅应保证及时供应,而且还应满足成本最低、消耗最少的组织供应物流活动的需要。

(3)销售物流。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所构成的物流。企业销售活动通常就是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方式实现销售的。

(4)回收物流。回收物流是指企业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构成的物流。在一个企业中,对回收物品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甚至会影响到生产企业的形象,也会占用很大空间,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造成极大的浪费。

(5)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进行处理时所构成的物流。

上述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由于其方向与一般物流相反,通常又被称为逆向物流。

3. 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国际物流,是国家之间的物流,通常是指伴随和支撑国际间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全球化物流活动属于国际物流。

区域物流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等。它们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因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区域的特点。区域物流研究的一个重点是城市物流。

4. 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具有共性和普遍性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具有普遍适用性。其研究重点是物流的一般规律,建立普遍适用的物流标准化系统。

特殊物流是指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具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以及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

新闻摘要

“双11”快递

“光棍节”成为了电商们争夺的促销噱头,淘宝、京东(微博)、当当(微博)等各大网站都使出浑身解数,获益当然也匪浅。物流方面,2016天猫“双11”首单13分钟签收,截至11日20时03分,“双11”全球狂欢节总成交额超1030亿元;累计物流订单量5.5亿,生成电子面单量2.67亿。截至11日24时,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再次刷新全球纪录,共产生6.57亿物流订单。据菜鸟网络快递事业部总经理王文彬介绍,随着大量的包裹被快递公司提前发走,菜鸟网络预计,经过一个周末之后,14日将正式迎来物流配送的高峰,压力最大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快递小哥。

六、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物流管理发展现状

1. 物流产业地位显著提升

2009年3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物流业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务院发布。《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物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物流运行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功能。一是分离分立,将企业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成立了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二是合资合作,由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合资组建物流公司;三是全面外包,物流业务全盘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管理。

在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引导下,商贸物流加快发展。一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形成了贸易加物流的新模式。二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强化物流系统,构建和完善自身物流网络。三是网购物流“爆炸式”增长。2013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随着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移动网络购物日益便捷,我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还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预计到2016—2017年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四是农业和农村物流集中释放。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农超对接”等政策的实施,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的物流需求较快增长。

3. 物流企业加速成长

各类企业深化兼并重组。一是合并重组;二是并购重组;三是转型重组,通过兼并重组,行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一是运输、仓储、货代、快递等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二是围绕企业需要的专业化物流融合发展;三是各类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越库配送、保税物流、邮政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供应链管理有新的发展。物流企业介入代理采购和分销业务,流通企业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务,引导上下游企业,打造采购、生产、分销及物流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服务体系。

4.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

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等物流设施发展较快。北京空港、上海西北、浙江传化、山东盖家沟、上海外高桥、苏州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铁道部规划建设的18个铁路物流中心,已有9个建成投用。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化工危险品库、液体库、冷藏库、期货交割库、电子商务交割库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快速发展。

知识链接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2.1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1.9万千米;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57.73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2.35万千米;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0万千米,其中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1.15万千米;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221个,其中沿海港口1807个、内河港口414个;全国民用运输机场210个。

5. 物流信息化运用和技术创新取得实效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已有70.5%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物流企业通过与客户的信息共享、流程对接,加快融入客户供应链体系。在整合海关、交通、商检、质检等电子政务服务的基础上。出现了应用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和进出库安防系统等方面开始应用。

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得到推广。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自动拣选等专用物流装备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得到推广;冷藏、配送等专用车辆需求旺盛,叉车、托盘、货架、自动拣选、自动化装备等专用设备加快更新换代。

知识补充:

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chinahighway.com/news/2016/1017727.php

018-07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物流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物流企业的设施建设大多数是单一方式的扩能建设,软硬件不配套,整体协作性不强,未形成网络,缺少物流业的管理能力,重复建设、设施短缺、能力分散、功能单一、信息不灵,组织化程度低,发展缓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交通运输建设的投入,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能力以及散装水泥率、集装箱运输率、包装标准化率大大提高,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流通管理、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商品信息网络系统初具规模,商品商场监控预测系统初步建立,提高了引导生产、引导消费的能力。

(2)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配送中心、集装箱运输、散装水泥等发展还比较慢,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破损率高,流通费用大。

知识链接

物流业对外开放迈开新的步伐

2005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物流服务领域全面开放。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加紧布局,我国物流市场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在某些领域,如国际快递、远洋运输和物流地产等方面,有的外资企业已占据明显优势。区域物流扩大交流与合作。东盟—中国自贸区启动,东北亚加强物流合作,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物流合作。国内物流企业跟随制造和商贸企业及工程承包“走出去”。例如,中外运长航海外业务有新的拓展,顺丰速运逐步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布点。中远物流在核燃料和废料物流、工程物流和会展物流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3)物流专业化程度低,许多国有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有的工厂有自己的大型车队,甚至远洋船队,物流过程浪费惊人。由于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很难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在中国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4)由于还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运输、仓储内贸、外贸都自成体系,使全社会物流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的体制与机制下很难发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从国外引进新型的物流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