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耐基经典系列:伟大的人物
- (美)戴尔·卡耐基
- 2458字
- 2020-06-25 14:11:57
炸药发明者诺贝尔
诺贝尔这样写道:“要是一年之内我的一千种设想中有一种是成功的,我就觉得不错了。”
每年全世界的媒体中都会反复出现诺贝尔的名字,但大多数人都不怎么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很多人不是把他的名字跟炸药、灾难和暴行联系在一起,就是把他的名字跟俄罗斯的石油财富或诺贝尔奖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大家对他知之甚少。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用一种保守的办法提炼硝化甘油,并首次对这种简易的方法进行了规模试产。尽管在这方面他经验丰富,而且为人勇敢专注,但他并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科学训练,他试图控制爆炸的种种努力并未奏效。因此,他的家人和邻居完全生活在炸药引线上。
诺贝尔在外国完成学业时,已经是一位老练的化学家了。1863年,他被父亲召回斯德哥尔摩,继续搞炸药研究工作。此后,他们的试验和研究逐渐有所突破。1892年在赫勒内堡一座破旧的房子里,时年30岁的诺贝尔经过50多次试验后,终于完成了他的首次发明——诺贝尔专利雷管。值得注意的是,直到现在,一些知名的科学家仍总是提起诺贝尔的这项发明,称其为“自火药发明以来,在爆炸科学上里程碑式的进展”。
诺贝尔的兴趣并不仅限于炸药的研究制造,他的想象力丰富,这正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所应具备的天赋。他不但能力出众,而且迫切想把那些伟大的思想付诸实施。或许是受父亲伊曼纽尔的影响,他的想象力有时达到了天马行空的地步。据他的助手们说,他有时难以厘清那些空想与划时代的发明构思之间的区别,比如:某些火炮的建造方式,或某些生物和生理问题,由于在这些方面的知识极为薄弱,他总是难以弄清其间的界限。
随着时间的流逝,诺贝尔把这些迥异的想法一一变成了专利发明。他获取过无数的发明专利权,多到连他自己都不能说出个准确的数目。但是在清理财产时,一张几近准确的登记表记录了他在各国取得的不下351项发明专利,这个数字的确令人震惊。
诺贝尔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端,从19世纪90年代初他与别人的信件往来中可以发现,他对利用空中摄影进行勘测和绘制地图也有浓厚的兴趣。当时还没有飞机,诺贝尔决定用气球或炮弹来达到这一目的。在临终前4个月,他给朋友索尔曼写了一封信,他说:“……我打算把一个带有降落伞、小钟表或计时引线和照相机的小气球送上天。在适当的高度让气球自动地泄气或与降落伞分离,之后,使照相机在缓慢下降的过程中拍下照片来。”
他还准确地预言,未来的空中交通不再是气球或飞船的天下,取而代之的是由推进器快速制动的飞机。1892年,在比莱特兄弟的第一次飞行要早10年的时候,他就这样写道:“飞行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儿,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气球能解决这个问题。飞鸟只需要轻轻摇动它的翅膀就能克服重力,但这并非魔法。鸟儿能做的事儿,人类同样能做到……”他还写道:“自从电力以及与之相关的事物被开发出来之后,环绕地球一周仅需四分之一秒。对这个大大的地球,我一向轻蔑,但要说一个小得多的实体,比如说原子,我却有浓厚的兴趣。作为宇宙万物的一个微小元素,它的结构、运动和定数,要比它们本身的空间更多地占据着我的头脑。”
他还这样写道:“要是一年之内我的一千种设想中有一种是成功的,我就觉得不错了。”
也许是家庭影响的缘故吧,诺贝尔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矛盾体。他身体状况不佳,但工作成就却很惊人。他虽是一个炸药和武器的发明家和工业家,但却极为厌恶暴力与战争。一则可能是他那糟糕的身体状况引起的不安所致,二则由于他交游甚广,使得他从早年起就养成了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家工厂的世界主义态度。尽管他日后成了那时最有实力的资本家,却不妨碍他持有社会主义观点。他天性谦和,但在形势的迫使下,也曾经卷入过激烈的纷争。他富于想象力,有浓郁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具有一个优秀商人的预见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
他对科学和文学兴趣都很大,他没上过大学,但通过自学获得了技术和文学的知识。虽然这些教育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但也给了他更大的自由度。他的图书馆藏书甚多,他经常一个人窝在里面苦读。他认为,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为后代谋福利的事情。而文学,也将在这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40岁至58岁的这些年间,诺贝尔一直生活在巴黎,已成为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大富豪。但是,对于这座城市的轻浮生活,他始终是个局外人。早年,他把这所城市描述成一个声色犬马之所,在这里,放浪和纵欲所摧毁的人,远比现实中的海洋历来所淹没的人还多。他还表示,那里的所有情景只能让人心怀厌恶地转身离开。时间的流逝改变了他对巴黎的观感,但对那种有害的社会环境他还是十分厌恶,这种环境是懒惰、不负责、道德沦丧和情欲的温床,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阶级出身的个人身上。性情中的无耻和狂妄,政治黑幕,商业欺诈,以及不择手段赢取声誉的庸俗,他都与之格格不入。
诺贝尔偶尔也参加知识分子的聚会,但他还是尽量避免成为公众人物,他从内心里不喜欢抛头露面。他反感与人争吵,万一遇上这样的事情,他就会马上避开。但和朋友或同事聚在一起时,他又像换了个人似的,从容自如,善于倾听,对所有人彬彬有礼。他对自己的性情非常清楚,曾说:“我是一个善良的厌世主义者,有很多不良习惯,而且是一个热爱哲学的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诺贝尔一辈子单身。1876年的秋天,43岁的诺贝尔到奥地利旅行时,在一家鲜花店里结识了索菲。当时只有20岁的索菲是位身材玲珑的漂亮姑娘,出身于维也纳的下层犹太家庭。因为在家里经常受到继母的冷遇,这位可怜的年轻姑娘不得不从家里逃了出来。
他们经常在一起,当女孩把自己的悲惨境遇讲给他听时,诺贝尔大受感动并迷恋上了她。但是双方的条件却很不般配。诺贝尔是一位文化素养很高的人,但却身体多病、神经过敏、嫉妒心强,他渴望有一个轻松舒适的家庭氛围。而索菲则是一个随和、妩媚的女子,没什么头脑而且缺乏教养,属于标准的维也纳美女,只追求生活享受。多年来,他不计一切代价和心血,试图使她的性格和教养接近理想水平,但他失败了。
这位大富豪和乡村灰姑娘的爱情就这么终止了。晚年的诺贝尔患上忧郁症,跟这场爱情不无关系。在对女人和爱情感到万分沮丧的情状下,诺贝尔遗憾地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