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好惹的邻居

朱元璋西部大军阀徐寿辉的手下,有一个叫倪文俊的人,这个倪文俊有一个部将叫陈友谅。此人十分阴险狡诈,他竟杀掉了自己的上司倪文俊,杀掉倪文俊之后,1360年,他挟持他的大老板徐寿辉攻下了朱元璋的太平和采石。陈友谅自大的认为凭借他的水陆大军,朱元璋的应天轻而易举就能得到手。这样的话,徐寿辉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在一个大雨天杀掉了徐寿辉,更令人惊讶的是,陈友谅在当天就宣布称帝。要说做皇帝这么大的事,一定要选一个吉利日子。可是陈友谅登基,却选择在雨天,这是让人琢磨不透。陈友谅登基之后,定国号为汉,年号为大义。陈友谅的行为,在那个封建时代已经是犯上了,但在他登基以后,他竟然还敢把年号定为大义,对此,我无话可说。

除了陈友谅,东南方的张士诚也是一个难缠的邻居,那么这个张士诚又是何方人士呢?张士诚本来是一个盐贩,并且因为贩卖私盐而致富(放在现在的话他的行为就是走私了)。此人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没有像陈友谅那样的野心,但是守城确实很有一套。当年,元朝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这是真的一百万大军并不是为了壮声势而虚报人数)围攻高邮。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百万大军围城是多么壮观的画面,但是张士诚却死守了三个月。正当高邮快被攻下来之时,元朝百万大军的统帅脱脱收到朝中小人的诋毁被元顺帝贬谪,又在半路上被莫名其妙地暗杀。攻打高邮的大军,因为失去一个有力的臂膀,而不得不前功尽弃功亏一篑。高邮之战张士诚获得胜利,同时,张士诚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奇迹。高邮保住之后,张士诚攻占江浙地区,成立起义军中最富有的一派。

比起张士诚,陈友谅却是一个阴险狡诈之人,与其说他有雄心,倒不如说他有野心。不同于张士诚的的保守,而是敢做敢打。

陈友谅还和张士诚暗通,说要联手灭掉朱元璋,并瓜分朱元璋的领地。因此朱元璋一定要想一个策略,既要破坏他们的关系,又要彻底消灭他们以绝后患。

这就牵扯到先打谁的问题,部下常遇春提议先打张士诚,因为张士诚相对较弱,属于胜利在握,但是朱元璋否定了这个计划。朱元璋凭借他的优秀的军事才能,决定先打陈友谅,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先打张士诚,张士诚凭借丰富的防守经验,朱元璋不一定能速战速决,重要的是从陈友谅的性格,他一定会带来救。朱元璋不得不面对两线作战的境地,弄不好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以朱元璋的想法,先打陈友谅的话,虽然比较困难,但是明于自保又保守张士诚一定不会来救。这也就使朱元璋避免了两线作战,又便于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陈友谅,增加战胜的几率。朱元璋就这么决定了,先打陈友谅。

朱元璋的水利主管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交情,朱元璋让康茂才给陈友谅写了封信。康茂才在信上说愿意做陈友谅的内应,信中还提到有一座江东桥,而这个江东桥是个木桥,并且提醒陈友谅可以率领水军经过江东桥突袭朱元璋。

陈友谅看到信后高兴至极,信以为真,率领他的水军前来作战。这时,陈友谅才发现,康茂才在信中提到的江东桥并不是木桥,而是石桥(原来这个石桥是朱元璋让徐达连夜修造的)。此时的陈友谅认识到被自己的老朋友欺骗了,但是为时已晚。待朱元璋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士兵在四面杀来。陈友谅大军猝不及防,顿时大败,陈友谅仓皇之下率众逃走。朱元璋趁机收回太平,并乘胜追击攻占了信州和安庆。陈友谅逃到九江,朱元璋趁机攻下江州。陈友谅继续逃亡武昌,朱元璋收回江西和湖北南部。

而被陈友谅寄以重望的张士诚,只是派了一支部队在朱元璋的边境上走了一圈,继续做他的土财主。

但这土财王也没有闲着,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派吕珍攻安丰。刘福通被吕珍杀掉,朱元璋仅仅救出了小明王韩林儿。

