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嗓音障碍康复治疗技术
- 万勤 徐文
- 3308字
- 2021-04-04 19:18:39
第二节 声带增生性病变
声带增生性病变以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任克水肿、声带囊肿等最为多见,也是声音嘶哑最常见的原因。
一、声带小结
声带小结(vocal nodules)位于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界处,表现为局限性黏膜肿胀或结节样突出,双侧对称。多见于成年女性及学龄期儿童,特别是男孩。
(一)病因
主要由于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引起。患者常常使用硬起音样发声,音调过高或过低,用声时间过长等。声带小结为学龄期儿童最常见的发声障碍,成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教师、售货(票)员、演员、律师等职业用声人员为高危人群。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患者多具有攻击性人格)、过敏因素、慢性咳嗽、咽喉反流、内分泌失调、上呼吸道感染、声带脱水、听力障碍等。
(二)病理生理机制
主要是由于发音强度增加及发音持续时间增加,双声带在反复、硬性对抗性运动及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引起损伤。声带小结为上皮性病变,组织学上表现为基底膜带增厚,棘细胞增生,伴或不伴有角化,无血管改变。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声音嘶哑:
早期多为间断性声音嘶哑,发音休息后可缓解,后期患者甚至会出现周期性嘶哑。
(2)音域改变:
表现为不能发高音和/或音域减低。
(3)发音疲劳:
早期可为间断性。
(4)咽喉痛及咽喉部不适:
患者可同时伴有咽部不适、发音时咽喉部疼痛及清嗓等症状。
2.体征
喉镜检查可见声带游离缘前中1/3交界处局限性黏膜肿胀或结节样突出,双侧对称。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完全呈沙漏样,频闪喉镜下可见声带黏膜波正常或轻度减弱。声带小结根据形态又可分为:①软性小结:又称为早期小结,为发音不当引起的局限性炎性改变,表面微红、质软,伴水肿;②硬性小结:又称为慢性小结,多见于用声不当的职业用声者,病变色白、厚,纤维化明显。
(四)治疗
通过嗓音康复治疗,矫正不良的发声方式、加强嗓音保健为首要选择。只有当保守治疗无效、病变明显增大时,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二、声带息肉
声带息肉(vocal fold polyps)是声带固有层浅层局限性病变,多位于声带游离缘中1/3,单侧多见,带或不带蒂。多见于成人。
(一)病因
常常与用声过度后引起创伤性反应、血管脆性增加、局限性声带出血等有关。患者多有用嗓不当或过度用嗓史,亦可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部分患者可能有长期吸烟史。
(二)病理生理机制
声带息肉位于固有层浅层,早期上皮层多正常,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变薄或伴不同程度的棘细胞增生及角化。固有层浅层呈假性肿瘤样改变,表现为退行性、渗出性、局限性炎性改变,可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透明样变性,水肿或血栓形成,在陈旧性病变中还可以发现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纤维变性。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声音嘶哑:
多呈持续性。
(2)音域改变:
发音音调单调和/或音域减低。
(3)发音疲劳:
发音疲劳程度与声带息肉大小、位置及软硬度有关。
(4)咽喉痛及咽喉部不适:
患者可同时伴有咽部不适、发音时咽喉部疼痛及清嗓等症状。
2.体征
喉镜检查可见苍白、透明、水肿、血管瘤样或凝胶样声带息肉,呈现圆形或分叶状(图3-1)。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完全,频闪喉镜下可见声带黏膜波振动不对称。
图3-1 声带息肉(左侧)
(四)治疗
多数声带息肉需要手术切除。手术前后嗓音康复治疗可以矫正不良的发声习惯,避免嗓音滥用。
三、声带任克水肿
声带任克水肿(Reinke edema)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为声带固有层浅层(任克间隙)全长高度水肿,多为双侧。既往又被称为声带广基鱼腹状息肉、息肉样声带炎、息肉样退行性变或声带慢性水肿样肥厚等。
(一)病因
水肿是声带对外伤、炎症、用声不当等所产生的自然反应,除过度发音、滥用等因素外,声带任克水肿与长期吸烟关系最大,也与反流、鼻和鼻窦的慢性疾病及代谢异常等有关。
(二)组织病理学特征
声带任克水肿组织病理学上主要的特征为声带任克间隙广泛、慢性水肿膨胀。病变早期声带任克间隙内基质少而清亮。随着时间的推移,基质呈黏液样或凝胶样改变,任克间隙膨胀、上皮过剩,逐步形成典型的、松软的“象耳样”息肉样改变。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声音嘶哑:患者均有长期持续声音嘶哑、发音低沉病史,女性更为明显,病程从几年至几十年不等。
(2)发音疲劳。
(3)咽喉部不适:患者可伴咽喉部异物感,引发频繁的清嗓症状,从而进一步刺激病变声带。
