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词的五年转换

在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被视作下一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之一,传递的政策信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下阶段的经济与市场走势。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2017年经济政策也正式定下了稳字当头、深化改革的基调。而主题词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重要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是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的突破之年,也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这四个一年,是我们认识形势的坐标。我就《中央经济会议工作精神解读及2017年企业形势分析》这一主题,分为六句话来讲。

第一句话,五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题词的转接,看国家经济形势的着眼点的转变。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词是,稳增长。背景是经济下行,刚性需求。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词是三期叠加,站出来看形势,解决怎么看的问题。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词是;新常态,依然是怎么看的问题,三期叠加的情况没有变化,而新常态深入一步。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词是,供给侧经济,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词是,稳中有进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180个字的公告中,有28处出现“稳”。有什么不稳引起人们的警觉,一是国际经济政治不稳,二是经济依然在下行,局面仍未扭转更重要的是金融风险,资本风险。表面看是稳中有进,关键是怎么进?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我觉得,主题词似乎是供给侧经济的深化。但是,实际上又似乎是把防风险强化了。在对新一年的经济发展要求中,会议将去年“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的表述改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7年是个过渡年,由稳增长到防风险,五年下来了,情况大变。

第二句话是五个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这5个词的逻辑关系及其顺序。风险是忧患,稳增长是对防风险说的。稳增长是基础与前提,缓释风险要和稳增长协调并进。稳增长是缓释风险的前提,是保就业、惠民生的底线,同时,经济增长能够带来资产价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缓释债务风险,促改革、调结构是主体内容,促改革、调结构是核心,牵引全局。惠民生涉及社会稳定,而防风险是目的。

增动能是稳增长的动力,一个是增动能,稳增长,一个是应对潜在危机、防范风险,是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对防风险要重点讲一下。因为,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吸取了大量的资金,造成了大量泡沫,现在房地产也属于金融行业领域,金融领域吸取了大量的资金,甚至通过大杠杆吸取资金,民间投资呈现下滑景象。挤掉资本泡沫已经刻不容缓!我们要弄明白资本太多、资本从哪里来、资本风险有多大、资本何处去的问题。1977年人民银行存款总额是217亿,现在40多万亿,近2000倍,钱太多了。是商品经济让土地、矿山、企业都变成货币资本,美国、英国一开始就是私有,没有这个过程。资本风险将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2014年11月,我发表文章“现在是资本五路不通,股市赔钱,银行亏本,楼市不稳,企业利润低,一带一路又嫌远,而中国楼市实际主要是投资行为,成为资本蓄水池,从楼市溢出,向何处去?怎么防止资本洪水横溢,防止颠覆性风险,只有实体经济,依靠改革,打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通道”。现在所有政策思路都可以由此推演出来。显然,今年央行“管住货币”,高利率去杠杆是不可能的,低利率精准刺激也是不可能的。

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基调和总思路中有一句话,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增加了“促改革”三个字,表明局面要稳住,改革不能停,而且改革有了新目标、新任务,便是有利于化解资本风险。对混合所有制的高度重视,相当程度是解决社会资本出路问题。

第三句话是五大任务,明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部署下一年的重点工作,这是每年会议中最重要的部分。振兴实体经济是一根主线,表明政府对这几年金融投机、虚拟膨胀不满。去年五大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今年继续,口径是“深入推进”,还有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加新动能、扩大有效供给,加上经济体制改革。还是五条,范围扩大了。

实践中,产权保护仍存在重公有、轻私有的现象。对此,一些民营企业家忧心忡忡,也造成一些人心思不定、投资意愿不强、向外转移财产。

“三去一降一补”有实质性进展。去产能方面,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国企占比较高,去产能推起来更容易。不过,今年遭遇的阻力相对较小,但仍有不少企业介于“僵尸”和“非僵尸”之间,真正难啃的硬骨头还在后面,不能过于乐观。可以说2017年是一个艰难的攻坚之年。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今年要轮到水泥、电解铝、玻璃了。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分类调控,也有效果。去杠杆方面,去年差一点,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显然债转股要扩大。降成本方面,没有多大变化,原材料涨价,利率上行,限运导致物流运输成本上升,税收成本实际没有下来多少。今年如果精简归并五险一金、降电价解决了,就是很大成功。

第四句话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五“新”。有一句要注意: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的战略、新的业态、新的投资、新的动能、新的供给。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新的动能,是关键。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第五句话是,国有企业改革要注意五个新看点。会议强调,一是总要求: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步伐由加大变加快,作用是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2016年会议强调,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2017年会议强调,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二是首位: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12月初的政治局会议已经释放明确信号,之前的说法是“财税、金融、国企等重大改革”,现在是“国企、财税、金融”。三是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标准是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重点是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几大央企的混改值得期待,就像去年大家低估了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今年我们也可能低估了国企改革的力度。四是环境,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纂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产权保护的核心是强调平等保护,有很强的针对性,相当于给民企投资实体经济吃“定心丸”。五是方法是统筹,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另外,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改革存在风险。这五层意思弄明白了,就知道2017年中国企业改革改什么、改成什么样、怎么改、是什么影响改革与怎么协调的问题。

第六句话是,企业面对发展不平衡矛盾将出现变化、分化、转化、优化的新趋势。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符合预期,有些亮点还好于预期。但经济运行的固有矛盾没缓解,一些新问题也超出预期。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是供给不足问题,而是适合高层次需要的供给不足,这种不平衡状况极为明显。这种发展不平衡、有效供给不充分的状况要有清醒的认识。下一步,国企在实现平衡过程中必须出现分化现象。2016年中国企业最大的变化是分化,2017年中国企业更大的变化是大分化。供给侧改革将为企业带来两极分化,2016年是低迷与繁荣、萧条与泡沫并存。2015年至2017年是全面培育新的增长源和新的动力机制的过渡期。2017年的主线是供给侧改革,重点是增长新动能,具体表现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转型升级。

目前企业“总量持续回稳”和“微观困难加深”相互交织。企业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分化、分中向优”的基本态势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突出表现在“变、缓、稳、分、优”方面。102家央企中有20多家效益增幅达30%以上,这个数字是穿透浓浓雾霭的一道阳光,对央企的发展提升了信心。亏损严重的则集中在少数资源性企业与重工业,对于“发展创新一批,管理提升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分类,重组的势态更加明显。

最后一个观点,新旧经济的分化,正在成为中国2017年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过去的8年,谁没有浪费这场危机和8年经济低迷,所带来的问题努力进行结构调整,谁的经济有可能在2017年,他们的经济会明显的企稳。谁浪费了这场危机,那么它的经济就将在低增长陷阱里爬不出来。因此我们说表面看是低迷,本质上是分化。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有的资源开始寻找新去处,这就产生了创新;有的比较迟钝,还停留在原处等着熬着,指望着什么时候“风水轮流到我家”。在新常态下,我们最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动力、形成新结构,这意味着分化越快越好。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

2017年,国家的经济形势是,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有企业面对发展不平衡这一矛盾将会大洗牌,出现缓中趋稳、稳中趋分、分中有进、分化趋优的发展态势。

(2016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