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英国简史
- (美)玛丽·普拉特·帕米利
- 4991字
- 2020-07-29 15:14:16
奥古斯丁
公元597年,还是在肯特郡,那个在公元449年亨吉斯特和霍萨登陆的地方,一队自称为“来自罗马的客人”的人,在奥古斯丁[30]的率领下抵达英格兰。
他们庄严地朝坎特伯雷[31]走去,胸前挂着银制的十字架,手持基督画像,一边走一边不断地向上帝祷告,基督教就此进入了英格兰。而一百五十年前,日耳曼人的宗教也正是经由此地,开始扎根于英格兰的土地之上。
对主神欧丁[32]和雷神托尔[33]的信仰已经无法满足盎格鲁-撒克逊人渴望的灵魂,新的信仰传播十分迅速,它的魅力好似一盏明灯,照亮了过去和未来所有的黑暗。
埃德温
一位年长的官员对当时的诺森布里亚国[34]国王埃德温(Edwin,埃德温区就是以他命名的)说:“陛下,凛冬之夜,一只鸟儿飞入皇宫,它从黑夜中来,又回黑夜中去,我们的生命亦是如此!如果这些陌生人能告诉我们,任何关于真神的消息,我们不妨听听看!”
就这样,国王埃德温成了基督教最早的信徒之一,不到一个世纪,整个诺森布里亚国的民众都成了基督徒。
随着基督教被广泛接受,这里人的生活和生命也焕然一新。
卡德蒙
卡德蒙[35],原本是诺森布里亚国的农民,他大字不识一个。据说,某天晚上,有位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并教他“唱歌”,“他恭敬地顺从天使的话语”,于是,许多关于属灵的诗篇,如从上帝创世开始,到基督升天,以及上帝对人类末日的审判等,他都一一记录下来。英国文学就此萌芽。
一千年后的作品《失乐园》,也不过是致敬了这位农民诗人——7世纪时的弥尔顿。
贝德
8世纪时,天主教圣人贝德[36],一位同样来自诺森布里亚国的教士、学者、作家,为他的民族和国家写下了第一部史书,并在作品中探讨了天文学、物理学、气象学、医药学和哲学等众多领域的问题,虽然这只是科学的雏形,并不成熟,但是孕育着后来的“英国科学促进会”和“英国皇家学会”。如果说卡德蒙是英国诗歌之父,那么贝德便是当之无愧的英国科学之父。
阿尔弗雷德大帝
公元871年,阿尔弗雷德[37]继承了祖父艾格博特的王位,也正是在他的统治时期,英国的科学发展达到了巅峰。
他树立了最完美的国王形象,他对国家的格局了如指掌,并且掌控全局,他不为利益所驱,思维清晰敏捷,对科学知识更是充满渴求。
很少有国王能配得上“大帝”二字,阿尔弗雷德就是其中之一。他首次提出了国家法律的概念;他修订了诺森布里亚国的司法管理条例,以《十诫》[38]为序言,以“黄金定律”为结语;他对卡德蒙、贝德、格里高利大主教和波伊提乌(Boethius)的作品,尝试进行翻译、编辑、注解,有时还对他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且各个领域的书籍均有涉猎。
阿尔弗雷德大帝不仅是英格兰司法系统的奠基人,也是其文化和文学的引路人。1849年,在他的家乡万蒂奇(Wantage),人们为伟大的阿尔弗雷德大帝举行了一千年诞辰纪念活动。
然而,英格兰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阿尔弗雷德大帝的领导才能尽管卓越,但也无济于事,甚至还加速了英格兰衰败的进程。自撒克逊王开始用神秘的“君权神授”来美化自己时,君和民之间的差距,从小小的一个台阶变成了一道鸿沟。人民的地位降到了最低层,然而,正是这个底层的阶级蕴含着英格兰的核心力量,而这种等级划分也决定了英格兰必然会走向衰败。
日耳曼人入侵英格兰时,从家乡带过来一群所谓的奴隶,或称“不自由民”。数个世纪以来,这原本小小的群体大都是战争俘虏,还有一些人因饱受苦难、负债累累,不得不把自己和家人卖了,沦为奴隶。虽然主人不会鞭打奴隶,但奴隶在主人眼里不过是一种工具,地位和牲畜没有两样。
另外,再加上政治和社会动荡,英格兰的总体局势不容乐观。随着小王国疆域的扩大,英格兰国王统治的疆域也越来越大,这进一步使得国王的权力不断提升,他离人民越来越远了。每占领一块疆域,国王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高,而人民的地位却越来越卑微,从前的自由平等已经在英格兰沦丧了。
英格兰的大众政府退出了历史舞台。毕竟早期的会议有赖于自由的个体,上帝和法律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如今,许多人沦为奴隶,被迫服从主人的命令去田里耕种,且一切都要听从主人的安排。曾经的自由不复存在,政府也不再得人心,这就导致了盎格鲁-撒克逊政权的衰落,很快,他们被丹麦人所取代。
