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引人入胜。一个“借”字,在罗贯中的生花妙笔之下变幻无穷,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在这部书中,据统计,大大小小用“借”来攻敌竟有41处之多:陈宫濮阳烧曹军,曹操奇兵烧乌巢,孔明火烧博望和新野,周瑜、孔明火烧赤壁,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孔明火烧藤甲军……
除了在战术上借火攻敌,借水的战术也很多,可谓开兵家之先河也:曹操决沂、泗之水淹下邳,引漳河之水淹冀州,关羽放襄江之水淹七军……;除此之外,借天时的战术更是离奇:孔明草船借箭靠的是“大雾漫天”,周瑜火烧赤壁靠的是“一夜东风”,曹操冰城拒马超靠的是“天气暴冷”,孔明大破“铁车兵”计赖“天降大雪”……;借地利的战术有:或山,或谷,或坡、或林、或野,或城、或阵……总之,凡可利用的地利,都被谋略家为我所用,“借”成为克敌制胜的条件和力量;像借力抗敌的有:孙权、刘备彼此联合,借友之力;此外,曹操“借天子以令诸侯”,借王垕之头以稳军心,刘备借“荆州”之地以为立足,《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的“借”,谱写了“谋借”的千古绝唱。
《孙子·火攻篇》中曾云:“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事实正是如此。《三国演义》中的谋略家,常常靠“借”,弥补了自己力量上的不足;靠“借”,他们强化了自己的优势,弥补了自己的弱势;靠“借”,他们突破了那个时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限,创造了大得多的战斗力和杀伤力,可谓高明之极。
企业中“借”也体现于多种方面。善借者,视野、能力、事业、都会从有限向无限趋进、延伸。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借助他人的力,可以在借中将自己之力倍增;这种借助,可促成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所以有人说,企业管理之道在于借力。这里所说的借力,对一般管理者而言,是借被管理者之力,借上下组织之力,借通讯指挥手段之力,借规章制度之力;而对高层次的管理者而言,还有借助企业外部之力。而员工在工作中亦可“借力”。借力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完成时间,同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借力可以使工作完成得完美。古语借力为“伐交”,即是借助外力的主要手段,将引进外力作为通向目标彼岸的桥。
现代的企业家、员工,应借鉴《三国演义》中“借力”思维,多在“借”字上动动脑筋,做做文章。“借”是一支小笔,但在谋略家的手中,却可以纵横挥洒,绘制出气魄豪迈的巨画。“借”是以少胜多的谋略,更是省力高效的方法,发展壮大的手段。 一定的资金是企业家起飞的基点,是企业扩大经营的前提。如果资金有限,怎么办?不妨谋划筹借。
值得注意的是,“借”不是“靠”,“借”不是依赖、等待。所以,把“借”当成“靠”的人一定会失败。人首先要靠自己努力,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单靠他人,或直接依赖他人,放弃自身潜能,放弃自己的努力,只等天上掉馅饼,或妄想不劳而获就能成功,这都是不可能的。
企业管理者管好企业,要“借”全体员工的努力,员工要想得到更高的报酬,要“借”企业发展得更好。而这一切,均需上下团结,共创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