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三位一体(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古罗马)奥古斯丁
- 3931字
- 2022-07-14 13:45:35
第1卷 神圣三位格的绝对平等
第1章
作者向读者交代他写本书的目的和方法。注29
1.读我这些三位一体反思的人,须在心里牢记,我执笔是为了反对那些不屑于从信仰出发,反因不合理地、被误导了地溺爱理性而深陷虚幻的人的诡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试图将他们所观察到的关于物体的东西运用到非物质的、属灵的事上,他们把通过身体感官经验到的或凭着自然人的理智、生活实践和技巧习得的东西当作标准,来衡量属灵的事。又有一些人,他们在思考上帝时,将人类精神的本性和情绪归到上帝身上,这样,他们的上帝概念就是错误的,这一错误使他们关于上帝的论证与扭曲的、误导性的阐释规则连在了一起。除此之外,还有一类人,他们努力想爬到必定改变的受造宇宙的上面,将他们的思想升高到不变的实体即上帝那里。不过,他们因受必死性之累而头重脚轻,以致他们希望别人认为他们知道他们本不知道的东西,他们希望知道他们不能知道的东西;这样,他们就由于武断地肯定自己的谬见,而堵死了通往正解的道路;他们宁愿固执自己的谬见,而不愿纠正它们。
我所说的这三种人,即用有形之物来设想上帝的人,用属灵的受造者如灵魂来想象上帝的人,以及既不用有形之物,也不用属灵的受造物来设想上帝,但仍对上帝抱有错见的人,都犯了上面所说的通病:他们与真理相距太远,以致无论是在物体世界里,还是在受造的灵界,还是在创造主本身之内,都不能找到什么是与他们的概念相符的。所以谁若想象上帝为炽白或火红,就是错误的,不过这些仍是物体世界内的实在。或者,谁若想象上帝有时记性好有时记性差,肯定也是十分错误的,不过这些仍是心智世界的实在。但那些想象上帝有如此权能,以致他事实上产生了自己的人,却错得更离谱,因为不仅上帝不是这样子的,而且灵界和物界的受造者也不是这样子的。绝对不存在什么自己生了自己的东西。
2.所以那对婴孩也适合的《圣经》,为了消除人们精神中的这些谬见,不惜援用任何种类的真实存在的事物,来喂养我们的理解力,好将它逐渐提高到能领会属神的崇高的事。于是,《圣经》借用了有形之物来谈说上帝,如“将我隐藏在你翅膀的荫下”(诗17:8);也从灵界借用了许多词,来表明实非如此,但不得不这么说的事,比如“主你的上帝是忌恨的上帝”(出20:5),注30以及“我造人后悔了”(创6:7)。但《圣经》并没有用不存在的事物,来构成比喻或谜语。因此,那些用第三种错误自绝于真理的人,他们之落入虚幻的无意义,就比头两种人更为深重,因为他们用既不能在上帝本身内,也不能在任何受造者中间找到的东西来臆想上帝。
《圣经》习惯将发生在受造物中间的事做成孩子的玩具,来吸引我们有病之人的注意,使我们一步一步地尽力追求上面的事,离弃下面的事。但《圣经》很少用那些上帝专有的、受造界里找不到的事来谈论上帝。这样的例子有上帝对摩西说“我是我所是”和“那自是者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3:14)。注31既然身体和灵魂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说是存在[是],注32那么这词[存在,是]若非用在上帝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意思,《圣经》是不会这么说的。使徒保罗说:“惟有他有不死”(提前6:16),注33也与此相似。既然灵魂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死的,《圣经》若非因为真实的不死乃是不变,就不会说“惟有他有”;这种不死凡受造者都不能有,因为它只属于创造主。雅各也说:“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大卫也说:“你要将天地更换,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诗102:26-27)。
3.我们很难思想并完全知道上帝的实体;他自身没有变化,却造了可变之物,他自身没有时间的变迁,却造了属时之物。所以在难以形容地看见那难以形容的[上帝实体]之前,净化我们的心灵就是必要的;在尚未达到这一步时,我们靠信仰养育,由那与我们的才能相合的引导,使我们聪慧,能够理解它。因此,使徒说:“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他里面藏着”(西2:3);不过对那些虽然靠上帝的恩典已经重生,却还是属血气属肉体的,宛如基督里的婴孩的,使徒不是把他与父平等的大能,而是把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属人的软弱指示给我们。他说:“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又补充说:“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2:3)。稍后他对他们说:“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内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不能”(林前3:1-2)。
