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氏针灸全集(第2版)
- 郑魁山
- 8444字
- 2020-08-29 03:59:19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本经起于承泣,终于厉兑,左右共90穴。取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为井、荥、输、原、经、合。本穴足三里,络穴丰隆,郄穴梁丘,俞穴胃俞,募穴中脘。
循行概述:
起于承泣,沿着口角绕口唇、耳前,从下颌、咽喉、缺盆、乳线、脐旁及下肢外侧前缘下行,过膝、胫前面、足跗至二趾外侧端厉兑。胫部的支脉,从丰隆至中趾外侧。足跗部的支脉,从冲阳至大趾内侧端和足太阴经相接。缺盆的支脉,入里下行归属胃腑,联络脾脏(图19)。
生理功能:
胃在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上口为贲门,又名上脘,下口为幽门,又名下脘,统称胃脘。和脾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消化水谷,司升清降浊,为后天之本,化气生血之源泉。
病理症候:
经络症:身热阵寒,高热谵语,口唇生疮,牙痛喉肿,口眼斜,鼻痛流血,鼻塞流涕和胸、腹、股、膝、胫至次趾等胃经循行线之肿痛、麻痹、厥冷。
脏腑症:
胃脘胀痛,消谷善饥,呕吐吞酸,水肿,肠鸣,腹部膨胀,食难消化。胃气竭绝,则不能纳谷。
胃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
头维下关颊车穴,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接乳根,不容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
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
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行。
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穴在二趾缝,次趾甲角厉兑停。
承 泣
部位:
正坐或仰卧取穴。在瞳孔下7分,下眼眶上缘凹陷中(图19)。
穴释:
承,承受,泣,泪下曰泣。此穴在下眼眶上缘陷中,能承受眼泪之处,故名承泣。
针灸:
直刺2~3分或沿皮刺透睛明。
功能:
清头明目,疏风活络。
主治:
目赤肿痛,青盲,近视,口眼斜,视神经萎缩,泪囊炎等。
按语:
承泣系足阳明胃经、阳脉和任脉之会穴。是治眼病的主穴。透睛明治疗近视眼,加配合谷、风池治疗泪囊炎。
四 白
部位:
正坐或仰卧取穴。在瞳孔下1寸,眶下孔凹陷中(图19)。
穴释:
四,四方;白,光明洁白。此穴在目下,针后使眼睛明亮,观看四方万物,故名四白。
针灸:
直刺2~3分或沿皮刺透睛明。
功能:
清头明目,疏风活络。
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目赤生翳,夜盲,青盲,近视,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鼻炎等。
巨 髎
部位:
正坐或仰面取穴。在瞳孔直下,平齐人中穴的凹陷中(图19)。
穴释:
巨,大也;髎,通窌,骨之空隙。此穴在颧骨下,突隙最大之处,故名巨髎。
针灸:
直刺0.5~1寸;灸3~5分钟。
功能:
清热散风,疏经镇痛。
主治:
