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郑飞这部书的几个原始章节是2007年,当时还在社科院外文所读博士的这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意气风发地找到我,提及她正在酝酿的博士毕业论文——要为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悲悼》三部曲“正名”:从正面“爱”的角度解析这个被文学界一些人冠之以“乱伦、恋母”扭曲爱的悲剧主题。这着实不是件轻松之事,于是我们俩谈了许久。2009年,郑飞的博士毕业论文《爱的悲悼——〈悲悼〉中孟南家族悲剧根源探究》如期而至,并以答辩和评审全“优”的成绩荣获社科院外文所的优秀毕业论文。那是5月底的一天,郑飞开心地打电话给远在济南的我告知这个喜讯。在欣喜之余,她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将尤金·奥尼尔的五十余部戏剧做整体梳理,挖掘其中爱的主题和爱的变迁的线索和脉络。对于这个设想,我极其同意。对奥尼尔研究半个世纪有余,我深知这一题目之难度,但更知道这个题目对奥尼尔研究之重要意义和贡献。此后她便着手将奥尼尔的所有作品集结成语料库,以佐证这一论点的可行性。我也将她的毕业论文转给自己的博士生来拜读,做他们撰写毕业论文时的参考。

2013年,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郑飞的研究课题“尤金·奥尼尔爱的主题研究”终于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她的著作思路和想法也不停地在我们北京—济南的长途电话中传送、交流。终于,2016年初这部饱含了作者近十年心血的二十余万字著作撰写完成了,不久就要出版,与读者见面了。

有关尤金·奥尼尔的研究专著在国外从生平和专门主题分析的角度出现较多,近年来国内对奥尼尔研究的关注点和关注面也日渐成熟、丰富和拓宽。但如本书这种对尤金·奥尼尔戏剧进行的爱的梳理和号脉,迄今国内奥尼尔研究中尚属罕见。本书线索清晰,逻辑准确,各章节间起承转合恰当,语言生动,一气呵成。全书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如文本分析、心理学和语料库等多个不同角度来证明和解析自己的观点,很有独创性,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将《悲悼》与其创作原型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奥瑞斯提亚》三部曲进行比较研究和文本解读,使古老文学作品焕发新意的同时,清晰体现出奥尼尔借助古典文学作品的用意深邃。古希腊作品的解析得益于郑飞的博士生导师,社科院资深研究员陈中梅老师,这位西学大师翻译了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著作《诗学》,并对埃斯库罗斯现存的所有剧作都做了大量深入研究。郑飞文笔的细腻和写作的细致是可圈可点的,她曾提到在博士论文写作期间,为了标点符号的准确做了反复多次认真检查和仔细推敲,最后落下严重的颈椎病,就是她刻苦认真做研究的佐证。

爱的主题是一个亘古至今且有时代价值的主题,相信这部专著的出版为国内奥尼尔研究和新时期对爱的主题的深刻解读起到其应有的理论指导等现实意义。郑飞正是做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我相信,她将来定能佳作迭出,成为一位有锦绣前程的奥尼尔戏剧研究学者,为我国的奥尼尔戏剧研究做出卓尔不群的贡献。

郭继德
2015岁末于山东大学农场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