有些人恼恨这种话,认为受到了侮辱,他们总是宁愿认为说这种话的人是在胡说八道,也不愿承认自己确实不懂。有时我们给他们说出理由——不是直接答复他们关于上帝的求问,因为那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恐怕也是我们不能表白的——而是向他们证明,他们是多么不配、不适宜于接受他们所要求的。但他们既听不到他们所要听的,就以为我们要么是在向他们故弄玄虚以掩饰我们的无知,要么说话时心怀鬼胎,不愿让他们知道真相;于是,他们就愤愤然地离去了。
4.所以,我们要借上帝之助,尽力给出他们索求的理由,阐明独一真神之为三位一体,及说、信、视父、子、灵为同一实体或存在的正当性。这样,他们才不至于以为他们受到了我们遁词的嘲弄,反倒真实地认识到,至高的善确实存在,惟有最净化的心灵才能凝视,还认识到,他们自己是不能凝望它或领会它的,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眼除非由“信的义”(罗4:13)得到活力,是不能仰望如此的强光的。
然而,我们必须首先根据《圣经》的权威来证明,我们的信仰是否真确。然后,若上帝愿意并且帮助我们,我们才可对付这些好辩的理性贩子——他们的骄傲多于他们的才能,因此得了更危险的疾病。我们也许可使他们找到无法置疑的理由,好叫他们在不能发现任何理由的情况里,要归咎于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归咎于真理或我们的理论。这样,若他们心里还有一点对神的爱或畏,就可回到信仰的起点和正当秩序,至少认识到在圣教会中为信徒预备了灵乐,即:虔诚心可以医治心思的软弱,使它明白不变的真理,使它不因胡乱性急而陷入令人讨厌的谬见中。至于我自己,凡有疑惑之处,我不畏缩探讨;凡有错误之处,我不耻于学习。
5.与此相应,亲爱的读者啊,你在什么地方像我一样有把握,就请与我一道前进;在什么地方像我一样踌躇,就要同我进行探讨;在什么地方发现自己错了,就要回到我这里来;在什么地方看见我有错误,就要叫我回转,好使我们共同进入仁爱的大道,向他进发,经上是这么说他的:“时常寻求他的面”(诗105:4)。这既明智又虔诚的约,乃是我在一切著作中,尤其是在探讨三位一体,父、子、灵的合一的这本著作中,要在上帝面前同读者订立的。因为没有什么地方的错误是比这里的更具危险性的,没有什么探讨是比这里的更艰辛的,没有什么发现是比这里的更有益的了。
若有读者说:“这里说得不好,因为我不了解”,那么这人是在批评我的说话方式,而不是我的信仰。不错,话也许本可以说得更清楚些——尽管没有人能够在一切的事上让所有人都听得足够地懂。对我的话感到沮丧不解的人,可以试着看自己能否懂得别人对同一主题、同一问题所说的话。若他懂别人所说的,就可以把我的书放一边去,甚至将它扔掉,而将力量和时间花在他所懂的书上。
可是他不要因为我未能像别人那样表达得流畅明晰,就认为我应当缄默不语。因为作者们所写的,并不都能达到每一个人手中。也许有些真能看懂我这本著作的人,虽没有找到那些更易明白的著作,却也至少碰上了我的这本书。所以若有许多人写了许多书,甚至是关于同一主题的书,文体虽异,信仰却同,使尽可能多的人以这种或那种方式闻道,又有什么不好呢?但若抱怨说不懂我的书的人,从未能理解任何他人在这样的主题上的辛劳和深入的探讨,他就要通过认真的学习来提高自己,而不是试图用吵嘴来使我沉默了。
另一方面,若有读我书的读者说,“我懂得你所说的,但你说的不对”,只要他能够,他就可自由地肯定他自己的信念,提出他自己的意见,并且驳斥我的意见。若他做得既富有爱心又合乎真理,并且不辞劳苦地来通知我(假如我尚在世上的话),我这份工作就算是得到最丰厚的报酬了。若他不能通知我,我极其盼望他尽可能通知别人。“默想主的律法”(诗1:2),注34这是我关心的全部,我若不是“昼夜”都如此的话,至少是尽我所能有的短暂光阴这么做的,并且我将我的默想写下来,免得遗忘;我靠着上帝的慈悲,盼望他使我坚持我所确定的—切可靠真理;并且我“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上帝也必以此指示我”(腓3:15),或者是藉着隐秘的灵感和提醒,或者是藉着他自己明白的宣告,或者是藉着与弟兄们的讨论。我如此祈祷,也将我这愿望交托给他,他能保守他所赐给我的,也能将他所应许的赐给我。
6.当然我不怀疑有人悟性迟钝,以为我在我的书中某些部分说了我本来没有的意思,或没有说我本来有的意思。当我在艰难隐晦之处奋力开辟道路的时候,倘若有这样的人努力跟着我走却偏离了正路,或者跟不上我而陷入了虚假的道理之中——我想,将他们的错归到我身上乃是不公平的。毕竟,没有人会头脑糊涂到由于有形形色色的异端的错误,就责备《圣经》的作者。所有的异端都企图用那些经文来为自己虚假错谬的意见辩护。
基督的律法,也即爱,明白地要求我,当人们以为我在我的书中持有我本没有持有的错见,而那错见为一人所不喜,又为另一人所欢迎时,我应该选择前者的严责,而非后者的称赞。因为虽然前者以为我持有我本没持有的意见,从而错误地责备了我,于我却是有益的。而后者称赞为真理所谴责的意见,乃是不对的,他为了他以为我持有的、真理所谴责的意见而称赞我,也是错误的。现在让我们闲话少说,赶紧投身于我们已开始的任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