目痛,鼻塞,唇颊肿痛,牙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按语:
巨髎系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阳脉之会穴。是治疗牙痛和颜面神经麻痹的主穴。配下关、合谷治疗上牙痛。
地 仓
部位:
正坐或仰卧取穴。在口角外边,直对瞳孔(图19)。
穴释:
地,口为地,“地食人以五味”;仓,仓廪。此穴在口角旁,闭口凹陷似仓之处,故名地仓。
针灸:
直刺2~3分或横刺透颊车;灸5~10分钟。
功能:
清热散风,疏经镇痛。
主治:
面肿,口眼歪斜,口疮流涎,失音不语,惊风等。
按语:
地仓系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阳脉之会穴。《玉龙歌》《杂病穴法歌》等许多古著皆有“地仓连颊车治疗口眼歪斜”之句。近代也常以此穴透颊车,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和痉挛。
大迎(髓孔)
部位:
仰卧取穴。在下颌角前1.3寸,下颌底上方,咬肌前缘凹陷中(图19)。
穴释:
大,先后天之大气;迎,迎接。此穴在口角旁骨隙中动脉处,能迎接谷气,输转气血,故名大迎。
针灸:
直刺2~5分;灸3~5分钟。
功能:
清头散风,通利牙关。
主治:
面肿,口眼斜,口噤不开,牙痛,颊肿等。
颊 车
部位:
正坐或仰卧闭口取穴。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凹陷中。牙齿咬紧时凹陷处有一块肌肉凸起来(图19)。
穴释:
颊,曲颊;车,牙车。此穴在颊部,张口合口活动如车轮之转动处,故名颊车。
针灸:
直刺3~5分或横刺透地仓;灸5~10分钟。
功能:
祛风清热,通利牙关,疏经止痛。
主治:
牙关紧闭,口眼斜,痄腮,中风,舌强不语,牙痛,颊肿,下颌关节炎,失喑,口疮流涎,惊风,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等。
按语:
颊车具有祛风活络的作用。配承浆、合谷治疗下牙痛和口眼斜。加配人中治疗小儿惊风、口噤不开。
下 关
部位:
正坐闭口取穴。在耳屏(小耳朵)前约二横指,颧骨弓下凹陷中。张嘴时凹陷就会凸起来(图19)。
释穴:下,下方;关,机关。此穴在颧骨弓下,张口合口如机关样的上下活动,故名下关。
针灸:
直刺0.5~1.5寸。
功能:
清热止痛,通利牙关,疏风开窍。
主治:
牙痛,龈肿,习惯性颞下颌关节脱臼,口眼斜,耳鸣,耳聋,耳痛,口噤不开,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等。
按语:
下关系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之会穴。功同颊车,唯治耳疾及下颌关节病胜于颊车。配合谷治疗上牙痛和三叉神经痛。配听宫治疗耳聋。
头 维
部位:
正坐咬牙取穴。在额角头发边,入发际五分肌缝中。咬牙时穴位处有一块肌肉凸起来(图19)。
穴释:
头,头部;维,四角为维。此穴在头部额角入发际之处,故名头维。
针灸:
向耳朵斜刺0.5~1寸或横刺透率谷。
功能:
祛风止痛,清头明目。
主治:
偏正头痛,眩晕,口眼歪斜,面肿,目痛,眼跳,视物不清等。
按语:
头维系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之会穴。是治疗偏正头痛的主穴。对颜面神经麻痹所见的前额无纹、上眼睑无力疗效显著。配百会、风池、太阳、合谷治疗头痛。配阳白治疗面神经麻痹所见的前额无纹和眼睑无力。
人 迎
部位:
