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天下骚动

第一章 乱局纷纷

刘、关、张从军

所谓时势造英雄,刘备便是在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混乱时势下造就的一个英雄。刘备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生于涿郡涿县,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的后代。

刘备少年时,父亲便已不在,他是和母亲靠着编草鞋、做席子过日子,简单而又平凡。虽是如此,刘备却从来不曾灭了自己的志气。至15岁时,母亲让他师从卢植学习。

刘备礼贤下士,能服人,年少时就好结交英雄豪侠。当时有中山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来到涿郡卖马,就交友于刘备,并给予他钱财。后黄巾之乱起,刘备便用这些资本来招募兵士,这招兵不招则已,一招便招来了两大武将,即关羽和张飞。

关羽是河东解良人,因逃亡来到了涿郡。关羽武艺高强,《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他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张飞与刘备一样,也是涿郡人。据传张飞是个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擅画美人,现如今还有其留存的画像。张飞礼贤惜英,大有名士之风。

张飞的武艺和关羽不相上下,“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也是用来评价他的。张飞最大的缺点就是脾气暴躁,不懂得尊重下人,这也成了他日后遇害的原因。

再说黄巾兵起,刘备于涿郡招兵,结识了关羽、张飞。三人可谓相识恨晚,其关系亲同兄弟。时恰逢幽州刺史郭勋的校尉邹靖向郭勋提议从民间招贤纳士,刘备于是率众投往邹靖,从此开始了三人的戎马生涯。

刘备随着邹靖打赢了几场胜仗,因此被封为安喜县县尉,随即和关羽、张飞以及一起打仗的兄弟走马上任。县尉是一县之长县令的佐官,官职虽小,但刘备第一次当官,也难免满面春风,踌躇满志。

可好日子不长,刘备上任不久,朝廷就发布了命令:凡是因军功坐上官位的人,都要经过重新挑选,好的留下,差的淘汰。这命令到了安喜县,一个大摇大摆、挺着大肚子的官员也随之走进了这座县城。

这就是督邮。督邮官是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各郡太守督察各县各乡。因此其地位虽不高,然而其权力极重,凡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无所不管。

督邮随着淘汰官的命令来到了安喜县,刘备慌乱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在淘汰的官员名单里。可是刘备认为自己上任后,对百姓乐善好施,为官更是清正廉洁,为何朝廷对不满自己呢?

刘备自认问心无愧,可是这就好像一个正直君子到了赌徒的社会,汉朝社会的走向是不以刘备的心为指标的。他充其量只是个小小的县尉,朝廷若要罢免他,他也无可奈何。可是刘备也不想被贬得不明不白,所以他往督邮入住的驿站去了。

但督邮却对刘备来个避而不见,命下人出去对刘备说自己生病了无法相见。主子嚣张,下人自然跋扈。看着督邮的下人这般轻视自己,以皇室宗族自称的刘备岂能受得了,他嘴角不由得抽搐了几下,一股怒火直上胸腔。

刘备受不了这欺压,怒气冲冲地回到县衙,将他的手下集结起来,带领他们直入督邮的住所。督邮正悠闲享乐之时,忽见刘备破门而入,手中的扇子被蛮横地夺过,摔在地上,随后督邮只听到了一句喊声:“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邮。”就不明不白地被刘备用绳子绑缚起来,拖到了院子,绑在了树上。

刘备拿起鞭子往督邮身上狠狠地甩了下去,打了二百下后,想一不做二不休地杀了督邮。督邮苦苦哀求,刘备才作罢,放走了他。

刘备怒鞭督邮后,和关羽、张飞逃出了安喜县。后来,大将军何进派人到丹阳募兵,刘备得知消息,于途中加入,随军到下邳,力战盗贼立功,被任命为下密县县丞。县丞和县尉一样,都是辅佐县令办事的,也是个小官。不久刘备就辞官了,随后又历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职。后来高唐县被盗贼攻破,刘备无处可投,忽然一个身影在他的脑海里显现了出来。

这就是公孙瓒。

公孙瓒出身贵族,却因为生母地位卑贱,只当了个郡中小吏。公孙瓒相貌堂堂,声音洪亮,人也聪明。当时涿郡太守刘基很赏识他,于是就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公孙瓒曾和刘备一起跟随卢植学习,因此二人在年少时已有较深的友谊。后来公孙瓒受命征讨北方少数民族,因喜爱骑白马,北方人皆称其“白马将军”,后征讨有功,拜了高官,刘备因此投他去了。

公孙瓒见刘备来投,非常高兴,于是向朝廷举荐刘备为别部司马,直属于司马,而司马又直属于大将军。后来刘备因随青州刺史田楷平青州叛乱有功,因此代理平原县县令,后更领平原国相。时汉献帝初平二年(191)。

