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会计的目标与职能

一、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目标的完整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的终极目标,即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会计的直接目标,即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往往以会计目标为起点。

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所确定的会计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关于会计的目标,目前有以下两种学术观点:

(一)决策有用观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这种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二是关于经营业绩和资源变动的信息。人们在参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做出各种决策,但任何一项决策都需要信息的支持,决策者只有在详细了解所面临的各种方案后,才能通过比较分析找到最佳的方案。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会计为决策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通过对被投资者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的分析决定是否投资或撤资;贷款人需要了解贷款对象的偿债能力以便进行贷款等等。

会计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财务报告来获取会计信息,以达到正确决策的目的。

(二)受托责任观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受托人为了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在经济活动中,经常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委托人将某些责任交付给代理人承担,由代理人具体开展经济活动,然后再将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向委托人报告。由此可见,受托责任产生的原因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且必须有明确的受托委托关系存在。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委托,经营管理其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经营者受托经营和管理各项资产,而作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有权了解企业管理者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评价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情况和业绩情况。

可以看出,两种会计目标的观点并不完全排斥。如实反映履约责任的会计信息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互相交叉的,但是不能完全相互代替。不同会计目标引导下的会计工作,在某些会计方法的使用上可能会存在差异。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人们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用会计干什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会计的基本职能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生产过程越是按照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性质,作为对过程进行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可见,马克思把会计的基本职能归纳为观念总结(核算)和过程控制(监督)。

我国《会计法》第三条亦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法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随着会计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

(一)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连续、系统和完整地记录、计算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发挥其他职能的基础。通常所说的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工作,就是会计核算职能的具体体现。

记账就是把一个企事业单位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上进行记载。算账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计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经营成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报账就是在记账、算账的基础上,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的方式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有关各方通报。会计的核算职能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

会计从数量方面核算企业经济活动情况时主要采用货币度量,实物度量、劳动度量、其他指标及其文字说明等都处于附属地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如企业的资产数量、劳动耗费、营业收入及其分配、资本金的数额等,都要通过货币计价进行核算。也就是说,会计核算只限于那些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凡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均不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内,如企业之间签订的供销合同等。会计有时也使用劳动度量和实物度量,如生产工时、存货数量等,目的是改善货币度量的效果,或者是扩大和丰富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

2.会计主要核算过去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

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是已经形成的不可改变的既成事实,具有客观真实性,是可以验证的。会计通过一系列的专门核算方法,将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情况记录下来,并对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最终报告给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这些必须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也为事后的监督提供了可能,当然也使得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以公认。

至于利用历史的和估算的数据来预测和计划未来的经营决策,虽然已成为现代会计越来越重要的工作,但一般认为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和计划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它是不同于会计核算这一基本职能的。并且,准确合理的预测一定是建立在过去会计核算资料的基础上的,与之关系密切。

3.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会计要反映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应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连续性是指必须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和计算。系统性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会计核算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提供分类、汇总和相互联系的系统信息。完整性是指应由会计进行核算的经济业务,都必须毫无遗漏地加以记录和计算,不能任意取舍。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会计核算最终所提供的信息才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组织的经济活动情况。

(二)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也称之为控制职能。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

1.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货币计价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会计事前监督是指会计在参与编制计划和预算时,根据有关的法规、政策、制度,审查经济活动的计划和方案的合理性,并参与经济决策。会计事中监督是指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审查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规定以及有关计划、预算的要求。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及时调整实际经济活动与计划的偏差,加强资金周转,以求经济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会计事后监督是指对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分析,利用系统的会计信息进行反馈控制,加强事后的检查、分析与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下一期的计划和方案更具合理性。

2.会计以货币计量监督为主,辅之以实物监督

会计主要使用货币度量,计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价值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除了利用货币计量进行监督以外,还辅之以实物监督。例如,对某些具有实物形态的财产物质的收、发、存,要以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登记其收、发、存的数量,并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检查账实是否相符,以监督财产物质的安全与完整。

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就不可能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监督为保证,才能为经济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否则,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地拓展,在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会计还具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其他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