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第七
◎乐府第七
题解
汉代,朝廷设立乐府机关,或采各地歌谣,或令文人制歌辞,配乐演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后来有许多模仿乐府体制而不配乐之作,也叫乐府。乐府其实只是诗歌中的一类,因为体制有其特点,作品也多,故刘勰另立一篇论述。
本篇前面部分说明,配乐的诗歌,肇端于上古;夏殷之世,因国土辽阔,陆续产生四方之音;《诗经》亦均配乐,从中可见风俗盛衰。可惜先秦时代中和雅正的乐曲,在汉代的乐府中未能得到继承。西汉乐府机关采集的各地歌诗,固然是通俗的俚曲;即连用于祭祀天地、祖宗的《郊祀歌》、《房中歌》乐章,也是丽靡不经。俗而不雅的乐曲在汉魏以来的乐府诗中一直盛行。中间虽有少数作品较为雅正,但作用不大。刘勰论乐曲,推崇先秦雅乐,贬责汉魏以来的通俗性乐曲,本篇赞语有云,“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其主旨十分明显。汉魏两晋流行的俗曲,是乐府中的相和歌辞,篇中所指斥的汉乐府《艳歌行》、《白头吟》等篇章,曹操、曹丕所作的清商三调曲《苦寒行》、《燕歌行》,都属相和歌辞。西晋大臣荀勖召集一批音乐师,制新律笛,并整理了曹魏传下来的清商三调歌诗(见《宋书·律历志》、《宋书·乐志》)。以清商三调为主的相和歌辞,长时期来受到人们欢迎,刘勰则竭力贬低,认为它们声节急促,情思哀怨,“诗声俱郑”,背离了中正和平的雅乐轨道。东晋、南朝宋、齐时代,南方又有新的俗曲(吴声歌曲、西曲歌)产生,盛行于世。对这类着重表现男女情爱的乐府诗,刘勰更是鄙薄,不加齿及。刘勰贬低通俗乐曲、民间诗歌的主张,表现出他在这方面的保守观点。
本篇后面部分指出,乐府的特点是要用乐曲配合歌辞演唱,“辞繁难节”,因此歌辞贵在写得简约一些。
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1。钧天九奏2,既其上帝;葛天八阕3,爰乃皇时。自《咸》、《英》以降4,亦无得而论矣。至于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5;有娀谣于“飞燕”,始为北声6;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7;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8:音声推移,亦不一概矣。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9,志感丝簧10,气变金石11。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12,季札鉴微于兴废13,精之至也。夫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14,先王慎焉,务塞淫滥。敷训胄子15,必歌九德16。故能情感七始17,化动八风18。
注释
1 声依永,律和声:语出《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声:五音,即宫、商、角、徵、羽。永:通“咏”。律:乐律,即十二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2 钧天九奏:《史记·赵世家》载赵简子病中梦见自己在上帝处听到动人的音乐。钧天:中央之天。九奏:九曲。3 葛天八阕:指《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所载的葛天氏时代唱的八支歌曲。葛天氏:传说中的氏族首领。阕:曲。4 《咸》:《咸池》,黄帝时乐。《英》:《五英》,帝喾时乐。以降:以来。5 “至于”二句:《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载,禹巡视南方,涂山氏女等候禹时唱了“候人兮猗”的歌,为南音之始。6 “有娀”二句:《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载,有娀(sōng)氏二女曾唱“燕燕往飞”的歌,为北音之始。7 “夏甲”二句:《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载,夏后氏孔甲在东阳(地名)收养的一孩子,不幸被斧所伤而成残疾,孔甲叹惜而作《破斧》之歌,为东音之始。8 “殷整”二句:《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载,殷王整甲迁居西河,因思念故处而作歌,为西音之始。