直颈避开动脉取穴。在结喉旁1.5寸,胸锁乳突肌前缘(图19)。
穴释:
人,有生命的人;迎,迎接。此穴在结喉旁,能迎接呼吸来的氧气、饮食来的五谷,维持人之生命,故名人迎。颈动脉,古称人迎脉。
针灸:
直刺2~5分或横刺透扶突。
功能:
清肺利咽,理气化痰。
主治:
胸满,咳嗽,哮喘,咽喉肿痛,瘰疬,瘿气,高血压等。
按语:
人迎系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之会穴。配曲池、内关、阳陵泉、足三里治疗高血压。
水 突
部位:
直颈避开血管取穴。人迎与气舍穴之间,胸锁乳突肌前缘(图19)。
穴释:
水,水谷;突,突起。此穴在咽喉旁,水谷下咽时,该突起上下活动,故名水突。
针灸:
直刺2~4分或向外横刺1~1.5寸。
功能:
清肺利咽,理气化痰。
主治:
咳嗽,哮喘,气短,咽喉肿痛,甲状腺肿等。
气 舍
部位:
直颈避开血管取穴。在任脉天突旁1.5寸,锁骨上窝凹陷中(图19)。
穴释:
气,肺气;舍,居室。此穴在肺上部,是呼吸之气入舍之处,故名气舍。
针灸:
直刺或向后背横刺3~5分。
功能:
清肺利咽,理气化痰。
主治:
咳嗽,哮喘,呃逆,咽喉肿痛,颈项强痛,瘰疬,瘿气等。
缺 盆
部位:
正坐取穴。在任脉天突旁4寸,乳头直上,锁骨上窝凹陷中(图19)。
穴释:
缺,残缺凹陷;盆,无盖之盆。此穴在锁骨上窝盆状凹陷处,故名缺盆。
针灸:
向后背横刺3~5分;灸3~5分钟。
功能:
清肺利咽,理气化痰。
主治:
胸满,咳嗽,哮喘,咽喉肿痛,瘰疬,瘿气,颈肿,缺盆中肿痛等。
气 户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旁4寸,乳头直上,锁骨下缘凹陷中(图19)。
穴释:
气,肺气;户,门户。此穴在肺尖部,是呼吸之气出入的门户,故名气户。
针灸:
向下斜刺3~5分;灸3~5分钟。
功能:
宽胸理气,疏经止痛。
主治:
咳嗽,哮喘,呃逆,胸胁支满,胸背痛等。
库 房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旁4寸,乳头直上,第一肋间隙中(图19)。
穴释:
库,仓库;房,房屋。此穴在胸部,似库房样的贮藏肺气,故名库房。
针灸:
向下斜刺3~5分;灸3~5分钟。
功能:
理肺化痰。
主治:
胸胁胀痛,咳吐浊痰等。
屋 翳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旁4寸,乳头直上,第二肋间隙中(图19)。
穴释:
屋,房舍;翳,雉尾扇,蔽也。此穴在胸部,似屋舍羽扇遮盖保护心肺,故名屋翳。
针灸:
向下斜刺3~5分;灸3~5分钟。
功能:
宣肺理气,安神定志,活络通乳。
主治:
胸满,肋痛,咳嗽,哮喘,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乳肿,乳少等。
按语:
屋翳为胸部常用穴之一,配膻中、内关治疗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配大椎、肺俞、膻中、尺泽治疗咳喘。
膺 窗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旁4寸,乳头直上,第三肋间隙中(图19)。
穴释:
膺,胸膺;窗,窗牖通孔。此穴在乳上是肺气出入之处,故名膺窗。
针灸:
向下斜刺3~5分;灸3~5分钟。
功能:
宣肺理气,安神定志,活络通乳。
主治:
胸满,肋痛,咳逆,哮喘,心区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乳痛,乳少等。
按语:
