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离风口:林劲峰的投资逻辑
- 李爱明
- 8369字
- 2021-03-25 15:21:36
2.初试身手
进入大学的第一天,林劲峰就迫不及待地冲进了股市。
实际上,高考考完以后,林劲峰就已经打定主意要去买股票了,甚至连证券营业部都已经选好了。林劲峰的第一家证券账户开在了深圳特区证券友谊城营业部。特区证券既是深圳第一个证券公司,也是当时深圳最大的证券公司。这也是秀总第一次带他去的证券营业部,所以他也很自然地把自己的账户开在那里。后来为了方便,林劲峰把账户转到了离学校更近的广西证券。
万事俱备,只欠资金。刚好家里给了林劲峰6000块钱当学费和生活费,林劲峰毫不犹豫就拿了这笔钱当作自己的投资本金。
大学炒股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1990年:沸腾的股市
深圳证券市场在证交所诞生前的这种史前疯狂,引起了中央的关注,降温的措施几乎是以组合拳的方式打出。
林劲峰着急入市,因为1990年的深圳股市已经沸腾得像一锅粥。
从1988年至1990年年初,市场基本平稳,在此期间,深圳证券市场历史上著名的老五股——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陆续进行了公开股票发行。但1990年2月至5月出现暴涨。这年前3个月深市的交易总额是3600万元,但接下来的4月份单月就冲到了3100万元,但这也只是开始;之后的5月份交易额达到了1.17亿元,6月份又上了一层楼,达到2.6亿元。
暴涨的原因也很简单:股市里赚钱太容易了!1990年3月,深发展分红时将股票面值由20元拆细为每股1元,配股溢价为3.56元。深发展历年的派息均很高:1987年度为普通股每股派息2元;1988年度为派息7元;1989年度为派息10元。送红股加配售,优厚的分红收益开始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刘鸿儒,当时担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后来任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在卸任退休数年之后谈到1990年的这场股市狂热时,他用一组翔实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市场的非理性:到了4月份的时候,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价格达到了176.78元,比接近于实际价值的发行价格上涨了784%;4月份拆股后,6月末又上涨到每股24.85元,比4月份时的价格上涨598%。
股民靠送股分红是条生财之道,但这样的发财速度慢了一点。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员陆一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自从有了股票柜台交易之后,股票的价格一下子像产生了极大的魔力,磁铁般地吸引着人们。”
深金田在1989年2月公开发售时,各家证券部的门口都出现了通宵达旦排队的长龙。原计划公开发行45.2万股,5天就全部售完,最后应股民的要求,又增发了7万股。于是银行存款纷纷流向股市,红荔路——当年深圳市证券营业部集中的地方,不知不觉之中,已不再是深圳人特有的地盘。
“深圳的股市能赚钱!”消息像无线电波似的以深圳为中心,向全国各地扩散。从1990年5月起,各路英雄云集深圳,在股票市场大展拳脚,老五家上柜交易的股票被抢购一空。
市场就是这样,“只会涨不会跌”再加上“羊群效应”,后果往往就会很可怕。深圳证券市场在证交所诞生前的这种史前疯狂,引起了中央的关注。因此在1990年5月至当年底深圳证交所成立之前,中央就采取了严厉的市场整顿治理措施。
给市场降温的措施几乎是以组合拳的方式打出。先是当时中央的三部委——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从1990年5月中旬起对深圳证券市场进行调查;紧接着,又要求深圳将股票交易的涨跌停板幅度定为10%。
不过,这年6月份中央政府本是一则控制市场的消息,却反倒将市场的热度推至一个新的高度。6月中旬,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改革不再铺新点”,市场认为这将加剧股票的短缺。
当时的股市到底有多热?《人民日报》的记者编发了一条内参,以《深圳股市狂热,潜在问题堪忧》这样近乎危悚的标题冠名,文章说股市使政府机关人去楼空,经商的人也无心做生意。简言之,资本市场已经搞得人心惶惶,无人能专心做事,俨然就是一个大赌场。
