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1
做一件事,是因为它对,而不是因为它容易

当我们的眼光不够长远时,就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比如,在大一、大二时为了赚点生活费而去做兼职或家教,结果影响了正常的基础课学习,浪费了最好的学习时光。当然,如果经济条件限制,必须勤工俭学,就只能脚踏实地,兼顾学习和打工。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评价所做事情的未来价值,要因为正确而做事,而不是因为容易、便宜或为了眼前利益才去做。推而广之,对那些尚未走入大学的高中生而言,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能因为分数低或学费少而选择一个专业,否则会给未来的人生造成很多麻烦。

对于已经做出选择的大二学生来说,首先应该学好专业课程,最好等到大四再做兼职。最理想的兼职,是对未来职业方向的一种探索,在不太确定自己喜欢或适合哪一种职业时,可以利用兼职的机会进行尝试和体验。如果兼职还能带来一定的收入,并在兼职期间因表现出色而被兼职机构聘为全职,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当然,还存在另一种结局,就是经过一番兼职实践,发现自己完全不适合某个职业,也没有被聘为全职的可能性。此时,可以将大学的专业作为从业背景,寻找相关的或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其他职业,即“顺势”的原则,也就是从事能够利用自己专业背景的相关职业。

做一件事,是因为它对,而不是因为它容易。这个道理放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是一样。

选择考研,不为跟风,也不为逃避

出于现实的考虑,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跟别人攀比、盲目跟风,也不是为了逃避就业,而是为了弥补本科阶段的缺陷,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或是获得更高的起点,这就需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硕士生导师非常重要,应该优先选择导师。

第二,如果说本科阶段学习的是知识,那么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就是技能,因此,必须选择一个与就业相关的技能或提升本科阶段的专业能力。

第三,选择一个综合排名更好的学校。

如果以上这三个基本原则都能符合,当然是最理想的考研方向;反之,如果都不符合,那么这样的考研就毫无意义。

首先,选择了大致的考研专业方向后,就要准备好基础课程。其次,学好英语既为了考研需要,又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提高阅读、思辨和写作能力,这是会令一个人终身受益的能力。

而也有学生在准备考研究生时,听了父母的建议,有点拿不定主意,自己想冲刺考喜欢的学校,父母却认为哪个学校不重要,只要有研究生学历就可以。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实际上学生和父母都没错,但关键要跟资源挂钩。假如家里有资源,直接找到一个优越的工作,研究生一毕业就可以去,那当然只要有研究生学历就可以,因为都安排好了。

但如果家里并没有那些资源,主要靠自己,那就得靠本事了,读名校研究生毕业,自然会比普通大学有竞争优势。名校的特点是好导师多,好专业多,各种资源多。比如,芝加哥大学,产生了89位诺贝尔奖得主,当然是有竞争力的大学。同时,我们也知道,专业越是不热门,找工作就越难。因此,如果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你选择哪一所大学读研究生,还是有差异的。

选择工作,既为赚钱,更为自我实现

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从小,父母对你说的可能是:“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才能赚钱、生存。”但这样一来,许多家庭的孩子就没动力好好学习、工作了,因为他们家庭的经济情况还不错。人除了赚钱、生存外,必然会有另外一些目标:成就,情感,关系,支持他人,贡献家庭,贡献社会……粗略地汇总,那就是:自我实现。不浪费时间在对于未来无用的事情上。可是,什么事情是有用的?

比如,有的学生刚上大一,看到师兄师姐都在实习、找工作,就特别担心起步晚了以后来不及,为此很烦恼:现在是该好好读书还是赶紧投身社会实践呢?那么,这就要看,现在所做的社会实践是对未来有用的吗?或者仅仅是为了赚点零花钱?

的确,不少学生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能独立了,就主动地去做家教、发传单,做一点兼职,与“啃老族”相比,这当然是好事,因此许多家长虽然对孩子说“家里能养得起你,重点还是要放在学习上”,但是对孩子愿意多做一点社会实践并不反对,甚至还觉得孩子挺懂事的。

然而,当孩子缺乏专业知识时,他去市场调查公司做兼职,入户或电话找人做调查问卷,含金量都会比较低,也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有关市场调查、商业运营的知识。除非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课程设计本来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狠下功夫。

因此,大三之前忙着打工,赚一点钱买衣服、玩游戏,从长远来看,往往不是聪明的选择,还是要避免急功近利,避免偏离目标。大一、大二好好学习基础知识,有兴趣就去学习一些其他学科的课程,包括刚才所提的与市场调查相关的科目,大三之前尽量把重点放在学习上。等到要参加社会实践时,有了之前的知识储备,就能更清楚地观察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

注意,千万不要把实习打工等同于“贪小赚钱”,每个阶段都有主次之分,如果主次不分,就会模糊我们的目标。

曾有一个家庭比较困难的女孩,在大学时期一直在餐馆打工、做家教挣钱,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决定到南方闯荡。她的目标就是:活下去。为此,她做过保姆;到厂里做过工,只是为了有地方住;好在之后她终于进了一家大的互联网企业做销售工作。回顾痛苦的求生存的几年,她意识到必须往远处看,看得越远,就越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自己的梦想是否已经实现了一点点。

然而,即便资源是够的,也不意味着眼光就长远,每步路都能走对。立志越早越好,看得越远越好,尽量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自己“不确定”或“确定不”的事情上。那些父母有深远眼光的家庭,孩子很早就确定了职业兴趣和方向,聚焦奋斗就更容易出成就。

善用资源,千万别守着“金饭碗”讨饭

一个当护士的妈妈担心孩子“厌学”,孩子喜欢理工科,却没有明确的方向,妈妈从没利用工作优势去引导孩子,让他了解什么是“生命科学”。

为此我们建议妈妈拓展性地应用资源,给孩子打开一片认知的天空,比如病房里来了大学宇宙学教授,可以带着孩子跟教授请教“天体物理”“宇宙黑洞”之类,这就是善用已有的资源,丰富和深刻孩子对世界的理解,慢慢激发他对某个学科具体的兴趣,促发持续的学习动机。

同时,离开家庭,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善用,比如图书馆、运动场、各种讲座、热心的教授、有趣的社团……这些都是学校提供给每位学生的资源,千万别贪图舒服、睡懒觉,浪费大好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