9 乐胥:乐官。被律:配乐。10 丝:弦乐器。簧:管乐器。11 金:钟。石:磬。12 “是以”句:《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楚国伐郑,晋国师旷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觇(chān):此处有察知、辨别意。风:各地的曲调。南风不竞:意谓南方歌曲的音调低微不振。13 “季札”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观周乐,从各国的乐曲中听出了各国的兴亡。14 浃:通彻。15 敷:施。胄(zhòu)子:卿大夫子弟。16 九德:九功之德。九功即九序,九项政事。17 七始:据王应麟《玉海》附《小学绀珠·律历》,黄钟、林钟、太簇为天、地、人之始,姑洗、蕤宾、南吕、应钟为四时之始。18 八风:八方风俗。
译文
乐府,就是“以五音配合歌咏的声调,用乐律配合五音”。赵简子在天上听到的乐曲,是上帝的音乐;葛天氏时所唱的八支曲子,是上古时代的乐歌。自黄帝《咸池》乐、帝喾《五英》乐以来的乐曲,也无从推论了。至于涂山女唱的“候人兮猗”歌,开始了南方的音乐;有娀女唱的“燕燕往飞”歌,开始了北方的音乐;夏后孔甲在东阳叹惜而作的《破斧》歌,是东方音乐的开始;殷王整甲迁于西河思念故土的歌,是西方音乐的开始:音乐曲调的发展演变,并不是一致的。普通男子妇女,歌唱各地的民歌,采诗官采集歌词,乐官再配上音乐,人们的情志气质便通过弦乐器、管乐器、钟、磬等乐器的演奏而体现出来。所以师旷能从南北歌曲的声调强弱中辨别盛衰,季札通过各国乐曲的细微差别洞知兴亡,真是精妙极了。音乐以人的情感为本,所以乐声能深入人的内心深处,先王对于音乐是很谨慎的,务必要杜绝邪僻无节制的音乐。对贵族子弟施行教育,必定要歌唱有关政治功德的歌曲。所以音乐的情志可以感动天地人和四时,音乐的教化能够影响八方风俗。
自雅声浸微1,溺音腾沸2,秦燔《乐经》3,汉初绍复4,制氏纪其铿锵5,叔孙定其容典6,于是《武德》兴乎高祖7,《四时》广于孝文8,虽摹《韶》、《夏》9,而颇袭秦旧,中和之响,阒其不还10。暨武帝崇礼,始立乐府11,总赵、代之音,撮齐、楚之气。延年以曼声协律12,朱、马以骚体制歌13。“桂华”杂曲,丽而不经14;“赤雁”群篇,靡而非典15。河间荐雅而罕御16,故汲黯致讥于《天马》也17。至宣帝雅诗,颇效《鹿鸣》18。迩及元、成19,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暨后汉郊庙20,惟杂雅章,辞虽典文,而律非夔、旷21。至于魏之三祖22,气爽才丽,宰割辞调23,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24,“秋风”列篇25,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滔荡26,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27,实《韶》、《夏》之郑曲也28。逮于晋世,则傅玄晓音29,创定雅歌,以咏祖宗;张华新篇30,亦充庭《万》31。然杜夔调律32,音奏舒雅,荀勖改悬33,声节哀急,故阮咸讥其离声34,后人验其铜尺35。和乐之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36;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37。“好乐无荒”,晋风所以称远38;“伊其相谑”,郑国所以云亡39。故知季札观乐,不直听声而已。若夫艳歌婉娈40,怨诗诀绝41,淫辞在曲,正响焉生!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42,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43;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44。诗声俱郑,自此阶矣45。
注释