这条内参的杀伤力不可小觑。很快,针对市场交易行为更严苛的细则出台;经当时国务院总理和分管副总理批示,由国家审计署会同中国人民银行组成联合调查组赴深圳进行调查。这已是半年之中,中央政府两派调查组赴深圳,其中意义非同一般。
到了10月份的时候,深圳市委市政府也坐不住了,来自高层的高压态势已经让他们如坐针毡。于是深圳下发了一则红头文件,要求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不得买卖股票。11月20日,深圳党政干部响应红头文件的规定,纷纷开始抛股。
这样,半年以来始终上涨的深圳股市从12月8日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长达9个月的长跌。9个月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七八个亿,只剩下35个亿,市场一片恐慌。
在这轮熊市调整开始的时候,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交所开始集中交易进行试营业。试营业第一天,仅有一只股票挂牌。因为老五股中,只有安达首先办好了托管手续,当时本着先托管、先上市的原则,安达便成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只挂牌上市的股票。当天深圳证交所共成交5笔交易,安达股份成交8000股。
股市新兵
那个时候股票的交易波动很大,在上涨通道中,如果能抢先买到筹码,就等于是坐地赚钱,每天都会有一个涨停板。
老五股也成了股市“新兵蛋子”林劲峰的操作对象。因为只有五只股票,所以每只股票林劲峰都来回炒过多次。挣多少钱林劲峰已经不记得了,似乎一直就没怎么亏过。
林劲峰入市时,严格意义上正是1990年股市沸腾趋于尾声的时候。换言之,他是在熊市开启时踏入股市,身边耳闻目睹的除了赚钱暴发的人,也有很多被股市无情摧残的失败者。当时在证券公司交易厅,股民因为自己的股票暴跌而晕倒的消息不时就会出现在报纸的都市新闻栏里。
这也让他从炒股第一天就将安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如果你在股市活不下来,本金的安全都无法保证,还哪里谈得上获得财富?”林劲峰说。
炒股挣钱看起来容易,但的确是个辛苦、耗时的活儿。交易日排队就是个累活儿。通常要从前一天下午的五六点钟开始排队,一直排到第二天早上9点交易所开盘,中间将近需要15小时。
排队不仅是时间长,熬夜也很难受,到了夜里两三点钟,人群就不断聚集。交易所的门只有那么大,一群人都从这里往里涌。到了早上9点钟,门口已经是黑压压一片人了,全都冲着要抢第一单。
这样的排队“苦差”,林劲峰至少每周都要经受一次。那个时候股票的交易波动很大,碰上好的行情,股票会一直往上涨;碰到糟糕的行情,股票就会一直往下跌。在上涨通道中,你如果能抢先买到筹码,就等于是坐地赚钱,每天都会有一个涨停板。
排队累人、耗时,林劲峰几乎无暇顾及学业,“几乎没有认真听过一堂课”。不过林劲峰的投资表现还不错,起始的投入资金是6000元,半年后,就翻回来至少七八千了。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结束时,林劲峰已经快成为万元户了。
挣了钱之后,林劲峰就开始阔绰起来。凡是同学聚会,买单者必是林劲峰。实际上在之后的四年中,林劲峰的阔绰不但在自己所在的国际金融贸易系闻名,甚至声名远播至外系。“炒股挣钱、请客买单”,物质上带来的虚荣心令年轻的林劲峰非常陶醉,他也非常享受那种身边总是围着一堆同学的感觉。
虽然身处市场,但彼时的林劲峰对于更高层面关于资本市场的存废争论还浑然不觉。
沪市、深市已经开锣,可90年代初围绕证券市场的争论仍喋喋不休。当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讨论制定《证券法》时,原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情绪激动地说:“什么股票证券市场,你们看过茅盾的《子夜》吗?那就是万恶的证券市场。”当时大部分官员和老百姓还不了解股市,普遍认为,证券市场是令人丧心病狂的投机场所。
