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确立产业边界的三大要点

基本概念解读

产业与行业在概念上非常相近,都是由相关若干产品门类(又称为“品类”)或细分市场构成的。

以往,人们主要从宏观角度对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包括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相互作用、产业本身发展特征、产业间的互动关联及空间区域分布等。

然而,从微观角度动态研究企业所处产业领域的非常少见。不难理解,在特定历史时期,任何企业都需要确定一个适合自身竞争与发展的产业空间或边界:过宽则资源分散、能力不支,过窄则作茧自缚、丧失机遇。

在传统意义上,产业边界是指在同类或者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中,由于同一产业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和资源置换的合作关系,而在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进出壁垒,从而导致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各自的边界。或者说,产业边界是由产业诸子系统构成的与其外部环境相联系的界面,根据技术、业务、市场、服务等特性进行区分。

显然,上述定义本质上还是一种产业细分或产业结构概念,对微观角度下的特定企业意义不大。

如今我们所说的产业边界,是指企业所从事经营的业务覆盖范畴:它一方面表现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品类广度,另一方面表现为涉足产业链的跨度。形象地讲,前者代表业务宽度,后者代表经营长度。

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8年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上,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简称西南航空)高居第8位。在不计其数的战略管理图书中,几乎都会提及西南航空,但对其成功秘诀的解读常常难以自圆其说。

有人认为,西南航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成本、低价格,这显然是循环论证。为何西南航空坚持低价格却能长期盈利,竞争对手维持高价格却普遍亏损?为何西南航空低成本运营,但服务质量与安全记录良好,而且长期荣膺“最佳雇主”?

有人提出,西南航空的商业模式具有独特性,聚焦点对点、高频率的直航服务,而且采用单一机型。这种商业模式毫无机密可言,为何竞争对手却学不会、用不了?

西南航空联合创始人兼CEO凯勒尔说过:“我们不再与航空公司竞争,新对手是公路交通,我们要把高速公路上的客流搬到天上来。”

新视野下的交通运输产业边界如图1-1所示。

图1-1 新视野下的交通运输产业边界

显然,西南航空对航空业的理解与众不同:飞机仅仅是一种高效的运输工具,坚持区域化经营而保持大众客运业务才是核心竞争力。

保持竞争优势的诀窍:一是快捷。西南航空全部是中短途直达航班,不需要换登机牌,不提供行李转托运服务,而且班次非常密集。二是经济。西南航空不是与其他航空公司竞争,而是与所有的运输系统竞争,票价低廉,甚至比自己开车旅行的油费还低。

西南航空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坚守区域性的中短途运营,才能快速周转、敏捷服务,将规模经济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为此,他们抵制了许多诱惑,对客流量不大的城市,对高利润的欧洲长途航线,西南航空都不涉及。

除了美国,西南航空服务的国家只有哥斯达黎加。

综上,按客运企业配置资源和设计商业模式的西南航空,不仅做到了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企及的低成本运营,而且其持续盈利及高质量服务更是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与其说西南航空是一家廉价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不如说是一家名利双收的区域性客运服务企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西南航空因其“草根性”经常被人嘲讽。对此,他们总是泰然自若,凯勒尔甚至借机“作秀”以吸引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