董卓进京

大将军何进和袁绍为了对付张让等宦官势力,给各方猛将豪杰下了勤王的诏令。这各方豪杰包括河东太守董卓、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等。

当董卓收到何进的诏令时,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便立即召集人马,马不停蹄地往京城奔去。只是在董卓的进军路上,京城这边却发生了巨变。

洛阳城里,张让等十常侍已经知道了何进的计划,因此集结起众宦官,进行了一场紧急的讨论。他们决定,与其等人来灭自己,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于是张让便让段珪矫太后诏令,唤何进入宫。当时袁绍在旁,认为这是张让等人的计谋,劝何进不要上当。然而何进不听,竟大大方方地往宫里走去。

张让等人在何进进宫之前便做好了准备,个个带着兵器在身,并安排了刀斧手埋伏于宫中。何进一踏入嘉德殿,只见尚方监渠穆对面迎来,何进正待打个招呼,渠穆二话不说便亮出了兵器,手起刀落,何进的头便落到了地上。

何进的部下袁绍等人在宫外等候,却迟迟不见何进出来,因此在外面大喊:“请大将军出共议。”里面张让听了,大声回应:“何进谋反,已伏诛矣。”随后拿起何进的头颅,往墙外一甩,何进的头颅便被扔到了宫外。在宫外等待何进的部下吴匡、张彰等人一看,知道事情败露,遂带兵冲进皇宫。然而宫门此时已紧锁,吴匡等人在外面久攻不下,此时恰逢袁术带兵而来,吴匡大喜,两人合兵共同攻打宫门。宫门不久即被攻破,两军直入宫中,到处搜捕,仍然不见张让等人。袁术于是放火烧了南宫九龙门和东、西两宫,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张让给逼出来。

张让见大祸已经临头,因此带领着一伙人面见太后,向太后诬蔑何进反了,在外头烧起了宫殿。太后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张让一伙人架起了胳膊,往北宫走去。张让等人劫持的不仅仅有太后,还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以及一些官员。

张让等带着皇帝一群人往北宫逃去。当时太后由段圭劫持着,慌乱着往北跑去,却在阁道上遇到了卢植。卢植手持一把长戈凛然站立在阁道窗下,瞪着段圭。段圭见状,只有放了太后,自己逃亡而去。

当时吴匡、袁术等人还在宫里四处搜寻着宦官。此时袁绍先是和他的叔叔袁隗矫诏招来樊陵、许相,将他们斩杀,然后和何进的弟弟何苗领兵追到了北宫。赵忠被何苗斩杀。吴匡见何苗前来,怀疑他和宦官是同谋。其实是吴匡和何苗不和,吴匡看形势混乱便利用这一个机会挑起了士兵们的怒火,借机杀死了何苗。

再说何苗死后,袁绍领兵将北宫团团围住,命令他的士兵们凡是看见没留胡子的,都一并杀绝。袁绍就这样采取了滥杀政策,死者竟达两千多人。张让等人陷入如此困境,也只有出逃了。于是他们劫持着皇帝和陈留王等,从小门逃出,官员们大多追不上,只有卢植和闵贡尾随其后。到了黄河的渡口小平津时,张让一伙人被闵贡追上。闵贡大声斥责张让等人祸国乱政,随后斩杀了好几个宦官。张让等见大势已去,纷纷跳河而死。

董卓在进军洛阳途中得知何进被杀的消息,遂快马加鞭,往京城而去。

董卓到了京城后,听说少帝已经到了皇城北边,就快要回宫了,于是他召集了一批大臣和他的士兵一起到雒阳城北的北芒阪迎接皇帝。当时董卓一行人看到了皇帝归来,急忙迎上前去。

少帝见了董卓,一直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董卓见少帝抽抽搭搭的,遂不想再问他,于是转而问少帝旁边的陈留王刘协祸乱的始终。刘协回应了董卓,从头到尾,详细地讲了一遍。董卓一听,大喜,便将刘协抱起,一起带走。董卓从此就有废少帝立刘协之意。

霸权之心

进了京城后,董卓所统部属的兵力其实不多,他明白,没有掌握强大的军事力量,要想征服百官,威慑朝廷,是不可能的。所以,董卓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每隔四五天,就派部队偷偷地溜出京都,然后第二天再让他们浩浩荡荡地开进来。这就给在朝文武百官造成了千军万马浩荡不绝的错觉,于是整个洛阳,遂威慑于董卓的奸计之下。然而,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部队在往复表演之时,董卓也趁机在暗中收揽着兵士。

何进、何苗已死,其生前所统军队到最后就都给董卓收编了去。另外,当初何进召各方豪杰时,有一个叫丁原的率军前来帮忙。董卓看中了他的部队,便有心杀之。当时丁原旁边有一员猛将,名叫吕布,臂力过人,武艺高超,号为飞将。吕布深得丁原信任,董卓于是便用利益引诱吕布杀了丁原。丁原死,所统部队遂全部归了董卓。而董卓也收了吕布。

