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狱中上书是最常用的自救方式之一,如李斯在狱中就想给秦二世上书辩解,被一句“囚安得上书”给否了;彭羕被关进监狱也给诸葛亮写信求饶,不过诸葛亮没看上彭羕的信。邹阳运气好,他的信顺利送到梁王(或者称梁孝王)手中,自救成功。

梁王刘武,汉文帝的次子,汉景帝刘启的同母弟,文帝十二年封为梁王。邹阳是文学家,大家手笔,一篇狱中自救的文章,《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被收录在《古文观止》中,是文言文的精品。

邹阳,西汉初齐(今山东东部)人,文学家,他为人正直,有智谋才略。最初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吴王准备谋反,邹阳上书劝阻,吴王不听。于是邹阳改投梁王门下。当时大臣爰盎等反对景帝立梁王为皇位继承人,梁王和羊胜、公孙诡等人谋划派刺客刺杀爰盎。邹阳知道这件事后加以阻止。“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因为羊胜等人的谗言,被关进监狱的邹阳有性命之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邹阳从狱中上书申诉冤屈,进行辩解,孝王醒悟,释放邹阳,将他奉为上宾,派到长安活动,成功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狱中写出的信,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申诉状,是邹阳的救命文章,免不了针对自己所获的罪名来说明其不成立,是冤枉的。称邹阳是文学家,文献记载他有文七篇,现存两篇,即《上吴王书》和《狱中上梁王书》。又《西京杂记》中录有他的《酒赋》《几赋》两篇文章,但可信度不高,基本认定为冒牌作品。作品不在多少,唐代张若虚的作品就不多,但其《春江花月夜》号称孤篇压全唐,称其为文学家是因为其作品好而不是多,有质量是关键。有数量,如果仅仅是滥竽充数,也是白搭。能让梁王幡然醒悟,救自己一命的好文章是担得起“奇文共赏析”的。

全文层次分明,具有独创精神,用典极繁。首先申明自己是“忠、信之人”,以“忠无不报,信不见疑”开篇。讲忠诚的人应该有好的回报,有信用之人应该不被人怀疑。这是说应然状态,现实却是忠义之士如荆轲遭到燕太子丹的怀疑;卫先生的忠诚不被秦昭王理解。更有甚者,“李斯竭忠,胡亥极刑”;卞和献宝,楚怀王对其处以刖刑。于是箕子只能装疯卖傻;接舆隐居避世。当初我邹阳是不相信这些的,如今“愿大王熟察,少加怜焉”。

第二层意思是进一步对造成上述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加以分析,重点在于说明自己获罪是因为梁王您不了解我邹阳这个人。用的是经典语录“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当然也用了大量的典故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高明之处在于不能指责梁王,要为其开脱,还要说明自己冤枉。

第三段的重点在于说明自己之所以不被梁王了解是因为没有“朋党”,原因在自己。自己没有拉帮结伙,以至于没有人能在梁王您面前全面介绍我,说我的好话。也用的经典语录,“女无善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拿后宫的美女比朝堂上的大臣,比喻很贴切。引用的事例同样不少,如“昔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肋折齿于魏,卒为应侯”。这里不好理解的是“拉肋折齿”,其实很简单,就是说范雎被打折了肋骨,打落了牙齿,在魏国是被打得“满地找牙”,最终却在秦国被封为应侯。百里奚是乞丐;宁戚是喂牛的。举一大堆例子是希望梁王能学习当年齐、秦两国国君的明察,而避免宋、鲁两国国君的偏听偏信,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第四部分是替梁王分析“朋党”被任用,奸佞小人得势的原因。用典很有趣,如“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成为后世暴君的代名词;尧则是传说中的古代贤君。桀犬吠尧,比喻忠于主人,不管他是好是坏。跖一般称盗跖,是中国奴隶制时期领导奴隶起义的领袖,在古代算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由是指许由,也是传说中的人物,相传尧要把天下让位给许由,他还不愿干,逃之夭夭。跖的门客居然可以去刺杀许由!