膺窗是治疗乳房肿痛的主穴,有清热消肿的作用。配乳根、膻中、少泽治疗乳腺炎,发烧加配大椎、合谷。配膻中、内关治疗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和心区痛。
乳 中
部位:
在乳头中央,仅为取穴之标志(图19)。禁忌针灸。
穴释:
乳,乳头;中,正中。此穴在乳头正中,故名乳中。
乳 根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旁4寸,乳头直下,第五肋间隙中(图19)。
穴释:
乳,乳房;根,根本、基底地。此穴在乳房下缘根底部,故名乳根。
针灸:
向下斜刺3~5分;灸3~5分钟。
功能:
宣肺理气,活络通乳。
主治:
胸满,肋痛,咳嗽,哮喘,呃逆,心区痛,乳痛,乳少等。
按语:
乳根以其穴所居位置故名,为治疗乳房一些疾患及心区疼痛的主穴。配膻中、内关治疗心前区疼痛。配膻中、少泽治疗乳房肿痛及产后突然乳汁不通或乳汁不足。
不 容
部位:
仰卧取穴。在肚脐上6寸,任脉巨阙旁2寸(图19)。
穴释:
不,夫不鸟名,小鸠也;容,容纳。此穴在鸠尾旁接近胃府,能容纳盛受水谷,故名不容。
附注:
针灸:
直刺0.5~1寸;灸3~5分钟。
功能:
调理胃气。
主治:
胸满,胁痛,咳嗽,哮喘,吐血,胃痛,呕吐等。
承 满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上脘旁2寸,不容下1寸(图19)。
穴释:
承,承受;满,饱满。此穴接近胃腑,能承满饮食,故名承满。
针灸:
直刺0.5~1寸;灸3~5分钟。
功能:
调理胃气。
主治:
胃痛,腹胀,胁下肿痛,饮食不下,胃溃疡等。
梁 门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中脘旁2寸,承满下1寸(图19)。
穴释:
梁同粱,谷也;门,门户。此穴在胃脘部,是谷气出入之门,故名梁门。
针灸:
直刺0.5~1寸;灸3~5分钟。
功能:
调理胃气。
主治:
胃痛,腹胀,食欲不振,肠鸣,泄泻,完谷不化,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按语:
梁门为治疗胃病的常用主穴。配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治疗胃痛和胃溃疡。
关 门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建里旁2寸,梁门下1寸(图19)。
穴释:
关,机关;门,门户。此穴在胃底部,是纳谷、消谷、胃气出入之门,故名关门。
针灸:
直刺0.5~1寸;灸3~5分钟。
功能:
调理胃肠。
主治:
腹痛,泻痢,食欲不振,水肿,腹胀,便秘等。
太 乙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下脘旁2寸,关门下1寸(图19)。
穴释:
太,大也;乙,一也,盘曲之象。此穴在盘曲的大小肠之上,故名太乙。
针灸:
直刺0.5~1寸;灸3~5分钟。
功能:
调理胃肠。
主治:
胸满,心烦,腹痛,泻痢,食欲不振,胃肠炎等。
滑肉门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水分旁2寸,太乙下1寸(图19)。
穴释:
滑,光滑;肉,肌肉;门,门户。此穴在腹部滑肉处,是调理胃肠之门,故名滑肉门。
针灸:
直刺0.5~1寸;灸3~5分钟。
功能:
调理胃肠。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天 枢
部位:
仰卧取穴。在肚脐中心旁2寸,滑肉门下1寸(图19)。
附注:
穴释:
