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能源经济安全风险评估(一)
- 史丹等
- 14字
- 2021-01-05 12:29:42
一 能源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一)经济安全的概念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具体的经济学研究概念虽然提出时间不长,但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虽然很少被显性地提及,但其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国内外历次重大历史进程的起源及发展,均可以找到原有经济系统崩塌的影子,一部中国古代历史,基本上是“原有经济秩序被破坏—经济崩塌—社会、政治严重不稳定,国力严重削弱—外族入侵成功或内部政变改朝换代等方式建立新的经济秩序—经济稳定发展—经济安全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的反复演变。这一阶段的经济安全主要是本国内部经济发展的安全态势。近代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紧密,特别是近几十年冷战结束、全球化进程加快以来,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使开放条件下外部因素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间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传统国家安全危机的可能性大幅下降。自冷战时期经济安全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以来,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渐重要。随着世界局势的变迁和人们对国家安全概念的重塑,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从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出发,认为经济安全是军事、政治安全的附属品,也是军事力量和权力的支撑,经济安全只被看作是一种手段,经济力量的削弱会间接影响国家军事安全和国家权力从而威胁国家安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后,这种观点主要研究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认为经济安全主要是强调开放与国家自主权的丧失之间的联系,并认为贸易、金融、货币的相互依存是国家经济安全因素的重中之重。
另一种观点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经济安全,认为经济安全是经济本身的安全。强调经济本身的安全实际上是将经济安全视为一种值得追求的目标,经济发展是国家安全的本质。这种观点认为,为避免国家经济福利受到严重被剥夺的威胁,必须保证重要经济资源的有效供应,避免经济主权受到威胁,保障经济正常发展。目前这种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对经济安全概念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威胁而保持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状态,它表现为经济主权独立,国家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市场和资源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经济发展的进程能够经受国内外经济动荡的冲击。它也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能力,抵御国外对本国经济的各种干扰、威胁、侵袭的能力,以及使本国经济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由于一国往往对来自外部的冲击更难以进行有效控制,因而大量关于经济安全的研究都关注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意义下经济安全是指在开放条件下一国如何防止金融乃至整个经济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由此引发动荡并导致国民财富大量流失,以及对来自外部的冲击和由此带来的国民经济重大利益损失的防范,是一国维护本国经济免受各种非军事政治因素严重损害的战略部署。
综合国内外分析,本书认为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破坏和威胁的状态,即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与该国的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相匹配的状态,本质上是经济状态能承载在其上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有抵御冲击的能力,表现为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健、发展持续,不会因为某些因素的演化使国民经济整体遭受过大的打击或损失过多的经济利益,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或全局性经济危机。
一般认为,经济安全的内容包括金融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信息安全三方面,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本内容,信息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本环节。还可以从生产要素、区域、产业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生产要素角度可分为资源安全、技术安全、人口安全、环境安全;从区域角度可分为国内经济安全和国际经济安全;从产业角度可分为工业安全、金融安全、农业安全等。
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相互影响的、难以预测的,这些特点使得经济安全问题的爆发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贸易、金融、外商投资成为外部因素影响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和传递渠道。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战略资源的保障、生态环境等都与经济安全息息相关。
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背景下,各国政府均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秩序混乱,经济主权岌岌可危,俄罗斯政府于1996年明确提出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基本构想,以谋求俄罗斯在经济利益不受威胁状态下的国家转轨和持续发展,普京执政后,一直将恢复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复兴苏俄辉煌作为经济施政的主要方针。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将保持美国经济繁荣作为国家安全的中心目标,以经济实力支撑军事力量,以军事力量保障其获取、占据全球资源、市场以促进经济繁荣,为保护其国内产业发展不受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的威胁、保持全球领先经济体的地位,发动了两次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日本自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深感以重化工产业为主的国家经济发展安全受到威胁,基于本国国情以保障海外资源供应为主要目的的经济安全战略思路和政策运作持续贯穿于日本经济发展实践中。法国、英国、印度、韩国等主要国家纷纷依据本国国情,制定和实施了保护本国经济安全的战略和方针。2018年3月以来,美国频频挑起的全球贸易争端,便可视为其以贸易手段试图维持本国经济安全。
中国历届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经济领域的安全问题。苏联撤走专家和经济援助后,中国坚定了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决心,依靠高度单一的计划经济把握着自己的经济命运。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的广泛深入联系,在冷战结束后周边军事压力有所减小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面临内部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扩大的双重冲击,20世纪80年代中国“粮食安全”、90年代“能源安全”、21世纪初期“网络安全”“金融安全”“制造业安全”问题凸显,中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了“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应和应对的能力,依法保护中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日渐进入深水区,国内外经济、金融、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环境发生巨大变迁,中国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特别是美国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中国外部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构建和完善以经济安全为基本内容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保障和稳定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