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门诊麻醉并发症及处理
- 郁葱
- 2491字
- 2021-04-01 16:27:47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注意事项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意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称神经病。主要包括癫痫与脑卒中。
在进行口腔治疗之前应该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目前的疾病控制状态、药物治疗情况等,正确评估患者进行口腔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制订一套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术前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作,术中如果患者急性发作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控制疾病及保护等,这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师应该掌握的。
一、癫痫患者的麻醉注意事项
(一)概述
癫痫(epilepsy)是指脑内大量神经元短暂、同步的突发性放电引起的脑功能失调,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可由先天因素引起,也可以是后天(如脑创伤)获得的。
(二)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应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询问病史,了解癫痫的类型、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诱发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正在服用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类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除了加巴喷丁,其他抗癫痫药物都在肝脏代谢,通过肾脏排出。加巴喷丁则是以原形从肾脏排出,长期使用抗癫痫类药物可以改变其他药物及自身的代谢速率。
术前准备包括:检查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对脏器功能的影响;嘱托患者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至手术当日;应尽量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避免诱发癫痫。术中应备好控制癫痫发作的药物,同时,应尽量避免低血糖、低血钙,防止患者过度通气;必要时可以给予镇静类药物,如巴比妥类、苯二氮䓬类药物。大多数吸入性麻醉药物(包括笑气)有诱发癫痫的报道,故癫痫患者拔牙时尽量不要使用笑气来达到镇静的作用;甲硝唑及抗真菌类药物(氟康唑)、抗生素类药物(红霉素、克拉霉素)可能会影响一些抗癫痫类药物的代谢,故术后应尽量避免这些药物的使用。
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患者癫痫发作,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稳定,防止受伤,必要时使用苯二氮䓬类(如地西泮、咪达唑仑等)抗惊厥药终止发作。如患者在拔牙过程中或者拔牙后出现癫痫发作,口腔科医师处理的具体流程如下:
1.患者在口腔治疗中癫痫发作
口腔科医师的处理流程如下:①拿走患者周围的所有器械;②将口腔科治疗椅放平、放低,尽量接近地面;③如果患者为站立时发作,应迅速扶住患者,顺着姿势让其倒下,以防止突然倒地而摔伤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④将患者偏向一侧,将患者口内的义齿或口腔科材料取出,避免这些物品或自身分泌物的误吸;⑤不要约束患者;⑥医师的手指不要放在患者口内(可能会被咬伤),应在患者上下颌磨牙间放置一纱卷,避免患者将自己的舌头咬破;⑦记录癫痫发作的时间;⑧给氧6~8L/min;⑨如果患者癫痫发作超过1min或者反复发作,可以肌肉或静脉注射10mg地西泮,2mg劳拉西泮或者5mg咪达唑仑;⑩同时应当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等。
2.癫痫发作后的进一步处理
口腔科医师的处理流程如下:①当天不要再继续任何的口腔治疗;②发作后期尽量跟患者交谈,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③不要尝试去约束患者,可能导致患者的反抗;④如果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恢复,不能允许患者离开医院;⑤如果患者是独自一人来就诊,应立即联系患者的家属;⑥对患者做一个简单的口腔检查,判断有无受伤;⑦根据患者发作后期的情况,判断患者能否跟监护人回家或者到相关医院做进一步的评估。
二、脑卒中患者的麻醉注意事项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80%)和出血性脑卒中(20%)。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酗酒、血液流变学紊乱、肥胖以及年龄。
(二)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
1.各种脑卒中首发的临床表现均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2.针对曾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明确脑卒中的类型、发生时间、目前的恢复情况、最近一次的影像学检查情况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当无法权衡医疗风险和收益时,应尊重专科医师意见。治疗室内应备有必要的仪器或设备,包括心电监测仪、急救箱、吸氧设备等。
3.针对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术前应监测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拔牙术中因紧张或疼痛引起血压升高造成脑血管破裂,再次发生脑卒中意外。笑气的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的压力,达到镇静的效果。
4.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应询问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类型,而这类疾病的患者多数会服用抗凝类药物,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脑活素片、弥可保等。服用这些药物在预防脑血栓的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出现拔牙后出血不止的情况,而贸然停药又会增加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那么针对这样的拔牙患者,在停药与不停药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
(1)早期的学者在针对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拔牙的问题上,为避免拔牙术后出血,他们倾向于在停用抗凝药物的基础上,再行拔牙手术。但也有学者认为,拔牙术后出血造成的危害远远小于因停药而发生一次栓塞的危害。Brennan等报道发生栓塞的风险是出血的3~5倍,他们更倾向于在不停止使用抗凝药物的同时拔牙,主要采用局部止血的方法控制术后出血。大多数的出血可以通过局部压迫和缝合的方式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出血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含凝血酶的碘仿纱条填塞反包扎缝合。
(2)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局麻注射前应检查针头是否有倒钩,且注射过程中一定要回抽。如果已造成血肿,应及时局部止血冰敷,服用抗生素或维生素K等华法林拮抗剂,48h后再行热敷或者物理治疗。对于这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来说,为了减少患牙在拔除过程中的出血风险,拔牙数量不要过多,最好是拔除相邻的牙齿,并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对于复杂牙的拔除,事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使用微创拔牙器械,以减少创口和出血,还可采用电凝及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对于这类患者术后咬棉球的时间,避免咀嚼硬物及避免冷热刺激的时间应适当延长。
(3)拔牙术后医师为患者开的药物如甲硝唑、红霉素、四环素,会与抗凝药物发生相互反应,抑制华法林的代谢并降低凝血素的活性从而延长INR,因此术后尽量避免应用这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