1992年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所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争议下了一个暂停的定论。讲话提到了上海作为改革开放龙头的重要性,也具体肯定了股票交易所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为中国股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邓小平这一段话,后来长期被证券业奉为护身法宝:“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992年3月,原上海市委书记、上交所的创建者,当时已是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公开称赞深圳市场比上海成功的报道,深深刺激了上交所的总经理尉文渊,他越过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直接向市委领导申请全面放开上海市场的股价,让市场自己说话。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仅仅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00%~3000%!例如豫园商城的股价就从800多元/股上涨至10500元/股。十多年后,一些中国股市投资者高喊要创造第一只百元股的奇迹,却未考虑到豫园商城早就是万元股了。即使将百元1股拆细至1元1股,豫园商城也是中国第一只百元股票。
“8·10”:一次技术失控事件
深圳“8·10”事件,林劲峰带着一帮农民工三天两夜没睡觉,结果拿回来一堆“废纸”。
邓公南巡讲话,凭空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牛市行情。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邮局收到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张身份证。这让邮局的工人有些错愕,不明就里。
但两天之后,谜底揭晓了。8月7日,深圳市宣布当年发行5亿股公众股,发售500万张抽签表,中签率为10%,每张抽签表可以购1000股。
在大牛市中,新股是市场的宠儿,如何公平公正地发行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多年以后回忆说,“那时发行股票不像现在上网发行,而是拿身份证买表抽签,这种发行方式已经做过两次,中间有很多争论,市长郑良玉也明白,他主张再冒一次险,这次有6家公司同时上市,还是采用抽签方式,发行1000万张表,就可以收回10个亿,用这笔钱来修马路,解决交通问题。当时规定每个人可以买10张表,中签率10%,没什么风险,中一张签就可以在二级市场赚一到两万元。因为赚钱效应,吸引全国各地百万股民南下深圳,有人甚至到农村收购身份证,多得拿麻袋装。”
由于每张身份证可花100元买一张抽签表,不仅全国各地大量的身份证寄往深圳,据说上百万外地人涌入了这个常住人口只有60万的城市,各售表机构门前提前3天就有人排队。
当时林劲峰正读大二,暑期学校安排了全班同学在北京机械研究院实习。林劲峰的心思可不在于实习,他更多时间是在北京城里四处晃荡。游玩中结识了一位来自重庆达县的朋友。一听说深圳要抽签新股,他立即向同学借了几万块钱,和这位重庆朋友奔到达县购买身份证。
“身份证50~100元一个,随便买,我买了四五百个后,回到深圳,立即加入进去。”林劲峰组织了100人左右的农民工负责排队,“在蔡屋围的发展银行营业部,现场混乱不堪。人挤人,不断有打群架动刀的,我们的队伍艰难地排着。”与此同时,从8月7日下午开始,深圳各个售卖点前都摆开了长龙。
“有人拿来长长的绳子,男男女女紧紧抓住绳子甚至把绳子绕在手腕上。在最紧张的时候,人们紧紧抱住前面人的腰,不分男女。”资深证券记者王安描述说。到了8月9日早上,售表窗户打开不到半天就关上了:表售完了。
林劲峰带领的100多人的队伍也没有拿到一张抽签表。尽管下午4时下起了倾盆大雨,但站队的人们仍不愿散去,到了10日上午,还有人在排队。而这天早晨报摊的深圳各报已宣布500万张新股抽签表9日发售完毕,并称发售过程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没有拿到抽签表的人们互诉自己的委屈,人们交换各自的所见所闻。由于发售网点前炒卖认购表很猖獗,100元一张的表炒卖到300~500元,香港新闻媒体当场捕捉到炒卖镜头并迅速播放。人们开始愤怒了,愤怒的人们写下了“下午到市政府评理”的字句。激进的人们打出了“反对贪污、要求公正”“反对欺骗、要求公平”“严惩不贷营私舞弊者”“吃多少、吐多少”等标语涌向市政府。
“我有点累和懊恼,让我们的队伍先别乱来,继续老老实实地排好队,等个说法。”尽管场面很混乱,林劲峰还是保持了理性。午夜12时后,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到处是石块、汽水瓶、催泪瓦斯、水炮、电棍,汽车、商店被烧被砸,混战持续了4个小时。
那些股民示威者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走在大街上发泄不满时,电视新闻已经通知第二天继续派发新抽签表。正在吃晚饭的林劲峰赶紧放下筷子,飞奔营业部。
