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捐款

一年级刚入学不久,晨曦就听说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六年级的一位学长在体育课上蹲下捡沙包时被他的同学踢爆了一只眼睛。

受伤的学长和踢人的学长家庭条件都不好。如果不及时救治受伤的那只眼睛,甚至会影响到另一只眼睛。学校组织了捐款。

周一晨会,举行完升旗仪式后,校长先简单讲了几句,随后六年级最优秀的学姐走上台,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篇号召大家捐款的文章。文章的内容晨曦已经忘记了,她只记得当时大家都挺感动的。那位学长拿到钱后还在晨会上感谢了大家。之后直到毕业晨曦也没有再听到那位学长的消息了,不知道他手术顺不顺利,也不知道他有没有顺利升初中。

晨曦记得每隔一段时间学校就会组织一次捐赠。一般是捐款,有时是捐书,有时是捐衣物。

捐款方便一点,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一块两块都可以。捐书比较头疼。因为晨曦的书并不多,那些启蒙读物已经送给表妹了,剩下的几本都是反复看的。捐了几次之后,实在没有书可捐了,晨曦只好把自己订了一年的《小朋友》杂志给捐了。

以前订杂志还挺麻烦的,要去邮局填一堆资料。邮局的人到母亲单位推销,母亲才给晨曦订了一年的杂志,之后邮局的人没再来过,杂志也没有再订过了。时间长了,杂志里的内容早被忘光了,晨曦只记得每个月收到杂志时雀跃的心情。

捐衣物也有些头疼。虽然晨曦身体在发育,每年都会淘汰一批衣服,但是这些衣服会送给乡下的表妹堂妹,能捐的衣服真的很少,学校一般还会规定每人至少捐三件。

具体捐什么衣服是由母亲决定的。有一次母亲让晨曦捐一件她亲手织的毛衣。那个时候大家很少会买成品毛衣,因为很贵!作为母亲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会织毛衣。据说,父母在谈恋爱的时候,父亲故意送给母亲一斤毛线,就是为了考验她的编织水平。母亲编织水平比较高,从小到大晨曦都不缺温暖好看的毛衣穿,以至于她没有意识到当她捐出那件毛衣时同学们会误以为她家很有钱。

可是,捐出那件毛衣仅仅是因为母亲不喜欢那件毛衣。因为那是一件她们单位同事几乎人手一件的毛衣。织毛衣所用的线材是同事强烈推荐的,母亲为了学习编织方式不得已买了。毛衣下水洗了第一次后立马起了球。母亲喜欢编织,对线材的要求非常高,虽然那件毛衣很好看,但她实在忍受不了那些起不完的球。

不知道是不是国家富裕了,学校后来就不组织大家捐书捐衣服,偶尔还是会捐款。

晨曦依稀记得1998年发了很大的洪水,作为长江支流边上的城市,晨曦的家乡也遭了灾。那时晨曦的母亲刚刚下岗,承包了公司的铺位开始做生意。一夜间仓库进了水,母亲和她的合伙人急得纷纷发动全家人的力量抢救存货。还好损失在可接受范围内,没有让刚刚起步的生意夭折。

那时的电视新闻天天播放抗洪抢险的内容。看到浸泡在水里的解放军战士和为了堵住管涌被推入水里的卡车,晨曦很受触动。作为遭灾较轻的地区,学校组织向重灾区捐款。

晨曦那时有些零花钱了,捐款的事情她一般不向父母开口。她从存钱罐里挑出了几个一元的硬币准备捐出去。

那天举办了盛大的捐款仪式,大家依次拿着自己的钱投入捐款箱。最后还清点了捐款金额,校长在台上还公布了各班的捐款情况。校长夸奖了大家的爱心,晨曦感到自豪。可是此时在一旁的班主任老师似乎并不高兴,嘴里嘟囔着:“有钱人真小气。”

晨曦清楚知道自己家是属于没钱的那一批,所以她觉得这话不是在说她,可是她心里依旧不开心。

从那时起,她开始有意躲着班主任老师。上学路上只要远远地看到老师走在她的前面,她就会故意放慢脚步,避免遇到老师。节假日偶遇老师,她也会绕道走。有一次,她和母亲在逛书店时遇到了老师。母亲殷勤地上前打招呼,晨曦只当没看见,继续低头看书。

不仅如此,晨曦开始害怕陌生人。晨曦从有记忆以来就是生活在母亲单位的家庭宿舍里的,在她的世界里几乎没有陌生人。最开始的宿舍是大家共用卫生间和厨房的,邻里之间特别熟悉。晨曦早上起来发现母亲不见了,就挨家挨户找,大家都很欢迎她。

后来单位修了新宿舍,大家不用共用卫生间和厨房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渐渐远了一些。加上母亲所在的公司倒闭,有些邻居搬走了,她的世界涌入了很多陌生人。她对新世界多了几分胆怯。

小时候的晨曦对世界有一个荒谬的认知:“大家都认识我。”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老师都是道德模范。”

老师讲的道理总是那么动听。晨曦是真心觉得捐多捐少都是心意,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爱心会由金钱的数额来衡量。她有些混乱:“如果老师是绝对的好人,那么我捐款捐得少就是没有爱心的表现,我就一定是坏人!如果我不想承认自己是坏人,坏人就一定是老师,因为她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讲的道理。”

可能心智发育快的孩子很早就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的人不是非好即坏的。那时的晨曦还不明白,她只能躲着那些大人。

一直以来,小朋友都被教育要尊重师长孝敬父母。他们当然要这么做,因为那些大人有成千上万种方法让他们难受。他们可以说话不算话,当你质疑时,就说是你误会了;在你笑的时候说你笑得难听,在你走路时说你走路姿势难看;当着你朋友的面接你的短;在众人面前质疑你的人品动机;夸奖所有的人,用余光划过你的脸装作没看到你。他们掌握着最独特最伤人的语气,他们有天马行空的体罚方式,他们站在道德至高点上,不容许你质疑他们“都是为你好”。

小孩子太弱小了,不敢独自过马路,拿不到高处的东西,表达不清自己的需求,读不懂复杂的文章,处处都需要大人们的帮助。

大人们可以轻易得到小孩子的崇拜,小孩子不仅仅是应该尊重长辈,而且是不得不。只有等到小孩子变成大人,他们不尊重长辈也不会受到惩罚时依然选择尊重长辈,当初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

长大后进入职场的晨曦对老师当年说那句话时的心情有了新的体会,或许校长的话在老师听来是对她思想品德工作做得不到位的批评。成人的世界,大人之上还有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