最后主张让梁王谁的话也别听,自己权衡利弊得失,依然是列举历史事实,引用种种比喻,说英明的君主治理天下,要像陶人运动转轮那样,君主要独自掌握运用政权,不被胡言乱语所牵制,也不受许多人的意见所影响等。

邹阳无论在吴王手下还是跑到梁王处,都是门客身份。在狱中能写出好文章,是比较其《上吴王书》而言的。邹阳作为吴王的门客,不是其核心成员,吴王刘濞谋划造反大计,他并不明确知晓,那时的“上书”只能隐晦曲折地加以劝说,文中多隐语,常是意在言外。在梁王处变成了囚徒身份,狱中“上书”就情意恳切,在哀婉悲叹之中饱含着激愤感慨。文中反复征引史实,辞藻华丽,多用排偶,有战国策士纵横捭阖的气势。

两次上书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前一次没能阻止吴王刘濞的造反——尽管他的主张是正确的,预言也是准确的。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汉初封于吴地三郡五十三城。地理位置优越,擅渔、盐、铜山之利,经营几十年,实力雄厚,国富起异心,或者说是“尾大不掉”。刘濞于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联合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六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了“七国之乱”。叛乱的结果是身死国灭,如同邹阳在《上吴王书》中说的:“则我吴遗嗣,不可期于世矣。”

论身份,梁王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同胞弟弟。论军功,他本来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因为刘武率兵死守睢阳,阻滞了吴王刘濞的进攻,立下头功,才为朝廷赢得时间,拜老将周亚夫为帅,最终取得平叛的胜利。尾大不掉在西汉初年是常态,刘武凭借战功和显赫的身份,取得四十余城的封地,其势力直追当年吴、楚二国,也成为飞扬跋扈的主。

邹阳进监狱是因为刘武想做皇帝。刘武被封为梁王,其首府在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任用羊胜、公孙诡等人,这帮人知道刘武的野心,也就极力怂恿刘武谋取皇帝继承人的位置。刘武的野心也是他的哥哥刘启给的,所以邹阳的劝说是不起作用的。

刘启对弟弟比对亲儿子还要好。他先是罢黜,后是逼死了太子刘荣。太子位缺,“太弟”就有可能补上。一次酒宴之上,母亲窦太后要求儿子刘启在百年之后传位给刘武,刘启可能喝酒高兴了,居然当场允诺。酒后有些悔意,赶紧找袁盎等大臣商量,自然遭到极力反对。袁盎等大臣介入这兄弟俩的家事不止这一件。刘武曾经要求从睢阳到长安修筑一条“高速公路”,方便他随时回京城看望娘亲,也因袁盎等大臣的反对,此事不了了之。于是才有刘武与羊胜、公孙诡等人商议,派出刺客,把袁盎等十余名持不同政见的省部级高官暗杀。

邹阳在狱中忙着给梁王写信的时候,梁王已经行动。如此惊天要案,刘启严令破案,先后派出钦差大臣十余位。韩安国面见刘武,晓以利害,刘武下令羊胜、公孙诡自杀,尸体交出准备结案。盛怒之下的刘启还准备对亲弟弟刘武动手,刘武害怕,想起狱中的邹阳,赶紧放出邹阳,令其携带千金急赴长安为自己擦屁股。邹阳除了写文章,还具有政治家的本领,走“内线”找外戚,见到景帝王皇后之兄王信,重金收买之外是说服,说你妹妹目前受到皇帝的宠爱,皇宫之内,无人能及,所以你目前没事。不过你的屁股不干净,皇帝追究刘武的事,没工夫理你,一旦腾出手来,你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王信问,那怎么办?邹阳说,刘启、刘武兄弟俩都听窦太后的,母亲不愿意他们手足相残。你让你的妹妹找机会向皇帝说情,事情只到羊胜、公孙诡等人为止。如此结案,窦太后高兴,必然感激你妹妹,你的前程自然无忧。

有枕边风一吹,还有太后的高压,最高决策者刘启已经将案子定调。办案的钦差一把火烧了全部不利于刘武的证据,结案报告:肇事者羊胜、公孙诡已经伏法,梁王不知情,刘武只负领导失察责任。追责就成了演戏,少不了刘武到未央宫负荆请罪的场面。兄弟相见,一如从前,把酒言欢。刘启还奖励相关人员:田叔办案有功,出任鲁国宰相。

刘武也不会忘记邹阳的功劳,奖赏丰厚。算是邹阳狱中上书的尾声。

《汉书·艺文志》中将邹阳列入纵横家。邹氏老谱记载邹阳为王府太傅、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