上次陈友谅虽然被打败,但是实力尚存。陈友谅趁朱元璋救援小明王之际,派兵攻打洪都。而守城的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洪都之役打得相当惨烈,陈友谅的兵船巨大,有几层楼高(相当于现在的航空母舰),陈友谅的士兵可以站在兵船上和洪都里面的的士兵进行对战。对于陈友谅来说,攻打这座小城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对于朱文正来说就不一样了,面对大军围城,他既没有退路更没有援兵(因为咱那个通讯十分落后的年代,朱元璋是完全不知道朱文正处境的)在拼命守城的同时,也派人给朱元璋报信。朱元璋得到情报之后,立即将在前线作战的徐达召回来。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亲自二十万大军向洪都进发,迎战陈友谅,最终双方在鄱阳湖相遇。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双方作战条件的优劣。首先从地势来说,陈友谅位于上游,而朱元璋在下游,朱元璋并不占优势。古人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从“人和”角度考虑,朱元璋看起来比陈友谅更占优势。从军备角度看,陈友谅的兵船体积大,且震摄力强,但是灵活度不够。而朱元璋的的兵船几乎全部是小船,虽然不能和陈友谅的兵船相比,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其灵活度。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两路人马在鄱阳湖拉开了战幕,陈友谅在双方大战前夜,得知朱元璋的旗舰被涂成了白色。于是特地告诉前线将士,明天要先打白色战舰,是所谓“擒贼先擒王”。等到了明天到阵前一看,朱元璋的所有战舰都被涂成了白色,陈友谅的水军立刻变得目瞪口呆。朱元璋望着目瞪口呆的军队,命令军队上前,包围战舰,全部围歼。埋伏在四周的大军冲上去,杀声震天,鲜血浸满了整个湖泊。陈友谅的大兵船被搁浅,陈友谅见大事已去,乘上一只小船,准备逃走。这是一支暗箭飞来,射中了陈友谅的脑袋,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在打败陈友谅之后,朱元璋被推举为吴王,又因为在1363年,张士诚自称吴王,所以在历史上将张士诚部称为东吴,将朱元璋称部为西吴。1364年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向朱元璋投降,陈友谅这个邻居被朱元璋消灭。在消灭陈友谅之后,朱元璋开始着手对付张士诚。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发表檄文,檄文中列举了张士诚的四款大罪。除个别条款与西吴有关之外,其他罪名说的都是张士诚从如何如何背叛元朝,因此决心替元朝消灭张士诚。

1366年朱元璋派部将廖永忠接小明王韩林儿来应天,但在半路上船只漏水,小明王沉入江底。

朱元璋先后派人攻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淮安、徐州、肃州、安丰等地,对平江形成北、西、南三面合围之势。朱元璋采取“围困平江,攻其心腹”的方针。朱元璋命令徐达屯葑门,常遇春屯虎丘,郭兴屯娄门,华子龙屯胥门,汤和屯阊门,王弼屯盘门,张温屯西门,康茂才屯北门,耿炳文屯城东北,仇成屯城西门,何文辉屯城西北。

是的,在鲇鱼口和尹山桥打败张士诚的外围部队,并在官渎焚毁张士诚的上千条战船,在朱元璋的威逼之下,嘉庆州和松江府在至正二十七年终于相继投降。朱元璋命令部队,在平江外搭建木塔,用弓弩、火铳和襄阳炮日夜攻击,八个月后城中将士多降。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徐达攻入葑门,常遇春攻入阊门,张士诚的部将唐杰和潘元绍等人投降。张士诚率领残余兵力进行巷战,但不久就兵败被俘,最终被缢死。张士诚死时仅四十七岁。朱元璋相继攻占无锡等地,东吴灭亡。

朱元璋在消灭这两个难缠的邻居之后,就开始着手对付方国珍。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任命汤和为征虏大将军,讨伐方国珍。水军从绍兴出发,一路曹娥江,直至余姚,方国珍的部将李枢投降。水军一路势如破竹。进攻上虞,包围庆元,方国珍率乓逃往海上。汤和占领慈溪、定海,控制了浙江沿海。方国珍藏在海岛上寄希望于温州和台州。朱元璋派廖永忠从海道攻击,占领两地。方国瑛和方明完逃到海上,方国珍认识到自己已经穷途末路,于是派儿子奉谢罪表去见朱元璋。文章写的非常恳切,朱元璋看了方国珍的信后顿生恻隐之心。朱元璋后来称帝后,方国珍做了广西行省左丞,几年之后,得以善终。

朱元璋在打败各路人马之后,一直在静观其变的元朝政府这时才发现,在那些倒下的农民军尸体中爬起来的朱元璋,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但是现在才觉悟已经为时已晚。朱元璋在消灭了绊脚石之后,将目光投向那政权摇摇欲坠的元朝身上。

这一章告诉我们: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这个军队的军备和数量,而且军队作战的策略和灵活度也至关重要。同样,军队的军备也是必不可忽视的,在现代来说,比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的现代化高科技武器足以让世界惊叹。

经鄱阳湖一战,朱元璋遗恨自己的军队中没有大型战船,建国后才发奋地建造,后来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是以陈友谅兵船为模型建设的。当代量子武器和激光武器方兴未艾,各种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因此,应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同样也要大力加强作战策略的研究,大力挖掘先人留下的军事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