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脱贫攻坚调研报告.恩施州利川篇
- 安春英 杨镇全
- 3889字
- 2020-11-30 10:45:29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与实践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核心是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其要义是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
1.精准识别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关系到扶贫资源瞄准和有效传递,因此扶持对象精准是“六个精准”的基础和前提。利川市确定了三个方面识别贫困人口的具体做法:一是确定识别标准,即采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13年统计测算的贫困人口规模,以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作为新一轮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的识别指导标准。以2013年12月31日为登记的标准时点。吃、穿发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没有保障。二是确定识别程序,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贫困户。三是确定贫困人口识别负面清单,包括:家庭有城镇购置商品房或异地自建(购买)住房的;有价值在5万元(含5万元),且能正常使用的家用小汽车、大型农机具(赠予除外)的;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国企工作,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有私营业主和股东的;连续性缴纳住房公积金、社保费和领取养老金基数高的;有现任村委主职干部及家属的;家庭成员具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不愿从事劳动的,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有赌博、吸毒、好逸恶劳、家庭不和谐等行为之一的;家庭承包耕地常年抛荒、流转、委托或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两年以上未回来居住的;对群众有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或群众举报其不符合扶贫对象情形的。与此同时,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湖北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的60 %,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贫困因子量化评分后进行综合测算,识别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村。按照上述标准,2014年5月,利川市识别认定6.9万户21.6万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此外,精准识别还需对贫困户属性进行基本分类,即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三类;找准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界定贫困家庭的劳动能力,分为普通劳动力、技能劳动力、丧失劳动力、无劳动力四种。这些具体细节的规定,便于实际操作与精准甄别出“扶持谁”和“怎么扶”。
为确保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准确度,利川市一方面通过定期开展动态更新,确保贫困对象“应纳尽纳”;另一方面从线上逻辑判断和线下信息核实两方面入手,确保录入信息与实际“账实相符”。利川在动态管理工作中,一是综合考虑衡量农户产业、住房、因病、因学、因灾等影响家庭开支的重要因素,将所有符合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民民主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的程序识别为新致贫、返贫对象;二是通过采取自下而上、村级核查的方式,以村为单位,组织乡村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户调查摸底,核实基本信息,找出“失准”对象和“漏网”对象,并开展评议、登记造册、公开公示,市、乡两级逐级审核审查,无异议后在系统中新增入建档立卡范围;三是全面摸排已脱贫户中存在返贫风险和非贫困户中存在新致贫风险对象,建立台账、留存佐证资料,开展实时监测和帮扶,对突发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致贫,及时进行建档立卡。此外,利川市还通过系统培训管理员、运用大数据比对和建档立卡“APP”等方式,不断提高全市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的精准度。
2.精准帮扶
精准帮扶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环节,回应“谁来扶、怎么扶”问题。一是确定帮扶责任人,按单位隶属关系分为州直、市直、乡直、村级帮扶人员。二是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精准选派驻村干部到基层实行定点帮扶,充分发挥驻村干部政策牵线、产业牵线、教育牵线、金融牵线等桥梁作用。三是全面彰显共享发展理念,持续关注地处偏远、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非贫困村,打破“贫”与“非贫”界限,全域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推动驻村帮扶力量均衡覆盖,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均衡发展,确保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全员享受政策红利。四是将扶贫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利川市建立了资金整合“五统一分”机制(统一区域规划、勘测设计、招标采购、项目实施、检查验收,分头报账),对涉农项目及非农项目、上级安排及本级安排、当年安排及结转资金、存量资金及增量资金,应统尽统,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实施扶贫项目,精准安排使用资金。利川市财政预算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15 %增列专项扶贫支出,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中50 %以上用于精准扶贫。扶贫资金安排与扶贫项目数据库、减贫成效挂钩,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增强扶贫资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述精细帮扶要点可大大改善以往贫困农户难以从扶贫开发中充分受益的问题。
3.精准施策
精准施策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重要保证。利川市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有效推动了精准扶贫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从注重规划系统推进、集中力量下沉帮扶、优先保障投入资金、聚焦产业增强“造血”、落实政策关怀民生、东西协作提升效益六大方面发力,确保精准落实“五个一批”(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脱贫措施。二是全面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抓牢产业扶贫这一精准扶贫的核心,因地制宜兴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产业扶贫路径,建立“政府+市场主体 +农户 +基地 +银行 +保险”的“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推进机制,培育民宿旅游产业等新生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品牌。三是分年度确定扶贫脱贫政策重点,靶向发力。2014年是精准扶贫战略启动之年,利川市确定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标准,锁定贫困规模,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6.87万户21.6万人、141个贫困村,并完成数据录入工作;2015—2016年是精准扶贫脱贫战略规划与推动之年,利川市以“精准扶贫、竞进小康、不落一人”为总要求,明确了5年集中攻坚、1年巩固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规划了精准脱贫时间表和作战图,出台了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的政策文件;2017—2019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尖刀班”包组到人,督战队查摆问题,持续推进“八个到村到户”,即干部力量下沉到村到户、精准识别佐证到村到户、基础设施提升到村到户、特色产业发展到村到户、人居环境整治到村到户、项目资金安排到村到户、惠民政策落实到村到户、群众工作深入到村到户,推进交通、信息、电力等补短板建设,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围绕“到户十看”(一看不愁吃、二看不愁穿、三看义务教育有保障、四看基本医疗有保障、五看住房安全有保障、六看饮水安全有保障、七看社会保障兜底、八看残疾人两补、九看产业就业、十看其他政策落实情况)主要内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落实,确保“户户达标”;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施策重点是: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防止因疫情致贫返贫,推动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对已脱贫人口要持续落实帮扶政策措施,推动实现稳定脱贫;对边缘户等农村特殊困难对象,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政策,严防新的贫困人口产生;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探索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新机制、新路径。
4.精准退出
精准退出是检验精准扶贫战略成败的关键。利川市对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的标准和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对于贫困户而言,退出标准是: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为该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有保障。贫困户退出程序:民主评议(由村“两委”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民主评议会议,按照年度贫困人口脱贫计划,初步拟定贫困人口脱贫名单)→核实认可(贫困人口脱贫名单经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核实,得到拟脱贫人口认可)→公示公告(脱贫名单经拟脱贫对象认可后,在村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无异议后,公告脱贫,并于次年1月前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销号)。贫困户脱贫档案包括:贫困户退出确认书,贫困户家庭可支配收入测算表,贫困户精准脱贫评估验收表,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会议记录,贫困户脱贫审核确认情况公示,关于审核确认脱贫户的报告,脱贫户退出名单公示。
二是对于贫困村而言,脱贫出列标准是: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贫困村出列程序:调查核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年度贫困村出列计划,对欲出列贫困村进行入村调查,摸底核实,确定符合出列标准的贫困村名单)→乡(镇)公示(对符合出列标准的贫困村,在乡或镇所在地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告出列(公示无异议后,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后公告出列,于次年1月前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销号)。贫困村出列档案包括:贫困村出列申请,分户精准扶贫政策清单,贫困村统计年报(可支配收入、集体经济收入),出列评估验收表,民主评议会议记录,贫困村精准扶贫政策清单,乡镇初审意见;市(州)、县(市)核查意见,关于确认贫困村出列的报告与批复,贫困村出列名单公示。
因此,精准扶贫内涵中,精准是核心要义,体现了中国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其重点是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和精准退出四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