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向外探索:你成长的空间,永远在舒适区之外

子轩最近和自己的一位师兄处得有点不太愉快。原因是,他向这位师兄讨教写简历、找工作的经验,而师兄总是批评他,说他简历写得不好,最好是再改改,否则肯定没法通过HR(人力资源)的筛选。子轩抱怨说,我向你请教是尊重你的意见,你怎么就不能尊重尊重我的意见呢?子轩的这番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的确是这样吗?

其实,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在你想要努力,改变一下自己的时候,会觉得那个给你提建议的人没有用正确的方式帮助你。比如“前辈讲话的口气实在太凶了,否则我一定会听他的”;再比如“我知道你们讲得是对的,但你们不懂我”。不过,在我看来,学习原本就是一件反本能的事,想要舒服地学习、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让你很舒服的事情都是陷阱。学习就是一件反本能的事,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动手,可能就晚了。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找到那个让你不舒服的状态,人会更容易得到成长。

这是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得到与付出都遵循着某种价值规律。我的朋友,知名媒体人申音,他也是“罗辑思维”的前创始人。他发过这样一条朋友圈,原文如下,和大家分享:


和我妈聊天,为啥比她文化程度高的,比她年纪轻的都买保健品,她就不买?初中文化的她说法如下:

第一,远离诱惑,坚决不占人便宜。不去领免费鸡蛋、免费大米。

第二,把时间花在自己花钱上老年大学和户外锻炼上,不把时间浪费在免费保健课上。

第三,善待朋友邻里,同时保持距离。远离一切试图熟络亲热的陌生人,远离糊涂人。

第四,学会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用老人机,少开电视,多看儿子的朋友圈。

第五,把退休工资花在穿好一点儿,吃好一点儿上,定期去检查。不要节约省下来钱买一万多的水疗床垫。


这位妈妈虽然已经上了年纪,却还是比其他人有智慧,就是因为她知道,让人太舒服的事情之中,有可能藏着陷阱。

对于职场人和创业公司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你连着一个星期都很舒服,就要开始想想,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了?作为一个职场人,或者作为一家公司,你天生就是要去解决问题的。舒服的状态哪怕不是人为的陷阱,至少也不会带来什么成长。

大家可能都想要又轻松、薪酬又高,而且还稳定的工作。真有这样的一份工作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建议你还是想一想。凭什么其他人没来做这样的工作,难道是因为他们笨吗?

职场中就真的有很多人,他会觉得太轻松的钱,我不赚。这种人自然能够躲掉很多绵里藏针的坑事。大学的时候,有人给我介绍一个实习的机会,说只要加入他们,就能赚到很多的钱。我大概了解了一下,他们在卖一种会发热的坐垫,这种坐垫看起来成本不过几十块钱,但这种产品的定价却是一千多块钱。我当时就觉得这太诡异了。这个钱为什么会这么好挣?利润为什么会那么丰厚?当时大家都起了疑心,但挡不住机会诱人,一些其他院系的同学还是去了。

后来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才知道,这就是那种不正规的直销。加入这样的组织,可谓害人害己。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忽悠,容易上当受骗?基本上都是那些有侥幸心理的人。所以年轻人做事情要脚踏实地,越有侥幸心理,越容易给自己挖坑。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会放大自己希望发生的事情的概率,这也是彩票行业得以存在的原因。如果大家希望这件事发生,那么哪怕明明只有0.0000001%的概率,在你眼中看到的却可能是1%的可能性,所以你实际上会愿意付出1%的成本去买这个可能性。

一个人是否愿意为某事去行动,是由他的心理感受决定的,而不是这件事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来决定的。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

做生意也是这样。如果有一天,突然间有个大富豪跟我说:我给你一个亿,你们公司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是把这个钱都亏掉也没关系。你敢要吗?反正我不敢要。我从来不相信我会买彩票中奖,我也没买过。我相信勤劳致富。

保持合理的利润率,我觉得对于做生意来说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事。虽然牟取暴利,是让一个企业最舒服的事情。所以我很敬重的一家公司就是万科。

你看很多房地产公司就这么做了,但结果就是毁了自己的品牌,也做不长久。万科则不然,它会追求合理的利润率,不会赚用户太多的钱,把精力放在房子的品质上。这种专业的态度对品牌产生了有利的影响,所以人们会用比同类的房子贵的价格去购买万科的房子。这就是万科最后获得的品牌溢价,那么万科的房子还会愁卖吗?

