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
- 沈玉芹 张健
- 1602字
- 2024-11-28 17:59:51
三、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的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的运动康复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康复师,对体育锻炼者或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type)、运动强度(intensity)、运动时间(time)及运动频率(frequency),并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肌肉运动具有两大特性:机械性和代谢性,机械性又分为动力和静力,代谢分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动力运动可使四肢运动,而静力运动不产生四肢运动。大多数运动既包括动力与静力的运动,同时也包括有氧和无氧运动,主要是哪类占主导,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动力性的有氧运动是耐力运动,耐力运动能最大限度增加运动者的最大摄氧量(VO2max),即大量肌肉群交替收缩和舒张(与抗阻运动和等长运动不同),如:步行、跑步、游泳、登车和爬楼梯等。
其他运动有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抗阻运动即重复运用低中度阻力而进行活动,常需借助于一定器械,虽然抗阻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作用较耐力运动小,但能改善患者力度和可能增加患者肌肉体积及基础代谢率。柔韧性运动主要通过牵拉肌肉群而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运动顺利进行,常在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阶段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倾向于选择可以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辅助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等。
(一)有氧运动
1.概念
是指增加氧气输入与运送为主要目的的耐力运动,在整个有氧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减少体内脂肪,增加骨骼密度,改善心理平衡程度。从生物化学角度看,有氧运动是机体氧代谢效率最高的运动。
2.种类
步行、快走、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爬楼梯、跳健身舞、跳绳或做韵律操等等。有氧运动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和持续、时间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式。
(二)抗阻运动
1.概念
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阻力的大小根据肌力而定,以经过用力后能克服阻力完成的运动为度。
2.种类
分为等张运动、等长运动和等速运动。等张运动(动力性运动)应用较多,阻力可由器械(如哑铃、沙袋、弹簧、弹力带、橡皮筋等)进行,也可由他人、自身的健肢提供阻力(俯卧撑、下蹲起立、仰卧起坐)。等长运动(静止性运动)指肌肉静态收缩,不引起关节活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训练方式。等速运动是指保持恒定运动速度的肌肉抗阻训练方法,是由专门器械设定(等速运动仪)使肌肉保持适宜的速度进行训练。
(三)柔韧性运动
1.概念
训练各肌肉、关节、韧带等组织的伸展活动能力和弹性的运动。柔韧性运动主要通过牵拉肌肉群、韧带而提高关节的活动范围,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柔韧性,从而提高运动幅度、动作速度、动作力量以及完成一些难度动作和高质量动作的基础,同时减少运动性损伤。
2.种类
包括动力拉伸和静力拉伸两种方法。动力拉伸法是指通过多次重复某一动作的拉伸方法。静力拉伸法是指通过缓慢的动力拉伸,将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拉长,并停留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这两种方法均可采用主动拉伸和被动拉伸。主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借助自身的重力或力量拉伸。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依靠外力的拉伸。在训练过程中,通常是把动力拉伸法和静力拉伸法、主动拉伸法和被动拉伸法结合起来运用。
传统的拉伸技术有三种:弹震伸展、静力拉伸、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牵伸。弹震伸展是通过弹跳运动来拉伸肌肉的活动度;静力拉伸是通过缓慢的动力拉伸;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牵伸是指身体部位已经移动至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时,在外力的帮助下被移动到更远的位置,运动员训练时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