收编了何进等人的部队后,董卓兵力大增,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做表面功夫了,于是董卓撕掉了伪装,暴露出了本来面目。

何进死后,袁绍接管了西园八校尉,曹操等人都隶属于袁绍之下。西园八校尉在灵帝之时极为显赫,然而几经波折后,也大不如前了,起码较之董卓的势力,是不能相比的,所以袁绍对董卓还是有所畏惧。当时有一个叫鲍信的人就曾劝说袁绍趁董卓势力未发展之机先杀了他,然而袁绍惧怕董卓,不敢乱来。

董卓偷偷叫来袁绍,和袁绍商议废帝之事。倘若袁绍赞成,废帝之事自然顺利许多,袁绍也和他成了一伙。若是袁绍不赞成,当然也阻挡不了他废帝的进程,而他也刚好找个理由和袁绍撕破脸,趁机消除袁绍的势力。

袁绍是绝对不愿意刘协成为皇帝的。当时罢免董太后之时,他和何进是一伙的,刘协虽小,但应记得董太后的抚养之恩。刘协成为皇帝,对他是有害而无利。袁绍找了个借口,说这是大事,他要找他的叔叔袁隗商量一下。

出了宫门后,袁绍知道董卓这回是要针对自己了,留在洛阳只怕夜长梦多,因此他就逃往冀州投靠韩馥去了。董卓也开始派人捕抓袁绍。之后,袁术和曹操也因为不想参与董卓的废帝,纷纷出逃。

有志之士尽皆出逃,而董卓仍旧继续着他的废帝阴谋。他废掉了何太后和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自封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后又给自己封侯,拜自己为相国,此时,整个汉朝已然成了董卓手中的玩物。

董卓拜相后,拥有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大凡要控制朝野,家族势力就必须庞大。董卓深知这一点,所以也给他的家人大肆加封。他母亲被封为池阳君,还超过礼数所规定的范围,私自配备家臣,地位有如皇家公主。他弟弟董旻被封左将军、雩侯。这还不够,连家族的孩子都沾了光。董卓年幼的孙女被封为谓阳君,“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此外,董卓还在大臣中拉党结派,培植自己的势力,无形中解除了党锢之祸,征召起用了许多名士,其中蔡邕就是一个。

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书法家,还通天文、音律等,是个博学之人。

董卓召蔡邕为官,蔡邕不是很愿意,于是称病不就。董卓十分生气,说他的权力足以灭人九族。蔡邕害怕连累人,不得已才去当了官。

董卓固然惜才,前提是这才子必须对他的政治无所威胁,他才会去惜他爱他,可见董卓霸权之心,胜过一切。

专栏 董卓废帝

对于董卓北芒阪迎主一事,据说于汉灵帝末年民间就有童谣传出。童谣是这样唱的: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

关于“侯非侯”一句,因刘辩少时寄养在道人史子眇处,故称“史侯”,所以“侯非侯”说的便是少帝刘辩登基的事,而“王非王”说的是陈留王刘协将取代刘辩为帝的事,而“千乘万骑上北芒”说的自然是董卓带领着他的士兵和一批大臣到北芒阪迎接皇帝的事。

这首童谣以谐趣的方式道出了当时政局的混乱。当然,这首童谣不可能产生于汉灵帝期间,现代的研究基本都认为是献帝时编造的,其目的自然是愚民,从而巩固统治者的位置。

进了京城后,董卓便考虑废帝之事。他召集来一批大臣,对他们说:“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今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陈留王,何如?”

天下换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在无缘无故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换主的。只是董卓蛮横,摆明着废帝之事是必然的,跟大臣议论不过是走走形式,给大家一个面子而已,因此大臣们都不敢回应他。董卓见无人回应,更加大声地说:“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剑。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厉声至此,大臣更惧,为求自保的只得唯唯诺诺,任由董卓蛮横而行。只是汉室虽败,也有正直之臣,这时就有人站出来反对了。

“案尚书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余,故霍光废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这话是卢植说的。董卓想不到有人敢出来顶撞他,因此大怒,会议不欢而散。事后,董卓想杀了卢植,幸得侍中蔡邕苦苦相劝,得免。卢植被罢官,逃到上谷,从此隐居不问世事。

董卓废帝之事没有就此罢休,因此他又会合百官,对百官说:“太后逼迫永乐太后,令以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天子幼质,软弱不君。昔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著在典籍,佥以为善。今太后宜如太甲,皇帝宜如昌邑。陈留王仁孝,宜即尊皇祚。”卢植走了,这次没人出来反对董卓了,董卓随了自己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