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 地榆

Diyu

SANGUISORBAE RADIX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功效。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白粉病、斑枯病。

一、地榆黑斑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枝。叶片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12mm,紫褐色至褐色,具轮纹,上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图7-65)。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造成叶片枯黄脱落。

(二)病原

病原为蔷薇放线孢Actinonema rosaer Fr.,属半知菌亚门、壳霉目、放线孢属真菌。分生孢子盘叶面生,多聚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黑色,枕形;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透明,单胞,大小5~8μm×2.5~4μm。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枯枝和病叶上越冬,翌春雨后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叶面有水滴、温度适宜时,分生孢子经8小时即可萌发侵入寄主组织。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四)防治措施

(1)冬季清洁田园,彻底扫除枯枝落叶,集中烧掉或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锰锌6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喷2次。

二、地榆白粉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枝、果柄及花序。叶片两面生或茎枝上先长出白色粉状斑,后期上生小黑点,为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生严重时果柄扭曲、叶片早枯(图7-66)。

(二)病原

病原为葎草单丝壳Sphaerotheca humuli Burr.,属于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真菌。病菌叶两面生,闭囊壳聚生或散生,黑褐色,球形或扁球形,直径76~102μm,附属丝12~26根,线形,大小19~272μm×4~6μm,暗褐色,顶端不分枝,0~5个隔膜;闭囊壳内仅1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无色,大小51~82μm×38~62μm,内含6~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16~24μm×10~16μm。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表越冬。翌春雨后吸水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生长季可形成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高温高湿条件。植株过密、田间湿度大或干湿交替则发病严重,7中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四)防治措施

(1)秋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栽培管理,施行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10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等药剂,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三、地榆斑枯病

(一)症状

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直径2~3mm,中央灰白色,边缘紫红色,后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生多时病斑汇合,叶片局部枯死。

(二)病原

病原为蔷薇壳针孢Septoria rosae Desm.,属于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针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主要叶面生,聚生或散生,初埋生,后突出表皮,球形,器壁暗褐色,直径64~84μm;器孢子针形,无色透明,正直至弯曲,基部近截形,顶端较尖,具2~4个隔膜,大小19~40μm×1~1.5μm。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病斑上产生孢子引起初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和农事操作传播,又引起再侵染。生长季节可发生多次再侵染。潮湿、多雨的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7~8月发生。往往造成严重为害,使叶片早期枯死。

(四)防治措施

(1)冬季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

(2)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喷洒1:1:15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四、地榆疮痂病

(一)症状

植株地上部均可被害。叶片上病斑圆形,直径1~3mm,中央白色,边缘紫红色,往往数个病斑汇合一起,病斑中央可钻孔脱落;茎上病斑椭圆形,色泽同叶斑,中央稍凹陷,发多时病斑密集,互相连接,呈疮痂状,病部后期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二)病原

病原为蔷薇痂圆孢Sphaceloma rosarum (Pass.) Jenk.,属于半知菌亚门、痂圆孢属真菌。分生孢子盘叶面生,多聚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黑色,枕形,较小;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透明,单胞,有时内含2个油球,大小5~8μm×2.5~4μm。

(三)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春季多雨潮湿的环境下产生分生孢子,由风雨传播,直接穿透接触部位的表皮侵入为害。新病斑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形成重复侵染。气温到25℃以上时病害停止流行。若夏、秋季连绵阴雨,病害还会发生流行。一般7~8月发生较严重。

(四)防治措施

(1)秋季清洁田园,将病枝集中烧毁,减少病菌来源。

(2)喷药保护,可选用1:1:100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还有50%退菌特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等。

(丁万隆 刘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