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封建社会早中期医学教育
第一节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教育(公元前770年—公元581年)
一、名医
1.扁鹊
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通过自己的行医经验,总结出“四诊法”(望、闻、问、切)。扁鹊是一位民间医生,掌握各科医学知识,周游各地,“随俗为变”、“因人而异”,如至邯郸为“带下医”,至洛阳为“耳目痹医”,至咸阳为“小儿医”;扁鹊还提出“六不治”原则,其中“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表明了他与巫术迷信进行坚决斗争的态度。
2.华佗
后汉、三国名医,创造并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施行腹腔手术的麻醉剂;他还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对健康医学做出了贡献。
二、医学经典著作
1. 始于战国而成于西汉的《黄帝内经》,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为创建中医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2.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了“辨证论治”的法则,著《伤寒杂病论》,丰富了临床医学理论。
3. 东汉时医学名著《难经》,以问难形式解释了《黄帝内经》中有关脉诊、经络、针灸和解剖学方面的问题。
4. 公元1—2世纪(两汉时期)间,许多医家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知识和配伍理论,托名“神农”,编写了《神农本草经》。
三、医学教育模式有了较大发展
从战国至南北朝,虽然没有专门从事医学教育的学校,但师徒式的医学教育形式却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师承、家传和自学几种形式,以下举例说明。
师承:扁鹊学医于长桑君,相传长桑君在接收扁鹊为徒弟前,对扁鹊认真观察了十几年,扁鹊后来又有了自己的弟子子阳、子豹、子仪等9人;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先受业于公孙光,后又就学于同郡的公乘阳庆,习医三年,尽得其所传医书;三国名医华佗有弟子吴普、樊阿、李当之等;张仲景则受术于同郡的张伯祖。
家传:南北朝的名医徐之才,从他的五世祖徐熙以下至他的弟兄,六代之中就出了徐秋夫、徐道度、徐文伯、徐雄等11位名医。
自学:西晋名医皇甫谧,从20岁开始发愤读书,自学成才,写就了《甲乙经》和《寒石散论》等著作,终成医界大师。
四、医生的社会地位
尽管医学和医学教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一定进步、积累了丰富成果,但是,这一时期,行医却被士大夫及贵族认为是一种下贱的职业,如《礼记·王制》就说:“凡持技从事上者,史、射、医、卜及百工”,把医生这一职业列入方伎卜相之流;《三国志》记,楼护随父学医,其医术曾一度享有盛名,但他最终还是弃医为官了。这些事例说明我国古代在“学而优则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总是以官为荣,以医为下。正由于医生社会地位的低下,医生遭统治者迫害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传说春秋名医文挚,因治齐王病,而被活活鼎烹至死;扁鹊因受太医妒忌而被杀害;淳于意因行医得罪权贵,被诬问罪,解送长安,幸有幼女缇萦上书请愿,方免其刑;华佗为曹操所迫做侍医,因其淡于名利,终被曹操杀害。
五、政府办学之始
《唐六典》“医博士”条下注文中说:“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医令秦承祖奏置医学广教授”,目前多认为这是我国正式由政府设置医学教育之始。与公元884年国外最早的意大利萨勒诺医学校相比,我国的医学校早出现400多年。只可惜至元嘉三十年,文帝刘义隆去世,医学教育也随之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