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的原始积累

随着商业模式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名词,“社交电商”就是这几年广泛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一个新名词。由百度搜索指数可见,在2018年4月之前社交电商这一名词搜索指数几乎为0,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搜索指数呈爆炸式增长,且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整体同比超过200%。

拼多多能够发展得如此迅猛,就离不开这种新型电商模式。“社交电商”到底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来实现或辅助完成消费行为,或者借助电商平台的社交功能,利用转发、分享、探讨等社交网络的元素,来进行电商活动。

“社交+电商”,二者相结合的想象空间巨大,曾让整个行业都趋之若鹜。

然而当京东牵手腾讯,却连续2年都没有擦出火花,当阿里从“来往”到“圈子”却处处碰壁的时候,世人开始逐渐认为社交和电商这对组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这个看似简单的“1+1=2”的问题,差点逼死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们。

直到拼多多玩儿明白了这件事,所有人都傻眼了。社交电商原来是这样的玩法。

社交电商之所以被称作社交电商,是因为它和电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社交娱乐的背后是真正的用户增长和庞大的数据流量。

拼多多作为新电商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将娱乐社交元素融入电商运营当中,通过“社交+电商”的模式,让更多的用户带着乐趣分享实惠。

根据《2018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1397.78亿元,较2017年增长66.73%。且报告中提到,预计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为9.6万亿元,其中社交电商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占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的31.3%。

在传统的电商购物体验中,价格是一口价,整个购物过程中,也不需要其他人的参与。消费者只需要完成挑选、购买、付费、收货的整个流程。就算有砍价、讲价的余地,参与者也仅仅是商家客服和消费者本人而已。但拼多多赖以飞速扩张的“拼团”,就是完全不同的模式。

“拼团”并非拼多多的首创,在此之前,京东、唯品会和蘑菇街都曾尝试过类似的模式。但在它们的尝试中,这种拼团模式并没有被重视,只是用来刷销量和成交额的一个手段罢了。

只有拼多多看出了这种模式的特殊性。在黄峥手里,获得低价产品链接→分享→亲友熟人加入拼团→获得全网最低价商品的过程,是运行了人的逻辑,而非机器的逻辑。

占便宜就是人类永远的刚需,何况是拖家带口地占便宜?

因此,通过拼团来到拼多多的新客户也占据了拼多多所有新增客户的44%。

现在来解析一下拼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总的来说,就是在拼多多平台内的所有商品,用户都可以通过开团或参团的方式,在达到一定人数要求后,用比原价更低廉的价格购买相同的商品。

如今拼多多的拼单模式并不强制参与熟人或自己发起的团,用户可以直接加入其他用户还未满员的团。用户可以选择与陌生人插队拼单,不需要满团就能享受到更加优惠的价格。

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用过的人可能还记得,你想买啥,只要你想要便宜的价格,就必须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透支他们对你的社交信任度,来获得想要的价格和产品。

拼团的本质和零元购一样,都是让用户利用自己的社交货币去获得价格优惠。

社交货币是指你在社交网络上所具备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你拥有的社交货币越多。

而事实上,往一个群里发拼团链接,如果拼团链接是被群里成员所接受的(比如:发到一个三四线城市用户组成的亲戚群里),那么大家会认可你所带来的实惠,你的社交货币会增加。如果你发到一个白领群里,可能大家普遍不认可这种价格低廉的商品,那你的社交货币就会减少。

所以,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三四线城市用户是拼多多的用户根基,因为拼多多的商品内容和价格已经满足了他们的诉求,所以老用户—新用户的模式运转得起来。

于是,拼多多可以通过用户之间的分享,实现用户的高速裂变,极大降低获客成本。在这个流量就是一切的网络社会里,如果能通过一种相对低廉的价格和充满正向增长的方式获得流量和新增用户,对电商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而拼多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阿里、京东这些电商巨头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悄悄将手伸向了几大电商平台从未深入过的、人口更加庞大的“下沉市场”。

当年那些嘲讽拼多多用拼团链接骚扰用户的人,现在也都避不开“真香”定律。毕竟,拼多多规则简单,价格实在,操作方便。

一个模式是否好用,经过时间的考验后总能见到结果。毕竟用户的增长是真实的,收益也都是真金白银摆在你面前的。

在此之前,传统电商的成功也依赖于各自的独特特性。如京东,主要依靠自己高效的物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的优势,奠定了其在这个领域中的地位,并力图在全国各地打造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

而阿里,也就是淘宝,它的核心在于“搜索”。最简单的例子,当你第一次在淘宝搜索,你会发现这里拥有你想要的一切——那些商场里跑断腿也不能满足的需求,那些你看到过却永远不能触碰的进口商品。

在这样的双重夹击下,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对拼多多来说,想要突出重围,又不能做到改变整个电商市场的消费习惯,就必须去另辟蹊径。

和淘宝相反,拼多多不会被动地等待消费者有需求后到购物平台去搜索购买,而是通过微信等渠道主动传播自己的产品,其实就是通过消费者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

到了这一步,买家自身周边人际资源,就成了拼多多的获客资源。低成本获取新买家,然后新买家再次分享,实现商品主动搜寻消费者,源源不断地带来新用户,拼多多的用户数呈几何级数增长。

对仍然在高速扩张期的拼多多来说,这种社交玩法,仍然处于流量红利期中。拼多多也在开发各种新的模式让社交玩法在其发展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借助这种流量红利,拼多多正在实现入驻品牌和人群影响力的提升。

但拼多多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出了红利期还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还是要看它能借助这股力量,把自己扎进多深的土壤里。

 

另一个熟悉的社交电商,就是大家在朋友圈经常见到的微商,而微商里,最有知名度的莫过于云集了。

云集从微商起家,才刚刚成立没几年,但是发展的速度确实非常快,而且在社交电商领域还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就在2019年5月3日,云集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继拼多多之后第二家上市的社交电商公司。和拼多多一样,这个成立于2015年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只有4年的历史。与多方社交电子商务模式不同,云集主打基于会员的社交电子商务,因此有些人将其称为“微商的老大哥”。

一些不经常从网上购物的人可能对云集还不是很熟悉,但是经常刷朋友圈和比较喜欢代购的人,应该就都知道它。云集是一家主打会员制的社交电商平台,而且背靠着微信这棵大树。虽然大家可能没有在云集买过东西,但肯定在朋友圈看到过云集的代理商。

其实云集一开始的时候仅仅只是依靠微信朋友圈卖货,但是后来慢慢开始发展成了会员制和代理模式。根据了解,截至2019年末,云集平台的买家数量已经达到了2300万,其中的付费会员就有900万,正是因为这些会员的支持,云集才能发展得如此之快。

根据报道,云集的付费会员数量从2016年的90万增加到2018年的740万,付费用户数量在两年内增长了7倍多,2018年66.4%的交易基本都是来自付费会员。2018年的年营业额是227亿元。2016年订单总营业额为1350万单。到2018年的时候,订单总营业额达到1.53亿单,两年内增长10倍多。

2018年,两家公司的年收入分别为130.15亿元(拼多多)和131.2亿元(云集),业绩具有可比性,可以说,云集已经成为又一个悄然崛起的社交电商巨头。云集每年创造1.5亿份订单,在收入和竞争实力上都和拼多多相当,现在堪称拼多多的劲敌了,在未来,云集可能会在社交电子商务领域向拼多多发起更多的挑战。

社交电商的成功,说明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之下,淘宝和京东还有很多的不足,所以社交电商模式并不是和淘宝、京东进行竞争,而是一种补充。不过,很多人觉得,云集和拼多多之间将有一场社交电商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