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睡眠研究会继续教育培训教程:睡眠医学新进展
- 张斌
- 1470字
- 2020-08-29 07:10:35
一、失眠的概述
失眠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于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疲乏、情绪低落或激惹、各种躯体不适、认知功能损害等)的一种主观体验。导致失眠的病因很多,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
应激反应包括工作压力、劳累、与同事及上级的关系、经济压力、父母及子女的关系、夫妻关系等。
嘈杂的环境、噪音、光照、环境变化等。
饥饿、饱食、疲劳等。
焦虑、抑郁、紧张、躁狂、精神分裂症。
酒精、咖啡、药物依赖等。
夜班、跨时区旅行、倒班。
如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脑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哮喘、疼痛等。
日间休息过多、运动过少、夜间过度兴奋、夜间喝茶、喝咖啡、饮酒等。
完美主义、强迫性格、争强好胜等。
失眠是由易感因素、促发因素、恶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包括生物学、心理因素、家族遗传。
社会不良刺激因素、生活应激、疾病等。
在床上从事非睡眠活动、长时间卧床、作息不规律等。
失眠病史采集和其他疾病类似,首先了解失眠的诱因及导致失眠的应激事件,其T次回顾过去2~4周总体睡眠状况,包括失眠的表现形式(入睡困难、夜间频醒还是早醒)、作息规律(上床时间、入睡时间、觉醒时间、起床时间),还要询问日间的功能状态,是否存在白天的精神状况不佳(抑郁心境、情绪低落、紧张不安、不能静坐、肌肉紧张、疲乏无力等)和躯体不适(消化系统:恶心、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呼吸系统: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哮喘等;心血管系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发作性高血压等;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头昏等)。其次针对既往疾病进行系统回顾(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是否存在其他睡眠障碍疾病(包括日间嗜睡,睡前存在肢体不适感,需要活动肢体才能缓解,睡眠中存在腿部抽动、睡眠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的异常行为、夜间噩梦及拳打脚踢等),回顾既往所服药物,以及失眠家族史、个人经历、婚育史等。同时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常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心理状况检查等。
失眠的辅助检查常常分为失眠的主观评估以及客观评估。主观评估包括:睡眠质量量表,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爱波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情绪筛查量表,如9条目简易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7条目广泛性焦虑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等。
客观评估包括多导睡眠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体动记录仪等。多导睡眠监测可以评价失眠程度及鉴别其他睡眠障碍诊断,如周期性腿动、REM睡眠行为障碍、睡眠呼吸障碍、主观性失眠等。失眠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表现为睡眠潜伏期≥30分钟,入睡困难;睡眠总时间<390分钟,睡眠时间不足;觉醒次数≥2次或觉醒总时间≥40分钟,睡眠不实。浅睡眠占总睡眠时间(TST)的百分比>60%或深睡眠占TST百分比<10%或REM期睡眠占TST的百分比<20%,表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MSLT可以用于发作性睡病和日间思睡的鉴别和评定。体动记录仪可以提供睡眠与觉醒期运动模式的客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