天,高上为天;枢,枢纽。《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身半以上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之分也,地气主之。半,所谓天枢也。”此穴在脐旁,居天地二气之间,通于中焦;为水谷之气升清降浊之枢纽,故名天枢。
针灸:
直刺0.5~1寸;灸5~20分钟。
功能:
调理肠胃,行气活血。
主治:
腹痛、胀满,便秘,泄泻,肠鸣,痢疾,水肿,癥瘕,消化不良,阑尾炎,急、慢性肠炎,月经不调,痛经等。
按语:
天枢系大肠之募穴。是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穴之一。配中脘、气海、足三里治疗急、慢性肠炎,腹痛,痢疾和肠麻痹。配外陵、上巨虚治疗阑尾炎。
外 陵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阴交旁2寸,天枢下1寸(图19)。
穴释:
外,外侧;陵,丘陵。此穴在脐旁腹肌隆起如丘的外缘,故名外陵。
针灸:
直刺0.5~1寸;灸5~20分钟。
功能:
理气活血。
主治:
腹胀,腹痛,疝气,阑尾炎,月经不调等。
按语:
外陵配关元治疗下焦虚寒引起的腹胀,腹痛。配天枢、上巨虚治疗肠痈。
大 巨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石门旁2寸,外陵下1寸(图19)。
穴释:
大,高大,大盛;巨,巨大。此穴在脐旁腹肌隆起最高大丰满而有光泽之处,故名大巨。
针灸:
直刺0.5~1寸;灸5~20分钟。
功能:
理气活血。
主治:
肠痈,腹痛,便秘,小便不利,遗精等。
水 道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关元旁2寸,大巨下1寸(图19)。
穴释:
水,水液;道,道路。此穴接近膀胱,有通调水道利尿之功能,故名水道。
针灸:
直刺0.5~1寸;灸5~20分钟。
功能:
通调水道。
主治:
小腹胀痛,小便不利,水肿,腹水,疝气,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等。
按语:
水道,顾名思义能通调水道,有利尿作用。配命门、膀胱俞、中极、水分、复溜治疗膀胱气化失调、小便不利、乳肿、口渴不欲饮水等。配中极、三阴交治疗尿路感染、尿急、尿频。配中脘、水分、气海、足三里、复溜治疗腹水。
归 来
部位:
仰卧取穴。在任脉中极旁2寸,水道下1寸(图19)。
穴释:
归,回归;来,还也。此穴在少腹部,有使不归之气血复来之功,故名归来。
针灸:
直刺0.5~1寸;灸5~20分钟。
功能:
调气活血,培补冲任。
主治:
小腹胀痛,遗精,疝气,阴部肿痛,经闭,白带,月经不调等。
按语:
归来有温经活血的作用。配关元、三阴交用于寒凝血瘀的经闭和盆腔及外生殖器的疾患,虚症加肾俞、关元俞;实证加气穴、中极。
气冲(气街)
部位:
仰卧避开动脉取穴。在任脉曲骨旁2寸,归来下1寸,耻骨上缘(图19)。
穴释:
气,原气、逆气;冲,冲要、冲动。此穴在少腹气街动脉处,是经气通行的重要道路,能治疗疝气、逆气上冲等症,故名气冲。
针灸:
直刺0.5~1寸;灸5~10分钟。
功能:
行气活血,调肝补肾。
主治:
腹痛,疝气,阳痿,阴茎痛,阴部肿痛,月经不调等。
按语:
气冲系足阳明胃经和冲脉之会穴。配关元、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
髀 关
部位:
仰卧屈膝取穴。在大腿根前面,平齐耻骨的横纹中央,两筋间凹陷中(图19)。
穴释:
髀,股骨;关,关节。此穴在股骨关节处,下肢运动亦随之活动,故名髀关。
