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建筑环境设计思维表达

3.2.4.1 草图表达

草图表达是仅次于语言文字表达设计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它的特点是能比较直接、方便和快速地表达创作者的思维,并且促进思维的进程。这是因为一方面图示表达所需的工具很简单,只要有笔、有纸即可将思维图示化,并且可以想到哪儿画到哪儿。

草图虽然看起来很粗糙、随意,也不规范,但它常常是设计师灵感火花的记录,思维瞬间的反映。正因为它的“草”,多数建筑师才乐于用它来发散思维,借助它来思考。美国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在他的文章《绘画的必要性——有形的思索》中曾强调说:“在通过绘画来探索一种想法的过程中,我觉得对我们的头脑来说,非常有意义的应该是思索性的东西。作为人造物的绘画,通常是比象征图案更具暂时性,它或许是一个更不完整的,抑或更开放的符号,正是这种不完整性和非确定性,才说明了它的思索性的实质”。

用草图来思考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那些认为有创造智慧的大脑会即时、完美地涌现出伟大的构思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很多优秀的构思必须以大量艰苦的探索为基础,这种探索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草图。这些草图,有的处于构思阶段的早期——对总体空间意象的勾画;有的处于对局部的次级问题的解决之中;有的处在综合阶段——对多个方案做比较、综合。它们或清晰或模糊,但这些草图都是构思阶段思维过程的真实反映,也是促进思维进程、加快建筑设计意象物态化的卓有成效的工具,我们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图3.7、图3.8)。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造成建筑设计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设计师少于思考,自然少有构思草图。

图3.7 乌拉圭建筑师艾拉迪欧·迪斯特(Eladio Dieste)设计的埃拉迪欧工人基督教堂

图3.8 戴维·斯蒂格利兹在餐巾纸背后绘制的西格勒住宅区构思草图

3.2.4.2 模型表达

模型表达在构思阶段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草图表达相比较,模型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和较强的可体验性,它更接近于建筑创作空间塑造的特性,从而弥补了草图表达用二维空间来表达建筑设计的三维空间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借助模型表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建筑设计的空间特征,更有利于促进空间形象思维的进程(图3.9)。以前,由于模型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因而在构思阶段往往很少采用。但随着建筑复杂性的提高,以及模型制作难度的降低,模型表达在构思阶段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在三维空间研究中的作用犹如草图在二维空间中的作用一样,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重视。利用模型进行多方案的比较,直观地展示了设计者的多种思路,为方案的推敲、选择提供了可信的参考依据(图3.10)。

图3.9 借助模型表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建筑设计的空间特征

图3.10 利用模型进行多方案的比较,直观地展示了设计者的多种思路

模型表达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人们强调运用工作模型帮助创造性思维,进行建筑造型研究,而不是用成果模型通过制作来表现最终设计成果。因此,具体掌握工作模型这一工具时,可用小比例尺,易于切割的泡沫块,按照创造性思维的意图,轻松而方便地进行体块的加加减减,以保证在研究形体时创造性思维不因手的操作迟缓而受阻甚至停顿。

3.2.4.3 计算机表达

计算机表达的强大功能使得它在草图表达与模型表达的双重优点上显示出巨大潜力,它使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得以有机融合。尤其在构思阶段多方案的比较推敲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将建筑空间做多种处理与表现,可以从不同观察点、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任意察看,还可以模拟真实环境和动态画面,使得建筑空间的形体关系、空间感觉等一目了然。与草图表达和模型表达相比较,计算机表达可以节省大量机械性劳动的时间,从而使得构思阶段的效率大大提高,有效推进思维的进程(图3.11)。从长远看,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不仅是建筑设计的工具、手段,也是一种方法。它应与手绘、模型媒介共同承担开发创造性思维与建筑设计表现的作用。一位优秀的设计者应能在这三方面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潜能。

图3.11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医院自助餐厅

当然,设计过程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特别是在方案构思阶段和设计起步阶段,反而束缚甚至桎梏人的创造性思维对设计目标概念性的、模糊的、游移不定的想象。如果一旦沉溺于计算机工具,那么,“脑、眼、手”作为创造性思维赖以进行的互动链就会严重断裂。“人脑”就会因“电脑”代替了许多技术性工作而使思维边缘化。“人脑”就会迟钝起来。“手”就会被强势的“鼠标”取代,失去对创造性思维的控制。手做方案的感觉消失,最终也就越来越懒。“眼”逐渐被屏幕上匠气、冷漠、机械的方案线条和毫无艺术、失真的效果图替代,导致设计者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基础——人的专业素质、修养丧失。因此,计算机只是辅助设计的工具。它仅是人脑的延续,而不是人脑的替身,更不能代替人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

3.2.4.4 语言文字表达

长期以来建筑师运用专业“语言”——徒手画草图、建模型等工作,在深化方案、辅助思考、完善意图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这种训练也为今后的设计带来两种后果:一是走功能主义,缺乏建筑美感;二是纯粹追随形式,严重脱离建筑语境,导致本末倒置。反之,借助语言文字的思维一直以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对想得多、说得好、做得相对少的学生予以打击。当今的建筑教育过于理性,模型、电脑工具早早把学生引入了理性的思考,而文字的描述能强化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尝试培养感性的意识,逐渐建立起理性和感性的关联,让擅长理性思维与擅长感性思维的学生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语言文字的思维一定程度上能弥补部分学生在图形表达上的弱势,增强其空间想象的信心,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发挥。

语言文字的思维还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面。教师在授课时可采用 “一对一”和“多对一”方式,使学生从教师之间一致性意见或有差异性的意见中受益,认识到设计没有唯一答案,“条条道路通罗马”,学会尝试不同。在点评学生模型或作业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发表意见,进行探讨、争论,从中产生思想的火花,使其自主权充分发挥,体会到自身的力量,他们相互评价模型或作业,增强自信心。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建筑设计专业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工作,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草图表达、模型表达、计算机表达和语言文字表达是构思阶段的主要的表达方式。它们各有特点,对构思阶段的思维进程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它们各自也有缺欠,如草图表达直观性差,模型表达费时费力,计算机表达太机械,语言文字表达显得空泛。这就使得思维阶段的表达要将这几种形式有机地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各自优点,弥补彼此的不足,以便更好地促进创作思维向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