一直以来,北欧人威胁着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安全,他们总是处处提防,担心北欧人会从无人防守的海岸口入侵。这些北洋之民如野兽般凶猛,他们闯入英格兰,然后将战利品带回家。他们还有口号,“能抢来的东西,绝不用劳动赚取”,并且这让他们引以为荣。然而,来自北方的丹麦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想要的,是永久的征服,他们要在这里建造帝国。实际上,早在阿尔弗雷德大帝时期之前,他们多少已经占领了英格兰的一小部分领土。阿尔弗雷德大帝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将这些北洋入侵者赶出了英格兰。公元1013年,在丹麦国王斯汶[39]的带领下,丹麦军队再次侵入英格兰,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斗争后,这个早已衰落的王国落入了丹麦人手中。
克努特
克努特[40],斯汶一世的儿子,继承了他父亲的辉煌战绩,打败了苏格兰国王邓肯[41](后来被麦克白[42]杀害),并渐渐地实现了自己的伟大愿景——创造一个伟大的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王国,包括丹麦、瑞典、挪威和英格兰。克努特是被载入英国史册的伟大人物之一,然而,他还是无法改变历史的潮流。一旦他的命令遭到了违抗,他便认为自己遭受了极大的屈辱,据说,他不再戴皇冠,因为他认为国王这个称呼比自己还要重要。
丹麦人虽然是外来入侵者,但是对英格兰来说,他们也不完全算是外人——两个民族的语言几乎一模一样,他们遥远的血缘关系,也减少了英格兰的亡国之恨,而克努特对英格兰来说,更像一个睿智贤明的国王,而不是一个征服者。
忏悔者爱德华
然而,即使是这样一个强大帝国的缔造者,其生命却很短暂,帝国的统治时间也不长。克努特的儿子们昏庸无度、残暴至极,在统治四十年之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再也无法忍受,之前的残余势力也死灰复燃,于是,他们奋起反抗赶跑了这些外来入侵者。撒克逊王爱德华复位,后世称其为“忏悔者爱德华”。
爱德华的性格更像一个教士,而不是一位国王;他更像一位圣人,而不是一位君主。他将所有的国家事务都交由戈德温[43]伯爵处理。戈德温是英格兰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既没有当过神父,也没有成为国王。他非常精明能干,且重权在握,成了英格兰实际的统治者。1066年,爱德华过世了,他膝下无儿无女,戈德温的儿子哈罗德[44]就继承了王位,戈德温这才不再理政。
哈罗德
一直以来,外国军队的侵扰,使英格兰处于永无宁日的动荡之中。公元1000年左右,撒克逊王和诺曼底公主的联姻,缓解了紧张的局势。这位诺曼底公主就是后来的“征服者威廉”[45]的祖母。爱德华死后,英格兰王位后继无人,野心勃勃的征服者威廉(当时是诺曼底公爵)凭借和诺曼底公主的血缘关系,萌生了争夺英格兰王位的念头,很快,他就渡过了英吉利海峡,朝着英格兰王位进军。
征服者威廉(威廉一世)
征服者威廉坚称,爱德华承诺将王位传给自己,而哈罗德也说过一定会帮助自己取得王位和王权。但是在爱德华死后,他听说哈罗德继位的消息时,心中充满了愤怒,他愤怒的不只是因为他失去了王位,更是因为他遭到了朋友的背叛。
面对种种阻挠和艰辛,威廉召集了一批心存不满的贵族和各族首领,伐木造船,并凭借掠夺而来的资源,朝着英格兰进发。他面对的既可能是空前的胜利,也可能是彻底的毁灭。
著名的贝叶挂毯[46](Bayuex Tapestry),记录了黑斯廷斯战役[47]的种种细节:征服者威廉发射了一支利箭,射中了哈罗德的眼睛,进入了他的头颅。就这样,仅仅戴了十个月的王冠,随着哈罗德的头颅一起归于尘埃。因为愤怒,威廉甚至没有将哈罗德的尸体埋葬。
威廉曾是法国诺曼底的公爵,而今成了英格兰国王。他宣称,自堂兄爱德华死后,他就是王位最合法的继承人。他还声称,那些支持哈罗德的人都是叛徒,并且把他们的土地都没收为国王所有。由于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是向着哈罗德的,因此,这样一来,几乎全国的财富都落入了威廉手中。而且,这不是赢家随心所欲的安排,而是英格兰法律给予威廉的权力。
长久以来,封建制度已经逐渐破坏了英格兰的自由主义。国王身边的贵族们要求爵位世袭,且想获得独立的军事权和司法权,并且干涉国王继承人选和与法国数世纪以来的关系。威廉生来就是一个统治者,他知道当国王的危险,也知道如何解决。他利用英格兰早期的法律,在旧时地方法庭设立法官职位,每一个自由的公民都可以去法庭处理纠纷,而这些法庭由国王直接掌控。在德国和法国,人民仅听命于自己的直属领导,其他领导的命令不必听从,哪怕是国王。而在英格兰,从这时起,人民则直接效忠于本国国王。
