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幸福斟满人生

什么是幸福?追溯源头,我们会发现我国春秋中叶以前的《尚书·洪范》最早对“什么是幸福”做出了较系统的论述。书中说,幸福的要素是长寿、富足、健康平安、爱好美德、善终正寝。先秦时期,儒家提出,寿命、富贵等幸福要素是外在的,是由上天或命运决定的,唯有爱好美德是自己可以把握的,是能够通过努力而获得。西方幸福研究的一大争议,是采取享乐论取向还是实现论取向,有人认为幸福源自欲望的满足;另有人认为幸福源自美德的表达。可见西方的幸福研究对中国人追求幸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为什么新衣、新车、新房只会使人的幸福感得到短暂的提升?为什么追求幸福要物质、精神两手抓呢?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里程碑。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就是用科学方法理解并增进生活的积极方面,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关注愉快的生活、投入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积极心理学旨在增进幸福,让幸福斟满人生。

作为一名大学心理学老师,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是与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把积极心理学用于创伤后的心灵成长,特别是唇腭裂青少年心理康复的心理咨询。

唇腭裂作为一种持续的应激源,已经引起了有关专家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有研究表明:在唇腭裂患儿中,自评及他评外貌和语音较差者,其社会心理顺应性较差、社会能力低,认知延迟,行为存在着“害羞、自卑、自我封闭、不善言谈”的内向型与“不服从、好斗冲动、具有攻击性”的外向型倾向,并随着年龄发生动态变化。患儿个性的发展方向除了受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外,很大关系上还取决于患儿对自我概念的认识,即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特征,它既可作为人格心理异常的诊断指标,也可作为咨询异常人格心理的重要内容。我们用积极心理学和爱心敲开唇腭裂患儿心中的玻璃墙,通过改变错误的自我意识来纠正其思维方式;我们用积极心理学和慈绳爱索牵引唇腭裂患儿走出封闭的世界,达到纠正其行为方式的目的,从而使他们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并和所有的同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