1 浸:渐渐。2 溺音:淫靡之音。溺,沉溺,使人沉迷。3 燔(fán):烧。《乐经》:“六经”之一,据说是秦始皇时焚毁。4 绍:继承。5 “制氏”句:汉初乐师制氏记下雅乐的音响节奏。6 “叔孙”句:汉初叔孙通制定宗庙乐的礼容法则。容:礼容。典:法则。7 《武德》:乐舞名,汉高祖时作。8 《四时》:乐舞名,汉文帝时作。⑨ 《韶》:虞舜时的乐。《夏》:夏禹时的乐。10 阒(qù):静寂。11 乐府:汉武帝时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12 延年: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曼声:拉长声音。13 朱:朱买臣,汉武帝时大臣。马:司马相如,西汉作家,据说武帝时《郊祀歌》中有部分是他的作品。14 “桂华”二句:“桂华”为《安世房中歌》中的一章。《安世房中歌》为汉高祖唐山夫人作。不经:不合雅乐。15 “赤雁”二句:指《郊祀歌》中的《象载瑜》,为汉武帝行幸东海获赤雁而作。典:典正。16 “河间”句:《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河间献王曾进献雅乐给朝廷,但汉武帝很少用。御:用。17 “故汲黯”句:《史记·乐书》记载,汉武帝得到千里马便作《天马歌》,大臣汲黯因此进谏,认为这些歌没有承祖宗化万民的作用。18 《鹿鸣》:《诗经·小雅·鹿鸣》。19 元:汉元帝。成:汉成帝。20 郊庙:祭天祭祖。21 律:音律。夔:舜时乐官。旷:晋国乐官师旷。22 魏之三祖:魏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叡。23 宰割辞调:分割古调,制作新曲。24 北上:指曹操《苦寒行》,其首句为“北上太行山”。引:曲。25 秋风:指曹丕《燕歌行》(其一),其首句为“秋风萧瑟天气凉”。26 滔荡:放荡。27 三调:《平调》、《清调》、《瑟调》,周代遗留下来的古调,汉代称为三调。28 《韶》、《夏》:见本段注9 。郑曲:春秋时郑国的乐曲,一向被视为淫靡,故后人常以郑声和雅乐相对而言。29 傅玄:西晋作家,通晓音乐,曾为晋武帝作祭天地祖宗神灵的雅歌。30 张华:西晋作家,曾作过宫廷乐歌。31 庭《万》:宫廷乐舞。语出《诗经·邶风·简兮》“公庭《万舞》”。庭:宫廷。《万》:《万舞》,一种大型乐舞。32 杜夔:魏代音乐家,为曹操所赏识,受命创制雅乐。33 荀勖(xù):西晋音乐家。据《晋书·律历志》记载,荀勖认为魏尺长于周尺,便制新尺,以此改制乐器,使其尺寸减小。悬:挂钟磐的架子,此处指乐器。34 阮咸讥其离声:阮咸批评荀勖改制乐器之后音声偏高,为亡国之音。阮咸,西晋作家。离声,偏离正声。35 后人验其铜尺:据《晋书·乐志》说,荀勖改尺后,有人发现周代古尺,比荀勖新尺略长。36 瞽师:乐师。瞽(gǔ),瞎。古代常以盲人为乐师。37 文:指乐曲的歌辞。38 “好乐”二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季札在鲁国观乐,听了演奏《唐风》后称赞晋国乐曲有深思远见。好乐无荒:语出《诗经·唐风·蟋蟀》,意谓爱好音乐,但不要过度。晋风:即唐风,古唐国后改为晋国。39 “伊其”二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季札观乐,听了《郑风》后说,郑国要先灭亡。“伊其相谑”:语出《诗经·郑风·溱(zhēn)洧(wěi)》,谓青年男女互相调笑。40 婉娈(luán):亲爱的样子。41 诀绝:决裂。诀,分别。42 职:执掌,主管,此处引申为专门从事。43 欠伸:打呵欠,伸懒腰。鱼睨(nì):像鱼眼那样瞪着,形容目光发呆。44 拊髀(bì):拍大腿。雀跃:像雀那样跳跃,形容兴奋。45 阶:指通向淫靡的阶梯。这里作动词,意为沿着淫靡的阶梯走下去。
译文
自从雅乐逐渐衰微,淫靡的音乐便纷然而起,秦时烧了《乐经》,汉初要继承恢复雅乐,乐师制氏能记下古乐的音响节奏,叔孙通又制定了宗庙乐的礼容法则,于是《武德舞》在汉高祖时兴起,《四时舞》在汉文帝时推行,虽然摹仿舜的《韶》乐、禹的《夏》乐,却也沿袭了秦代的旧乐,中正和平的音乐,沉寂下去,从此难以恢复了。到了汉武帝尊崇礼乐,开始设立乐府机关,总括赵、代等地的音乐,汇聚齐、楚等地的歌曲。李延年以延长声腔的新变声来配合乐律,朱买臣、司马相如用楚辞体创作歌辞。《安世房中歌》里的“桂华”等乐章,华丽而不合雅正之音;《郊祀歌》中的“赤雁”等篇章,浮靡而不是典正之乐。河间献王进献雅乐但汉武帝很少使用,所以汲黯要讥刺武帝作《天马歌》。到汉宣帝时制作的歌功颂德的雅诗,便依《诗经·小雅·鹿鸣》的乐声来歌唱。不久,到汉元帝、汉成帝时代,稍稍推广淫靡之乐,雅乐不合世俗的爱好,推行起来竟如此困难。到东汉祭天祭祖之乐,还杂用雅乐,歌辞虽然典正文雅,而音律已不是夔和师旷时的样子了。到了魏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叡,气质爽朗,文才富丽,他们分割古调,制作新曲,音调柔靡,节奏平和。