威廉当时手里已有巨大的财富,于是他赏赐了许多土地和房屋给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跟随者。也就是说,他掌控了整个国家的土地和房屋,并以此来收买人心。加之所有的军队都由威廉支配,所以整个国家也由他牢牢地掌控了。与此同时,一种新的土地所有制开始萌发,封建制度正在逐步瓦解。
1215年,国王约翰向贵族妥协,签署了《大宪章》,其后来成为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由于很快通过了《大宪章》,因此伦敦城获益良多。但说来讽刺的是,《大宪章》上的署名并不是国王约翰的名字,而只是盖了他的章。
威廉建造了伦敦塔,用以保护伦敦,还建造了城堡、宫殿和监狱等。如今,这些被视为英格兰高矮不一的堡垒的鼻祖。
威廉还保护了当时不被法律认可的、备受歧视的犹太人。不过,他这么做并不是出于善心,而是因为他看中了犹太民族善于积累财富的能力,若事出紧急,他就可以想方设法地利用犹太人积累的钱财。就这样,威廉聚敛了犹太人积聚的大量钱财。这些钱财首先用以建造石头房屋,就此英格兰本土的建筑业开始起步。不仅如此,英格兰人还拿犹太人的钱财来建造城堡和教堂,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审美观。通过和西班牙犹太人及东方犹太人的接触和联系,英格兰人将许多科学知识带入国内,科学就此得到启蒙。一个半世纪后,英格兰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罗杰·培根[48]。
这所有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在征服英格兰二十年之后,威廉下令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然后将结果记录在《末日审判书》[49]上,这样他便可以准确地知道本国所有的土地资源,并以此来规定税额。威廉召集所有贵族和大地主到索尔斯堡平原会面,巨石阵里那些不可名状的石头见证了这样一个诡异场景:六万贵族和大地主庄严宣誓,哪怕违抗藩属国君主的命令,也要誓死忠于威廉国王。这次会面很成功,大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威廉用自己极高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使两个文明和谐相处,并在最关键的时刻阻挡了封建制度带来的毁灭性伤害,而且保证了每一个英格兰人的自由。因此,诺曼底征服者实际上保护了英格兰的旧自由,而这一切都源于威廉实施的种种措施。
威廉的性格具有双重性,既有古挪威人的特点,也有撒克逊人的特色,两种特点奇妙地融合在一起。他是他们民族杰出的代表,身上有着勇敢和强硬,却不失温柔,且充满抱负。在复仇这件事上,他从未有过一丝仁慈。曾经有人将兽皮挂在城墙上,以此侮辱威廉的母亲(制革工人的女儿),威廉便把他们抓起来,挖出他们的眼睛,砍下他们的手脚,然后将尸体扔到城墙上。他还拒绝埋葬叛徒哈罗德的尸体,这些行为都说明他身上有着北洋之民残暴的特质。但是,威廉又是未来文明的先驱者,他不能容忍死刑的存在,他很乐于与温柔虔诚的主教安塞姆(Anselm)探讨生命的秘密。
征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丰富了文明。罗马继承了古王国留下的文明,英格兰又通过征服法国,继承了拉丁文明,二者相互融合,英格兰便有了当时世界上顶尖的文明。法国的科学知识也促进了教会的改革。日耳曼式简单而有效的权力系统,再加上罗马的法律体系,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先进的社会制度,英格兰所有部门都使用这个先进的体制。而且,英格兰的语言也变得更加精练、灵活和丰富。
此外,这些古老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优化,使得英格兰的发展时间大幅缩短。不过,文明的彼此交融,并没有改变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本质和语言。贪婪的日耳曼民族可以吸收所有的新兴元素,而保持自己的文明不变。《圣经》是用撒克逊语写的;班扬[50]的作品也是用撒克逊语写的;每一个英格兰人,一生都在说撒克逊语。非常认真的人——垂死挣扎的人——说的是撒克逊语。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如同语言一样,几乎没有改变。下议院、埃克塞厅会议有少量诺曼底人的踪迹,无论哪里也可以看到诺曼底人的痕迹。
5世纪时,穿越北海的“船只”带去了使英格兰变得伟大的特质。盎格鲁-撒克逊人利用征服他们的新文明和新制度来装扮自己,就像穿上了一件新衣服。不过,虽然有了文明的外衣,但本质却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