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课堂组织教学的功能和原则

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艺术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支点。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一、课堂组织教学的功能

课堂组织教学的功能如下。

1.保证性功能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师生共同遵守课堂纪律,自觉维护课堂秩序,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而促进师生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则依靠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来实现,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顺利、正常进行的保证。

2.创设性功能

巧妙地组织教学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只有积极的课堂气氛才符合学生求知欲的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且能够使所学知识掌握牢固,记忆长久。

3.协调性功能

协调性功能是由课堂管理对象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课堂是由人、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就其中的主要因素下的人来说,几十个、上百个学生在一起活动,没有行动上的协调一致,教学就无法进行。要发挥课堂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管理的协调功能。

4.维持性功能

维持性功能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较持久地维持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应变性功能

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应具备应变功能,即教师在事件发生后的短暂时间内果断地采取恰如其分的应变措施,使突发事件得到有效解决。这既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反映了教师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可以说,“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是教学应变艺术的真实体现。它能帮助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6.高效性功能

组织教学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具有高效性功能。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影响着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育情境。而课堂教学气氛是其中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这种课堂气氛形成以后,往往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影响并调节着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情绪,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二、课堂组织教学的基本原则

组织教学的目标在于集中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要求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书育人不仅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更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根本职责,因此,教师组织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通过组织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严守纪律,热爱科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会学习。同时,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渗透着思想教育,而且在教学中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教学技艺,高度的责任感等言谈身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激励性原则

实施组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的民主氛围,从教学的人性化出发,了解学生、与人为善,尊重学生的人格,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激发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发现问题时通过多种方式给予暗示或引导,而绝不能责骂体罚学生,或者可采用“悬挂”的办法课后解决。激励学生逐步养成热爱班级集体荣誉、遵守纪律和勤奋刻苦、创新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质询和讨论,让学生思维流程的浪花不断跳跃激荡;当然,贯彻激励性原则并不排除严格要求和必要的批评。有说服力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激励。

3.诱导性原则

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当个别学生发生意外情况时,教师应及时做出反应,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措施,诱导学生将不利因素消除,公平、合理、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个别学生的问题,将其引导到有利于学习的方面来。要灵活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诱导、激励、教育学生。

4.冷静性原则

遇特殊事件而不急不躁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以对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等高度责任感为基础的。因此,遇到课堂出现意外事故,要沉着冷静,不焦不躁,头脑清醒地分析原因,从教育的根本利害关系出发,妥善处理好问题。

5.自我调控原则

教师在情绪上的波动需要教师自我调控。教师遇喜事后,不要得意忘形,更不要在学生面前自吹自擂。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控。因为教师的不良情绪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也会给课堂罩上一层阴影。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毅力去克服它。当遭遇了重大的打击,精力上蒙受了深度刺激后,教师应避免正面面对学生,不要以讲为主,应以练为主。

6.实事求是原则

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教师答不上来的情况,或出现教师说错话、写错字的情况,或有个别学生有意要考考教师,也有个别学生专门挑教师的毛病等。这并不是坏事,反倒是一种“束缚机制”。它促使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样,无论学生怎样“为难”教师,教师都可以“稳坐钓鱼台”。一旦在课堂上出现令教师尴尬的情况时,教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处置,不要强词夺理。所谓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共同进步、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7.反馈性原则

运用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其具体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备课过程中,认真调查学生的具体状况,分析研究必要的组织管理对策。课堂管理的反馈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即时的信息来调整组织管理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总可能出现各种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组织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组织管理的各种新指令,善于在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寻求优化的组织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