看《苦寒行》等曲,《燕歌行》诸篇,有的叙述酣饮宴乐,有的伤叹羁旅征戍,情志不出放荡的范围,辞句不离哀怨的情调,虽然乐调是典正的三调,但文辞不雅,比起真正的雅乐《韶》、《夏》来,实在只能算是淫邪的郑声了。到了晋朝,傅玄通晓音乐,创作了雅正的歌曲,来歌咏晋朝的祖宗;张华新作乐歌,也被用于宫廷乐舞。然而魏时杜夔调整乐律,音调节奏舒缓典雅,晋朝荀勖改制乐器,声调高而哀,节奏急促,所以阮咸讥讽他偏离正声,后来又有人用古尺来检验荀勖改的新尺,发现他改得不对。和谐的音乐之所以精妙,本是乐器和乐章相配合的结果。所以知道诗是乐歌的心灵,音声为乐歌的形体;乐歌的形体在于音声,因此乐师务必调谐好乐器;乐歌的心灵在于诗歌,因此作者应该写出雅正的歌辞。“爱好音乐,但不要过度”,晋国的乐歌因此被赞为有深思远见;“男男女女相互调笑”,郑国由此被认为要先灭亡。可见季札观乐,不只是听听声调而已。至于艳情歌曲缠绵的恩爱,怨恨诗篇决裂的言辞,淫邪的歌辞配上了乐曲,雅正的音乐怎能产生!然而世俗之乐风靡一时,人们纷纷追求新异,雅正的乐歌温和严肃,听了必定打呵欠发呆;奇异的歌辞入耳亲切,听了便兴奋得拍着大腿跳跃起来。歌辞和声调都淫靡,从此更为严重了。
凡乐辞曰诗,咏声曰歌,声来被辞1,辞繁难节;故陈思称左延年闲于增损古辞2,多者则宜减之,明贵约也。观高祖之咏“大风”3,孝武之叹“来迟”4,歌童被声,莫敢不协。子建、士衡5,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6,故事谢丝管7,俗称乖调8,盖未思也。至于轩、岐鼓吹9,汉世铙挽10,虽戎丧殊事11,而并总入乐府,缪、韦所改12,亦有可算焉。昔子政品文,诗与歌别13,故略具乐篇,以标区界。
注释
1 被:覆,引申为配上。2 陈思:陈思王曹植,魏代作家。左延年:魏代乐师。闲:通“娴”,熟习。3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大风:《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曾还故乡作歌,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4 孝武:汉武帝。来迟: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武帝的李夫人早死,武帝悲而作诗,诗中有“偏何姗姗其来迟”句。5 子建:曹植字。士衡:陆机字士衡,西晋作家。6 无诏伶人:没有下令让乐工为这些佳篇制谱配乐。伶人,乐工。7 事谢丝管:意谓不能用乐器伴奏。谢,不用。丝,弦乐器。管,管乐器。8 乖:不和谐。9 轩:轩辕,黄帝的名号。岐(qí):岐伯,传说是黄帝时主管医药的臣,据说鼓吹曲为其所作。鼓吹:鼓吹曲,由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军乐。10 铙(náo):指《短箫铙歌》,是由短箫和铙合奏的军乐。铙是一种似铃但无舌的打击乐器。挽:挽歌。11 戎:军事。丧:丧事。12 缪:缪袭,三国时魏作家。韦:韦昭,三国时吴作家。相传缪袭改编汉代《短箫铙歌》以歌颂魏的功德;韦昭改编来歌颂吴的功德。13 “昔子政”二句:说汉成帝时刘向校书,刘歆据以写成分类目录学著作《七略》,其中诗在《六艺略》,歌入《诗赋略》。子政:刘向字,西汉学者。
译文
凡是乐歌的歌辞叫做诗,诗唱出声便叫做歌,音律用来配合歌辞,歌辞繁多便难以配适;所以曹植称赞左延年擅长增减古代歌辞以合乐,歌辞繁多的就应删减,表明歌辞写作贵在简约。看汉高祖歌咏“大风”,汉武帝悲叹“来迟”,教歌童唱,没有不合乐的。曹植、陆机,都有好的乐府诗篇,都没有让乐工配乐,所以不能用乐器伴奏,世俗称这些诗篇不合乐调,恐怕没有考虑到这些诗未曾配乐。至于轩辕岐伯的鼓吹乐,汉代的铙歌、挽歌,虽有用于军事和丧事的不同,但都归入乐府诗,缪袭、韦昭所改编的汉代乐府,也有值得注意的。从前刘向分类图书,诗和歌被分开,所以约略地列出《乐府》篇,以标示两者的区别。
赞曰:八音摛文1,树辞为体。讴吟坰野2,金石云陛3。《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岂惟观乐?于焉识礼4。
注释
1 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乐器。摛(chī):铺陈。文:指声文。2 坰(jiōng):远郊。3 金石:钟磬类乐器,此指演奏。云陛:刻有云纹的阶石,此处指宫廷。4 焉:此。
译文
总之,用各种乐器演奏音乐,以创作歌辞为主体。有的在乡野歌唱,有的在宫廷演奏。雅正的古乐难以继承,淫靡的俗乐却易发展。音乐岂只是听赏而已?从中还可看出礼制教化的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