针灸:
直刺1~2寸;灸3~5分钟。
功能:
舒筋活络。
主治:
腿膝肿痛,不得屈伸,下肢麻痹、瘫痪等。
伏 兔
部位:
仰卧或正坐屈膝取穴。在髌骨(膝盖)外上缘上6寸起肉处(图19)。
穴释:
伏,潜伏;兔,动物。此穴在膝上,腿膝伸直绷紧,肌肉隆起,形如兔伏,故名伏兔。
针灸:
直刺1~2寸;灸3~5分钟。
功能:
疏经活络。
主治:
荨麻疹,脚气,腿膝冷痛,下肢麻痹等。
阴 市
部位:
仰卧或正坐屈膝取穴。在髌骨(膝盖)外上缘上3寸(图19)。
穴释:
阴,阴寒;市,集市。此穴在足阳明经,是寒湿阴气聚集与治疗之处,故名阴市。
针灸:
直刺1~1.5寸;灸3~5分钟。
功能:
疏经利节。
主治:
消渴,腿膝肿痛,下肢麻痹,脚气等。
梁 丘
部位:
垂足取穴。在髌骨(膝盖)外上缘上2寸(图19)。
穴释:
梁同粱;丘,丘陵。此穴在膝上,腿膝伸直绷紧,肌肉隆起状如梁丘之处,故名梁丘。
针灸:
直刺1~1.5寸;灸5~10分钟。
功能:
疏肝和胃,通经活络。
主治:
胃痛,腹胀,胃酸过多,腿膝肿痛,下肢麻痹等。
按语:
梁丘系足阳明胃经之郄穴。与足三里同是治胃病的有效常用穴,但梁丘擅长治疗胃酸过多,足三里擅长治疗胃酸缺乏。配中脘、内关、公孙治疗胃酸过多和胃溃疡。
犊 鼻
部位:
屈膝垂足取穴。在髌骨(膝盖)前外侧凹陷中(图20)。
穴释:
犊,小牛;鼻,鼻子。此穴在膝下外膝眼状如牛鼻之处,故名犊鼻。
针灸:
向血海斜刺1~1.5寸;灸10~15分钟。
功能:
通利关节。
主治:
脚气,膝关节肿痛、麻木、屈伸不利等。
按语:
犊鼻因于髌骨韧带外侧之深陷中,形似牛犊鼻孔故名。亦称外膝眼。为治疗膝关节疾患的主穴。配鹤顶、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治疗膝关节炎。
足三里
部位:
屈膝垂足取穴。在犊鼻下3寸,大骨(胫骨脊)外缘凹陷中(图20)。
穴释:
足,下肢;里,里程。一里为1寸。此穴在膝下3寸,故名足三里。
针灸:
直刺1~1.5寸;灸10~15分钟。
功能:
调理脾胃,疏通经络,镇痉止痛。
主治:
胃痛,腹胀,胃酸缺乏,呕吐,泻痢,肠鸣,便秘,消化不良,水肿,神经衰弱,急、慢性胃肠炎,下肢肿痛、麻痹,痹症,瘫痪等。
按语:
足三里系胃经之合穴。主治范围很广,为四总要穴之一。是治疗胃肠疾患的常用穴。配中脘治疗急、慢性胃痛,常获显效。配中脘、天枢、气海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病。配环跳、阳陵泉、悬钟治疗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风湿痹症等。30岁以上的人,常灸此穴,可以保健。
上巨虚
部位:
屈膝垂足取穴。在足三里下3寸,筋骨之间凹陷中(图19)。
穴释:
上,上端;巨虚,巨大空虚。屈膝垂足,此穴在胫骨外缘,长条肌肉巨大空隙上方,故名上巨虚。
针灸:
直刺1~1.5寸;灸5~10分钟。
功能:
调理肠道,疏经活络。
主治:
胃痛,腹痛,腹胀,便秘,痢疾,肠痈,消化不良,结肠炎,下肢肿痛、麻痹、瘫痪等。
按语:
上巨虚又名上廉,系大肠之下合穴。是治疗肠道疾病的主穴。配天枢治疗结肠炎引起之急性腹痛。配天枢、内关、曲池、公孙治疗痢疾、腹胀、腹痛。
条 口
部位:
垂足取穴。在上巨虚下2寸,筋骨之间凹陷中(图19)。
穴释:
条,狭长为条;口,缺口。屈膝垂足,此穴在胫骨外缘,长条肌肉如口状的凹陷中间,故名条口。
针灸:
直刺1~1.5寸或透承山;灸5~10分钟。
功能:
疏经活络。
主治:
腹痛,肩关节周围炎,下肢肿痛、麻痹等。
按语:
