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际政治与外交视角的研究

“一带一路”从提出伊始就面临国际政治格局和外交关系的挑战,不少学者主要结合国际政治与关系重大变化展开“一带一路”相关的政治、外交、安全等问题的研究。

面对美国重返亚太、南海形势不容乐观的现状,薛力(2016)从美国亚太再平衡出发,分析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后,周边外交的整体重要性得到明显提升,但中国希望与美合作的基调并未改变;由于中美相对实力地位的变化,两国关系表现为既合作又竞争,因此,再平衡战略与“一带一路”之间虽有竞争乃至对抗的一面,但并非是遏制与反遏制的关系。(51)两国可以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文化、国际制度等多维度进行合作,其中经济、军事与安全合作可以作为主要维度。

田文林则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政治局势动荡、战略地位又很重要的中东。他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东在实现经济互利共赢、优化地缘政治环境、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等方面战略价值明显。但是,在当前中东乱局持续背景下,中国在中东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面临三大风险,即政治转型“尘埃未定”带来的政治风险;地区动荡长期化带来的安全风险;大国博弈带来的“第三方风险”。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应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即充分发挥中国的政治优势,谋求互利共赢,避免过度卷入中东事务。(52)

黄益平认为,中国需要通过“一带一路”落实经济外交新战略:新的经济外交战略必须明确“一元多极”的基本原则,在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下接受美国领导者的地位,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方向,鼓励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并推动国际经济体制改革。(53)

张弘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大量的政府合作、政策对接和人文合作的内容,需要基于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将有关研究划分为国家政权、政府决策和地缘政治三个层次,并梳理涉及政权安全、政府政策和政治危机等议题的研究逻辑,初步搭建起解决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54)作者提出,利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情,在政府政策分析中采用制度分析法和功能结构主义方法,使用比较政治方法和国际政治方法来分析国际和地区因素。这一初步搭建的政治研究框架,为“一带一路”战略政治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国际政治、外交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国际政治格局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刻影响,由此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与地理因素相结合作出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