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追求

这一部分包括三章——富有、成功和受教育,分别探讨了三类人们永远乐此不疲的社会叙事。众所周知,这三者任缺其一都会带来焦虑和痛苦,否则我也不会专门讨论它们。然而,社会叙事告诉我们,我们拥有的数量应该更多,质量应该更好。在这种叙事的影响下,人们会认为财富越多越成功,学历越高就越幸福。而这恰恰是一个叙事陷阱,因为你越往上爬,追求这些叙事带来的幸福感就越少,最后甚至会逆转幸福感。想要获得更多幸福,人们的观念就需要从“多多益善”转变为“适可而止”。

后者更像是一种“满意度模型”,在这种决策规则中,一旦找到能够满足预期条件的选项,就停止搜索。这与经济学中的“最大化”假设恰恰相反,“最大化”是不停搜索并反复比较排除,最终得到最佳选项的过程。这两种决策模型最初由赫伯特·西蒙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在巴里·施瓦茨的影响下广为人知。举例来说,基于“最大化”原则预订度假酒店时,人们将花费数小时甚至数天在网上寻找最划算的选择。他们会考虑所有关键因素——价格、位置、房间大小、早餐供应、用户评论,等等,经过仔细权衡然后自豪地认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选择。而遵循“满意度模型”的人一旦在预算范围内找到合适的酒店,就会立即预订。

我在上文中提到的“适可而止”主要关注每次决策带来的幸福感如何,它并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从自己和身边人的整体幸福感出发,找到一个最适合的选项。在富有、成功和受教育方面“适可而止”,就是幸福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