“8·10”事件的第二天,也就是8月11日,林劲峰顺利拿到了新的抽签表。整个事情耗了三天两夜没睡觉,林劲峰回家后第一件事儿是睡觉,连续睡了24小时。不过这个事情的结局却有些戏谑。8月9日拿到第一批抽签表的人,都中了南玻、康佳等股票,上市后都翻了十几倍;8月11日第二批新增的抽签表,很多人中签的是上海石化,认购价4.1元,上市第一天最高4.15元。林劲峰上市当天就全部卖出,结果没赚到钱,反倒亏了手续费,“等于熬了几天,拿回来的是一堆废纸”。
8月10日发生的事情,后来被认定为是“深沪交易所建立以来第一起集体违法犯罪事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认为“8·10”事件是“一次技术失控事件”。政府在之后的清查中发现抽签表发售过程中的确存在内部截留问题,多达10万多张,涉及金融系统干部、职工4180人。
对此,时任深圳市市长的郑良玉曾在公众面前泣不成声,他12月16日转任江西省副省长。随后,时任市委书记的李灏被调回北京。
深圳临近亚洲金融重镇香港,它所在的地域广东又得改革之先机,要比当时正欲改革起飞的上海,在市场意识方面成熟得多。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出了“8·10”事件,上海股市在几年之内是很难超越深圳的。因为“8·10”事件,深圳市场是够得上“关门”条件的,尽管深圳市场没有关门,却从此元气大伤,直到1996年才打起精神再度与上海竞争。
“8·10”事件也引发了上海股市的暴跌,“8·10”之后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响猛跌22.2%。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但“8·10”事件并未让上海证券交易所吸取教训,他们反而趁着上海的改革开放大肆发展,直至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事件,才让上交所领略了什么叫“关门”。
市场一冷就是一年多,加之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顿,连带股市也跟着泛绿。
事实上,1992年股市暴涨背后,实际是股票供求严重失衡。股市暴涨带来的财富效应让各种炒股赚钱神话腾空而起。这样的传奇不光在中国,即使在国外的证券史上也不断出现。说到底,还是人性在作祟。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位深交所门口卖饮料的老太太跟着别人买了若干股深发展,后来变成了1000多万元。
故事只是故事,但故事反映的事实却是富有针对性的,那就是“大多数股民都还是糊里糊涂地炒股,莫名其妙地发财”。
不过,林劲峰一开始就是一个精明的买家,这也是他能在股市存活至今的原因之一。
精明的买家
在市场情绪极度热烈的时候,他都会选择离场。这种草根的投资策略也帮助他在之后很多次市场极度调整中全身而退。
当时在深圳大学,林劲峰这样的学生股民不是异数,炒股不是一个人的行为,更像是一种风气。
在林劲峰的记忆中,有的同班同学不但炒股票,还会去珠三角收购认股权证。令林劲峰印象深刻的是美的认股权证的那笔交易。当时深圳大学几个学生集资去佛山收集美的的认股权证,当时美的还没有上市。这些学生就跑到当地收,有些认股权证在农民手上,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东西能够赚钱,有的收购价格不过三四块钱,有的干脆就是白送价。
收购认股权证也有风险,如果公司不上市,收来的认股权证就是一张废纸。不过美的电器很快就宣布要上市,筹备IPO,它的认股权证也开始水涨船高。
就在美的电器正式上市的前一天,林劲峰找来了手上有美的认股权证的同学,和他们做起了生意。
“我跟他们谈,按照17.5元的价格,把这些认股权证都卖给我。”林劲峰回忆说。虽然美的上市在即,但上市之后价格怎么走,谁心里也没底。
林劲峰可不是一个糊涂的买家。在出价之前,他已经仔细地研判了美的上市后的股价走势和市场当时的情绪导向。当时没有所谓的IPO定价,都是营业部的散户炒家在讨论新股的价格;还有一些股市出资坐庄的人通过所谓的炒股热线、报纸专栏来影响和左右股市的情绪。综合研判这些因素,林劲峰判断,美的电器上市后会迎来市场的爆炒。
眼看林劲峰出价如此之高,有几位同学就心动了,就以17.5元的价格成交。当时虽然成交,但是没办法过户,都是君子协议。第二天美的上市,一开盘价格就在17元,很多持有原始股的同学大多在17元的价位上卖出,但是很快股价开始上涨乃至暴涨,一口气涨到30元。收盘时林劲峰选择卖出,一天时间每股就净赚十几块钱。