(4)呼吸困难:病变严重者水肿的声带可阻塞声门,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或喉痉挛。
2.体征
声带任克水肿病变累及整个声带膜部,常常为双侧,可以不对称。病变最初位于声带上表面、喉室,进而累及声带游离缘的上唇、下唇。喉镜检查可见声带全长呈膨胀性水肿(图3-2)。
图3-2 声带任克水肿(双侧)
(四)治疗
如果在戒烟、消除不良刺激及矫正嗓音滥用后无缓解,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切除病变同时,应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发音习惯,保证术后嗓音功能的恢复。
四、声带囊肿
声带囊肿(vocal fold cyst)为原发于声带内的囊肿,多见于成人,通常为单侧病变。
(一)病因
常常由于发声创伤导致黏液腺管阻塞引起,患者多有发声滥用的历史。也可以为先天性原因。
(二)组织病理学特征
声带囊肿通常局限于固有层浅层,但少数情况下附着在声韧带上。可以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先天性囊肿为皮样囊肿或上皮下囊肿,被覆鳞状上皮或呼吸上皮,内含干酪样物质;后天性囊肿多数为潴留囊肿,由于腺体排泄管阻塞引起,外覆立方或扁平上皮,内为黏液样液体。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主要症状为持续性声音嘶哑,不能发高音,发声易疲劳等。当囊肿自行破裂时,症状可暂时缓解。
2.体征
喉镜下见声带囊肿多位于声带中部,向声带内侧或上表面膨出,光滑,呈现半透明或淡黄色。健侧可合并有声带小结。发音时声门闭合不完全,频闪喉镜下见囊肿区域声带振动不对称,黏膜波明显减弱或缺失(图3-3)。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频闪喉镜检查有助于对声带囊肿的诊断,并通过声带黏膜振动特性与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相区别。
图3-3 声带囊肿(右侧)
(五)治疗
声带囊肿常常需要手术治疗,术中囊壁应完全去除以防止复发。
五、喉部良性肿瘤
(一)喉血管瘤
喉血管瘤(hemangioma of larynx)并不多见。主要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两种病理类型,前者多见。
1.病因
喉血管瘤的病因及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外伤、炎症感染、血管畸形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 (1)症状:
喉血管瘤主要症状有声音嘶哑、咽喉异物感、吞咽困难等,还可出现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偶见咯血。肿瘤较大时可引起呼吸困难。
(2)体征:
血管瘤多位于声门上、梨状窝等部位,儿童多见于声门下。病变部位可见紫红色肿物,易出血。血管瘤也可呈弥漫状生长,病变广泛者可延及颈部皮下,隐现青紫色。
3.诊断及鉴别诊断
除症状及局部体征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及特征。一般不主张活检,以免发生大出血。
成人喉血管瘤应注意与血管性恶性肿瘤相鉴别,婴幼儿患者主要与喉部其他先天性疾病鉴别。
4.治疗
如无症状,喉血管瘤可暂不处理,定期观察。对于局限性毛细血管瘤,可考虑电灼术或CO 2激光手术切除。海绵状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使血管瘤缩小或消退。
(二)喉乳头状瘤
喉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larynx)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喉部良性真性肿瘤的70%。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幼年型喉乳头状瘤(juvenile laryngeal papilloma)及成人型喉乳头状瘤(adult-onset laryngeal papilloma)。幼年型喉乳头状瘤表现为多发性,一般在出生后6个月至5岁发病,极易复发,随年龄增长疾病有自限趋势;成人型喉乳头状瘤多为单发性,一般在20岁以后发病,平均年龄为50岁,有癌变倾向。
1.病因
喉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其中的HPV6和HPV11是儿童的致病因素,而成人型考虑与HPV16和HPV18感染有关。
2.组织病理学特征
喉部鳞状上皮或纤毛上皮呈乳头状改变,中心有含丰富血管的结缔组织,不向黏膜下层浸润,有时可见上皮中有凹空细胞,为病毒感染细胞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电镜下见细胞核内有大量病毒颗粒。
3.临床表现与诊断
喉乳头状瘤常见症状为进行性声音嘶哑,肿瘤较大者甚至失声,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出现喉鸣及呼吸困难。
喉镜下见肿瘤呈乳头状突起,呈现局限或弥漫生长,颜色灰白、淡红或暗红。
根据症状和喉镜检查所见,诊断多无困难,病理检查可确诊。
4.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采用全身麻醉显微镜下应用CO 2激光及切割动力系统切除病变。由于病变易复发,常需反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