雷军也曾经说过,在硬件上我们永远追求5%的利润率。说完这句话的若干年后,小米9还是提价了。我相信雷军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的,因为如果不提高价格,这个企业就没钱去做研发。提价后的小米,或许仍旧是在追求合理的利润率。

过去读书的时候,教科书里面就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有10%的利润,它(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这世界上,能达到300%这么高毛利率的生意,大概只有赌博、毒品和性交易那样非法的行为吧。苹果手机的价格过去一直很高,它占据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手机市场百分之八九十的毛利率。为什么今年年初的时候,苹果的手机在降价?它再不降价,市场就被别人占了。因为这么高的毛利率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在我们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能为了让自己舒服,就抱着心存侥幸的心理;而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感觉自己很舒服,太舒服了,反而要警醒自己,是不是自己做事的思路有问题。当你发现苗头不对,意识到自己错了,就赶紧掉头,不要等到最后才悔之晚矣。

找合作伙伴也是一样,要试着找那种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但是让自己不那么舒服的人合作。比如说我身边一定会有一两个朋友,做事的风格和我不同的,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会特别注重那些和我观点不同的人的意见,去问问他们是怎么看的。

过去在磨铁的时候,我们的总编魏玲魏总的处事风格和我不一样,她是偏谨慎一点儿,我就比较更愿意往前冲一点儿。在重要的事情上,我就会去听听相对更偏“保守”的人的意见。

我们要为自己创造不舒服的状态,是因为我们要做的,不是更容易的事,而是更正确的事。经济学上有个词叫助推,什么叫助推呢?我对它的理解是,它就好像一个闹钟,闹钟就是让大家不舒服的东西,一遍遍地闹你起床。闹钟让人如此不爽,但是大家为什么还要用闹钟呢?因为你明白,准时起床是你要做的正确的事。

与其在舒适区内止步不前,不如主动去寻找不舒服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要知道,越找不舒服,你就越舒服;越找舒服,你就越不舒服。关于找到让自己不舒服的状态,在这里给大家三点建议:

首先,应该学会向让你不舒服的人去讨经验。

除非你能确定自己独自学习的效果一定比在别人的指导下要好,否则在一项繁重的学习任务开始之前,最好先找到一位前辈,向他讨教经验。在职场上会有很多人出于本能躲老板,而在学校里也会有很多人出于本能躲前辈,因为比自己经验丰富、比自己更专业的人,总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焦虑感。而老板或者前辈的经验一般是比你丰富的,他们可以教给你很多东西,所以实际上你躲老板、躲前辈,就是在躲资源。

对外探寻的时候,人都会去主动去寻找那些讲话顺耳的人给自己提供建议。甚至,就算你找到了一个能对你讲逆耳忠言的人,也有可能你只能听进去那些你最想听的话。这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理中的一个认知偏差。也就是说你实际上寻找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建议,而是来自外部的认同感。有时候这样做是没错的,比如当你已经做好决定的时候,就去寻求外部的一种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现在我们想说的是,你如何才能在全面地考虑了问题的方方面面之后,向外界寻求帮助。

比如同样一件事,你去找你的闺蜜给你提意见,和去找你的父母给你提意见,得到的回答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而且你事先也能预想到他们会给出什么样的意见。有时候你想做一件事之前,如果明知道你的一位朋友会反对你的做法,就可能会不敢去找他问。

这就涉及我们要讲的第二点:那些让你觉得有点不舒服的建议,才是你应该重视的。

这样的话,你在决策的时候,其实是能够跳出自己情感上的排斥心理。因为你的情感一直在偷偷降低这些建议的权重,所以你要在理智上把这些建议的权重提高一些。

比如可以把不舒服变成一种你需要长期执行的人生策略。在健身房里面挑教练的时候,可以挑稍微凶狠一些的;你想要去跑步,那么你可以找个小伙伴,和你一起相互督促,相互挑战。这种让你痛苦的事情,就是两个人一起干,才会有动力。

就是你在外部寻找建议的时候,尽可能找到跟你更匹配的标签。

有一个小姑娘,是开网店的,曾经找到我们个人发展学会,说她想要在抖音上当网红,但是她做了几次尝试都失败了。我们的职业辅导师就帮她梳理,后来发现,她自己的长相和性格都是甜美可爱型的,但是她偏偏要去模仿那些走性感路线的博主。她选择的模仿对象就错了,怎么可能成功呢?后来参加了我们的职业精英研修班之后,我们的职业咨询老师给她做了规划,她也认清了自己的特点,后来网店开得很成功。

那么,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可以找与我们自己比较接近的模仿对象。就好像我们图书行业,一本书是有性格的,书背后的编辑也是有性格的。找到一个价值观和性格都和自己比较接近的对象去模仿,比较容易领会到这种风格的精髓。

总之,想要尽快成长的那些朋友,不要去逃避那种让你不舒服的状态。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基于相同的价值观,我们反而应该去找一找那些和你处世风格不同的人,去听听他们的建议,主动向外探寻。这样有利于保持自己的初心,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整个人也会更宽容,事情就更容易成功。

本节名词解释

舒适区

这个概念基于心理学家耶克斯(Robert Mearns Yerkes)对焦虑值水平的研究。耶克斯在《跳舞的老鼠:动物行为研究》一书中指出,过低的焦虑值水平和过高的焦虑值水平,都会对动物的行为水平产生不利影响。后来管理学学者阿拉斯戴尔·怀特(Alasdair White)把这个理论应用在企业管理上,提出了“舒适区”这一概念,认为适当的压力值水平对员工的表现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