另一个令林劲峰记忆深刻的操作案例是宝安权证的炒作。宝安权证1992年11月5日上市,上市时以4元的价格开盘,但随后遭遇市场爆炒,最高时曾达到23.6元,几乎拉高近20元。事后有人分析说,宝安权证的理论价格应在9.65元,即使这样,23.6元的高价也是属于严重偏离。
当时林劲峰在1993年农历春节前后进场炒作宝安权证,几乎在高点悉数卖光。他操作的判断依据主要就是市场的情绪。在市场情绪极度热烈的时候,他都会选择离场。这种草根的投资策略也帮助他在之后的很多次市场极度调整中全身而退。
宝安权证的炒作最终走向了投机,1992年11月2日交易停止时,宝安权证的摘牌价为2.35元。有的人炒作宝安权证成就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更多的人却是失掉了自己辛苦创造的财富。
事后看来,林劲峰相对于市场主流做法的精明,更多的是一种对于股票价格走势的直觉判断。初期,这种判断的依据主要来自于他对于市场情绪的感受和评估。不过作为一个崇尚投资安全理念的人,林劲峰一开始就严格执行了远离杠杆的交易纪律。当时他的券商提出可以向他提供资金透支的服务,但林劲峰从来没有使用过。实际上,倒在证券市场的许多所谓的大户、大鳄,说到底都是倒在了杠杆融资之下。
“透支就像是毒品,股市上涨的时候,财富会翻倍地往上蹿,但是如果看错行情、选错股票,杠杆的绞杀力惨不忍睹。”林劲峰看到身边太多的活生生的例子。
“凭感觉炒股”
林劲峰对于股价认知的逻辑起点是,公司股价与市场情绪高度相关,通过观察成交量的变化、价格的变化和市场交易氛围,就能够捕捉到市场的情绪。
从1990年进入市场到1993年,林劲峰先后经历了两轮牛熊转换,不但没有在熊市被“大爆仓”,反而在牛市高点能够全身而退,让自己的个人财富得以倍增。
谈及胜利的秘籍,林劲峰说自己当时完全是“凭感觉炒股”,不过这个“感觉”可不是凭空想象拍脑袋,而是让自己浸入市场之中,感受风向的变化。
“我通过对大家交易时的疯狂情绪来进行判断。有的价格比如深发展涨到几百块钱,已经超过我对一个公司的理解程度了。这个价钱、市值已经严重偏离公司正常的增长趋势。所以,只要稍稍感觉到不可持续性,我就要退出了。”事后回忆,林劲峰说当时自己对于股价认知的逻辑起点是:公司股价与市场情绪高度相关,每一个投资者的情绪集合最终形成了市场的情绪,而当时大多数的投资人都不懂技术分析,因此通过观察成交量的变化、价格的变化和市场交易氛围,就能够捕捉到市场的情绪。
林劲峰综合这些信息来形成自己对于市场的直觉判断。当然,在此之前对于上市公司的基础信息他已经非常了解。当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还不健全,公司披露的信息不过是股东结构、基本业务介绍以及关键的经营指标。
“那个时候,我也不太相信K线能让人赚钱,我觉得你们哪可能算出来第二天的价格,或者下一个阶段的价格。如果能算出来,那人人不都成富翁了?”林劲峰说,他最关注的还是市场和个股每天成交量的变化,“成交量代表了一种情绪,包括操纵的情绪也在里面,操纵的痕迹都能从成交量里看出端倪。”
一旦从情绪变化中发现股价高估,他都会果断卖出,“退出以后,我很有耐心,一定要等到它下一次低潮出现再买,你不出现我就继续等,再观察。”林劲峰说,他很迷恋这种交易的感觉。每个交易日他都坚持自己来画股价走势图,他会将第二天股价可能的不同走势制成图,挂在墙上边看边琢磨。
即使有的股票他已经卖出了,他还是会坚持观察,制图。“虽然我不操作,但我还在看,还在关注这个市场,在低潮到的时候,我就很果断地进去。”当时林劲峰的投资以短线操作为主,几乎没有失败的案例。在感到不妙的时候,他就会迅速卖出。
“我很果断,不会像别人那么犹豫。也有亏的时候,但是亏的都很少,就几毛钱。比如说,我十块钱买的,一般人肯定要等到十块零一分卖掉,我感觉势头不对的时候,在九块五就甩出去了。我要出的话,一分钟内就把它出掉,绝不留一股在手上。所以我跑得比别人快。”林劲峰说。
在中国证券市场勃兴时期,挣钱不是一件难事情,难的是能否守得住胜利果实。敏感、勤奋、耐心、果断几乎是林劲峰散户时代的交易纪律,他的自控力使得他能够抓住每次大的市场机会,即使在股市低迷时也能全身而退,因此资本增长也在这一过程中以倍数的形式增长。
林劲峰的股市财富在不断膨胀,但他在大学的成绩却一落千丈。专业课程的考试,他还能凭借自己的小聪明临时抱一抱佛脚,但是在英语这门课上,他是完全没辙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连续三年都没有通过。这让林劲峰有些沮丧。事实上,他也是班上唯一一个没有通过本科英语四级考试的人。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没通过本科英语四级,就无法拿到学位证书,这意味着林劲峰的四年大学生涯只能以一张毕业证书结束。如果没有学位证书,求职可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