条口常用于小腿部外经病,其远距离治疗的特点是:能缓解肩关节周围的肌肤挛痛。配肩髃、肩髎,天宗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下巨虚
部位:
垂足取穴。在上巨虚下3寸,筋骨之间凹陷中(图19)。
穴释:
下,下端;巨虚,巨大空隙。屈膝垂足,此穴在胫骨外缘,长条肌肉巨大空隙下方,故名下巨虚。
针灸:
直刺1~1.5寸;灸5~10分钟。
功能:
疏经活络,调理胃肠。
主治:
胸胁胀痛,泻痢,急、慢性肠炎,下肢肿痛、瘫痪等。
按语:
下巨虚又名下廉,系小肠之下合穴。是治疗下腹部疼痛的主穴。配中脘、关元能增强小肠的分清降浊作用,治疗消化不良的水泻。配天枢治疗急性肠炎。
丰 隆
部位:
仰卧或垂足取穴。在外踝尖(上8寸)与膝窝外面横纹之间,大骨(胫骨)外约二横指两筋间隙中(图20)。
穴释:
丰,丰满;隆,隆起。此穴在胫骨外侧肌肉丰满隆起之处,故名丰隆。
针灸:
直刺1~1.5寸;灸5~10分钟。
功能:
祛痰降逆,疏经活络。
主治:
头痛,目眩,癔病,精神病,癫痫,咳嗽,哮喘,腹痛,痢疾,便秘,下肢肿痛,中风,瘫痪等。
按语:
丰隆系胃经之络穴,别走足太阴脾经。长于降逆祛痰,凡呼吸系统疾患痰多者必加丰隆。配曲池、内关治疗高血压。配膻中治疗癫痫。
解 溪
部位:
仰卧取穴。在脚腕前面(脚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正中,两筋间凹陷处(图20)。
穴释:
解,解脱;溪,水沟。此穴在足腕关节两筋间似溪的凹陷中,系,解鞋带处,故名解溪。
针灸:
直刺5~8分;灸5~15分钟。
功能:
通调肠胃,舒筋利节。
主治:
头痛,面肿,腹胀,便秘,踝关节炎,足腕下垂、肿痛,下肢麻痹等。
按语:
解溪系胃经之经穴。主要用于踝关节疾患。配丘墟、商丘治疗踝关节痛。
冲 阳
部位:
垂足避开动脉取穴。在解溪前1寸,足背动脉凹陷中(图19)。
穴释:
冲,冲动、冲要;“阳”,阳经。此穴在足背高骨动脉处,是胃气运行的重要通道,故名冲阳。
针灸:
直刺2~3分;灸3~5分钟。
功能:
健脾利湿,疏风通络。
主治:
头面浮肿,牙痛,口眼斜,水肿,胃痛,腹胀,不思食,精神病,足背肿痛,足麻、无力等。
按语:
冲阳系胃经之原穴。配中脘、足三里治疗胃痛。
陷 谷
部位:
垂足取穴。在足背内庭后约二横指,第二、三跖趾关节凹陷中(图19)。
穴释:
陷,凹陷;谷,山谷、空洞。此穴在第二、三跖趾关节后凹陷处,故名陷谷。
针灸:
直刺3~5分;灸5~10分钟。
功能:
健脾利湿,疏风通络。
主治:
头面浮肿,水肿,腹痛,脚背肿痛,足麻、无力等。
按语:
陷谷系胃经之输穴。配下关、颧髎治疗面部浮肿。
内 庭
部位:
仰卧或垂足取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缝纹头后凹陷中(图20)。
穴释:
内,里边;庭,庭室。此穴在二、三趾间如内室的凹陷处,故名内庭。
针灸:
直刺3~5分;灸5~10分钟。
功能:
调理胃肠,祛风活络,清热镇痛。
主治:
胃痛,腹胀,痢疾,便秘,肠痈,牙痛,龈肿,口眼斜,鼻衄,喉痹,脚背红肿疼痛等。
按语:
内庭系胃经之荥穴。配颊车、地仓,下关治疗口眼斜。
厉 兑
部位:
伸趾取穴。在足二趾外侧趾甲角外约1分(图19)。
穴释:
厉,月在戊为厉,胃属戊土;兑,为正西属金。此穴是足阳明经之井属金,故名厉兑。
针灸:
斜刺1~2分或点刺出血;灸3~5分钟。
功能:
清热利湿,通调肠胃。
主治:
胸满,胃痛,腹胀,水肿,便秘,鼻衄,喉肿,尸厥,口噤,晕厥,热病汗不出,黄疸,足痛,趾肿等。
按语:
厉兑系胃经之井穴。配合谷、风池治疗热病汗不出。配十宣、人中治疗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