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丘脑前核

一、解剖

丘脑前核(ATN)位于丘脑前核群,属于联络性核团,参与Papez’s环路的构成并且涉及记忆通路。它的传入纤维主要从海马和内嗅皮质经穹隆和乳头体而来,传出纤维主要投射到扣带回,再通过扣带回到边缘结构和新皮质,包括顶叶和岛叶后部,以及颞叶等广泛区域。因此,认为刺激相对较小的ATN能够影响到皮质和边缘系统广泛区域的电生理活动,进而减少癫痫发作的可能。

二、定位

根据解剖图谱与国外相关文献,确认靶点位置为AC-PC中点(MCP)上12mm,旁开5mm,前2mm。Vibhor Krishna等指出刺激有效的靶点坐标为:X=7mm(AC旁开),Y=14mm(AC向后),Z=-12mm(AC向上)。主要定位在AN的前腹侧亚区,其紧贴乳头丘脑束(mammillothalamic tract,MT)进入AN的后上方。因此,建议将MT作为直接定位AN的新的内部标志。Siew-Na Lim等指出因为ATN的长径约为6mm,设计路径,将触点总长10.5mm的电极(Medtronic3387)下端1~2个触点植入丘脑背内侧核(dorsalmedian nucleus of the thalamus,DM),上端2~3个触点植入ATN。而Vibhor Krishna等指出将下端2个触点植入DM,最上端的1个触点植入ATN的边界(图5-6)。
图5-6 DBS术后复查颅脑MRI
分别为轴位(A)、冠状位(B)和矢状位(C),白色箭头所指为电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