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叙事陷阱

我对教导人们应该如何生活的叙事最感兴趣。我对“叙事”的定义与目前大多数定义不同,其他定义的重点是关于人的故事,帮助人们理解人生的变化无常并形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而我关心的“叙事”是那些来源于他人、由他人规定并被自己采用,并且不一定直接来自个人经验或正面反馈的社会叙事。

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社会叙事类似于既定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没有标准的定义,但它通常包含三个要素——行为规律、心理认同和偏离规范后的制裁的排列组合。Hechter, M. and Opp, K. (2005), Social Norm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因此,社会规范成了人们应该遵守且极具约束力的行为准则,比如,“你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授,那么你就不能说脏话”,等等。如果我们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那么某种“社会惩罚”就会随之而来,也许是很小的惩罚,比如无端的争执。

经济学家在理解任何行为时,都会先从“偏好”开始研究,比如对某些特定商品、服务、经历和世界发展状况的明确偏好。有时显示性偏好(人们在做的)和元偏好(人们想做的)之间存在差异:你可能永远不会去读小说,但又想成为小说迷。个体和群体两者之间的偏好也存在差异:自私的人与正直的人存在不同的偏好。因此,我把“社会叙事”定义为“元社会偏好”,这反映了社会期望对我们所有人的要求。

我定义了三大类“社会叙事”,称其为“元叙事”,分别是“追求”“关系”“负责”,而所有“子叙事”都是“元叙事”的一部分。本书的第一部分关于“追求”,讨论了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富有、成功和受教育,这三者被认为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东西。本书的第二部分关于“关系”,讨论了围绕我们最亲密关系的社会叙事:婚姻、一夫一妻和孩子。本书的第三部分关于“负责”,提到了三个对我们寄予特殊期待的叙事:利他、健康和自由意志。

这些叙事都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权力结构、文化、法律、家庭、媒体、历史实践甚至进化优势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叙事还影响了最近社会心理学里关于人类先天动机的分类,几乎所有的分类都假设我们受到“初级”(即先天)奖励的驱动。Fiske, S. T. (2009), Social Beings: Core Motives in Social Psychology.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核心动机包括:囤积——积累资源(富有);自我提升——重视个人价值(成功);理解——共识与远见(受教育);归属和爱——与他人紧密联系(结婚并忠于彼此); 培育——照顾后代(孩子);信任——认为人性本善(利他);安慰——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健康);控制——了解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偶然性(负责)。这使叙事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不同的文化。

除了满足我们的一些先天欲望之外,社会叙事还对思想和行为做出了规范,使我们更容易适应和理解复杂的世界。在按照社会叙事探索如何生活时,我们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我们不仅想融入叙事,还对那些不融入的人表示不满。Dominique, J. F., Fischbacher, U., Treyer, V., Schellhammer, M., Schnyder, U., Buck, A. and Fehr, E. (2004), The neural basis of altruistic punishment. Science, 305 (5688), 1254– 8; Raine, A. and Yang, Y. (2006), Neural foundations to moral reasoning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1 (3), 203–13.事实上,现有的一些脑成像研究表明,人们在“惩罚”那些不符合我们期望的人时会感到很高兴,甚至愿意自掏腰包来“惩罚”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