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精神:创新驱动的核心
- 李春蕾
- 1666字
- 2020-08-03 16:30:01
Chapter 1 理性精神——“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地球是球体这一事实,几乎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然而,在公元前四世纪,那样一个信息闭塞、没有任何科技可言的时代,有一个希腊人站在地球上,也看到了地球的全貌。他是通过对月食的观察,看到了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是圆形的,继而了解到自己脚下的这片大地是一个圆球。
这个聪明的希腊人,就是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相对于雅典,这里只能被称为乡下。不过,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御医,他从小就生长在宫廷里,并自幼随父学医,受到严格训练,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作风。
亚里士多德还未成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后来,他被姐姐送到雅典,进入著名的柏拉图学院学习哲学。从17岁到37岁,亚里士多德一直跟随柏拉图学习。他是柏拉图的众多弟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位,柏拉图称他为“学园之灵”。不过,亚里士多德并非是唯唯诺诺崇拜个人权威的人,他尊重自己的老师,但他保持独立的思想。他曾隐喻地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
柏拉图曾邀请不少知名学者到学院讲学,他们发表学术演讲,各抒己见,激烈辩论。这让对知识如饥似渴的亚里士多德受益匪浅。他认真聆听每位学者的演讲,虚心请教,但他也善于独立思考,不会盲从。在这些学者面前,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不同的看法。时间久了,他受到了师长们的重视,也赢得了同学的尊敬。
有一天,天气晴朗,微风拂面。柏拉图带着学生们在学院里散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讲学。柏拉图走到一棵树前,摘下一朵小花,问学生:“你们头上的青天,眼前的大树,我手中的小花,是真实的吗?”柏拉图的外甥斯培西波说:“不是真实的,物质的世界只是幻影。”另一个学生也说:“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
“对,物质世界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这个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这个理念是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有不少哲学家都曾经多次阐述过。亚里士多德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也跟多位学者探讨过,但他得出的结论和老师的看法不同。他一直想跟老师探讨,却无奈没有合适的机会。现在,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刚好是个不错的机会。
于是,亚里士多德走到柏拉图面前,接过老师手中的小花,问道:“老师,您说这朵小花是不真实的?”柏拉图反问:“你怎么认为呢?”亚里士多德直率地说:“这朵小花就在我的手里,我看到了它鲜亮的颜色,闻到了它浓郁的芳香,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怎么能说它不是真实的呢?我认为理念世界才是幻影,它只存在于幻想之中。”
柏拉图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但作为知名的大学者,他很少听到反对的声音。这一次,他只是勉强地笑了笑,说:“这个问题很重要,你们再认真讨论一下吧!”说完,就离开了。
斯培西波批评亚里士多德:“你怎么能当着老师的面这样说呢?”亚里士多德回答:“我只是想跟老师讨论问题。你注意到了吗?在最近的讲课中,老师不是已经坦率地承认了他过去在理论研究上的失误了吗?我认为我是对的。”
刚刚回答问题的另一个学生补充说:“老师是我们追求真理、勇于自我批评的典范。”
亚里士多德回应道:“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在柏拉图去世两年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开始游历。大约是在公元前343年,他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召回故乡,给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做老师。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进行了政治、道德及哲学的教育,他本人也直接影响了亚历山大的思想。正因如此,亚历山大大帝一直关心科学事业,尊重知识。他曾经说过:“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使我明白如何生活才有价值的,则是我的老师。”
然而,亚历山大大帝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观点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便重新回到雅典,走上了与他老师柏拉图一样的教育之路,在雅典的东郊建立了自己的学园“吕克昂”。在执教期间,亚里士多德写了很多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方面的著作。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雅典人开始反对马其顿的统治。亚里士多德曾是亚历山大的老师,雅典人指控他不敬神,就像当年苏格拉底的遭遇一样。为了避难,他逃到了欧比亚岛,把学园交给了弟子德奥弗拉斯特。第二年,亚里士多德染病去世,走完了他不懈追求真理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