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人口的增加是餐饮行业持续增长的基础条件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当下经济增长,尤其是餐饮行业发展的另一个红利来源。

我国在2012年正式提出大力发展城镇化。在过往的七八年时间里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的城镇化水平依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将进一步促进餐饮行业持续增长。

我们看一组数据:2017年我国城镇人口为8.13亿,比上年末增加了2049万人,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2018年城镇人口为8.31亿,比上年末增加了1790万人,城镇化率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2019年城镇人口为8.48亿,比上年末增加了1706万,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见图1-2)。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达到70%。可以预计,在未来10年内,每年还将有1500万左右的农村人口进城。

图1-2 2016—2019年中国城镇人口和城镇化率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另外一个数据维度是看餐饮收入占GDP的比例。

我国2019全年GDP为14.36万亿美元,同年餐饮行业的收入为4.6万亿人民币,餐饮收入占全国GDP的比例为4.5%。再横向看一下美国的数据:据全美餐馆协会(Asian American Restaurant Association)预测,美国2019年餐饮销售额为8630亿美元,合6.0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年GDP的4%,中美两国餐饮业的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比较接近。但由于中美两国人口数存在巨大差距,美国的 3.27亿人口贡献的收入比中国14亿人口贡献的餐饮收入还要高出约1.4万亿元人民币。美国平均每人每年在餐厅消费2639美元,约合1.8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天7.23美元,约合50元人民币。再结合美团点评全国餐饮到店消费人均38元的客单价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中美两国人均每天餐厅消费金额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中国到店消费的频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以及到店消费人群基数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见图1-3)。而这两个因素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都会大大提升,这也说明餐饮行业持续增长在人口基本面这一要素下是具备条件的。

图1-3 中美两国经济、人口和餐饮数据对比

城镇化率的提高,同时也反映在服务业从业人群的扩大。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例在2019年已经上升到50%以上,正式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并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第一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前提;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是核心,对第一产业有带动和反哺作用;第一和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发展条件,而第三产业的繁荣又能大力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标志和结果,这个路径和发达国家的路径基本一致。

我们分别看一下美国和日本的劳动力分配情况。1955年,美国农业劳动力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0%~15%,工业劳动力人口占到30%~35%,服务业劳动力人口占到55%左右;而到了2014年,美国农业劳动力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3%,工业劳动力人口占18.7%,服务业劳动力人口占比已经上升到了80%(见图1-4)。日本在1955年,农业劳动力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9.84%,工业劳动力人口占24.33%,服务业劳动力人口占35.83%;到了2010年,农业劳动力人口占比为4.07%,工业劳动力人口占比为25.1%,而服务业人口占比已经上升到了70.83%(见图1-5)。

图1-4 美国劳动力分配

(数据来源:峰瑞资本研究报告)

图1-5 日本劳动力分配

(数据来源:峰瑞资本研究报告)

近几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在三个产业之间的分配也在不断变化。第三产业的就业人群持续扩大,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人群在逐渐减少,和日、美的结构变化趋于一致。同时,随着中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中国的服务业劳动力人口占比还会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服务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见图1-6)。

图1-6 我国劳动力分配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快速发展的服务业里,发展最快的是餐饮行业。中国餐饮业近10年产值增长了近3万亿元,从2010年的1.76万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4.6万亿元,基本上每年都实现了10%左右的增长,成为为数不多的跑赢GDP大盘的行业之一。而且,这个行业还在继续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见图1-7)。

图1-7 2010-2019年中国餐饮业收入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