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从上古文化到中古文化的特变期——春秋时代

封建社会之破裂

古代封建式的社会到了周朝中叶,可算发达到了顶点,以后就渐渐往崩坏走了。周夷王以后,政治上的现象一天坏一天,古代淳朴的农业社会至此也渐渐崩裂而商人渐渐得势起来,外面的诸侯也都逐渐跋扈不听中央命令了。这种情形在《诗经·小雅》里表现得最真切。社会到了这种情形,势非改造不可,故经外患一逼迫,立刻便从西周的宗法社会转变成东周的宗法社会与自由竞争的过渡期了。

春秋以前中国境内民族分布之情形

从战国以后,中国古代的文化忽然会光华灿烂起来,其最大的原因便在许多异民族的调和。当尧舜时代所谓真正中华民族之根据地不过山西西南部一带,此外四周之地仍然都是异民族的势力。到夏末商初,商人以东方民族代夏而兴,于是河南全省始开化。到周灭商之后,分封宗亲于山东、河南二省,尤以山东之齐鲁两国,影响最大,故到春秋初叶,山东全省除了半岛一部分外,可算完全开化了。但其他各地仍然是异民族的势力。直隶和山西的中部,有一种民族叫做狄的,分建了许多国;陕西的北部,则有一种民族叫做戎,也分建了许多国;长江流域则有楚国及其他蛮夷小国;淮水流域也仍是东夷族的势力范围;直隶的北部一直到辽东,则为东胡族的势力范围,当时谓之山戎。江苏和浙江的吴越两国,那时尚未通中国,此外珠江流域及四川、蒙、藏、新疆等区域更是与中国绝无关系了。春秋二百多年的最大成绩便在将这许多异民族逐一吸收进来,给后来造成一个统一中国的基础。

北方民族之同化

对于北方民族之同化,要算晋国的功劳最大。晋是周朝的本家,起初本不算强国。到晋献公时代东西征讨,吞并许多小国,国势骤然强盛起来。他的儿子晋文公战胜了当时最强的敌人楚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从此以后晋国继续做中原的霸主凡二百年。晋国因为处在北方,所以与狄人接触甚多。狄人本是古代最强悍的民族,黄帝时代的獯鬻,西周时代的玁狁,大约都是同种。到春秋初年分为白狄、赤狄两种。白狄分布在直隶中部,赤狄分布在山西东南部。春秋初年白狄的势力最强,灭卫,侵邢,势力侵及河南和山东。幸有大政治家管仲出来帮助齐桓公打败了狄人,救了诸小国的危机。从此便创立了霸主的制度。所以需要霸主的缘故,也就是因为异民族的势力过强,中国列邦分散,非有统一的领袖出来,不能联合抵抗的。齐国虽然一时战败了狄人,但因他本身实力有限,所以管仲一死,齐国便衰了。幸而接着就有晋国代兴。晋国的实力比齐国充足,又继续做霸主二百年,和狄人死命地争持。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用阴谋灭了赤狄的大国潞,山西中部南部从此完全开化。后来晋国的势力一天扩张一天,直隶南部的狄人也都被他剪除净尽,最后到战国初年,只剩下一个白狄的大国名叫中山的,苟延残喘了。中山后为赵国所灭,北狄从此完全同化于中国了。

西方民族之同化

西方民族总名叫做戎,也分成许多小国家。

周朝起自西方,大约也和这些种人相距不远。周初国势尚强,故戎人不敢发动,到西周末叶,政治腐败,戎人遂渐渐强盛起来。最后有一个最强的部落犬戎,攻破了周的都城镐,杀了西周最后的君主幽王,幽王的儿子平王东迁洛邑,陕西周朝旧地遂尽为戎人所占,幸而当时有个小国名叫秦的,屡代周力战戎人,逐渐扩张领土,成了一个大国。到秦穆公出来,灭了戎人的二十国,称霸于西戎。从此陕西中部逐渐开化。但到战国中叶,戎人还有几个强国,如义渠之戎之类,最后也是被灭于秦的。

南方民族之同化

这里所谓南方民族,是单指长江中流一带的民族的,本来据《诗经·召南》上考察起来,当商朝末年,汉水流域之一部,即今河南西南部已经开化了。周朝初年将他的本家分建了许多小国于河南南部,也是借以钳制南方异民族的意思。不料这一般姬姓小国里,没有一个争气的,结果竟让南方民族中一个国家名叫楚国的强盛起来。楚的强盛始于西周末叶,到春秋初年遂自称王,将汉水一带的姬姓小国吞灭殆尽,当时与狄人同为中国之大患。幸管仲出来,实行尊周攘夷政策,将楚国北上之势挡住。晋国创霸以后,屡次领袖中原诸侯与楚争衡,虽然互有胜败,然楚国毕竟不能再向北扩张势力了。到春秋中叶以后,楚国因为与中原诸侯接触频繁的缘故,也就渐渐同化于中国,不复有异族的意识了。到了战国,湖北一省便完全成了中国的一部分,而有很高的文化表现出来了。

东南民族之开化

东南民族即在今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之地,其中种族颇为复杂。大约安徽及江苏北部的淮水流域为一种人,此种人与商朝有关系,经西周屡次的剿除,势力大杀,故到春秋初年,这种人竟无显著的国家,也无高尚的文化。楚国强盛之后,全服于楚。后来吴越两国也曾都征服过这些地方,但终久还是属楚的时候多。江苏南部及浙江北部,太湖流域在春秋末年兴起一个国家,名叫吴国。他们自称是周朝的本家泰伯之后,恐不足信。这种人开化最快,强得也最快,对于牵制楚国的势力上很有大影响。但亡得也很快,不久便为他的南邻越国所灭。越国是占据浙江钱塘江东的一个小国,吴强时曾服属于吴,不久即灭吴而称霸于中国。但衰得也很快,战国中叶为楚所灭,其遗民族分布于浙东及福建,都自称越后。

东北民族之同化

东北民族在春秋时代与中国接触较少,只有春秋初年曾有一种山戎侵入燕国,燕国是今京兆附近的一个小国,当时求救于齐,齐桓公出兵打败了山戎,将所得的地方尽送与燕国,到战国时代,燕才强盛起来,列于七雄之一,以后屡次与当时东北最大的异民族东胡争持,扩地至辽河以西,对于开化辽河流域影响颇大。

异民族同化以后之影响

这种民族的同化大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中国人用武力去征服他们,一种是他们慕中国文化之高而自行归化。春秋时代这两种方法都采用的。所以在春秋初年,中国民族的势力还不过河南、山东二省,及山西之一部,到春秋末年,湖北、安徽、江苏、陕西、山西、直隶就完全都开化了。这种开化对于文化上自然不能说没有影响。尤以南方及东南民族之归化影响最大,因为南方及东方民族在古代本有相当的文化,一经与中国文化混合,遂产出战国时期道家阴阳家的哲学,和齐楚诸国的文学来。

封建制度之破裂

封建制度本不是个长治久安的制度,无论在何时,封建制度之下总是不能彼此相安无事的。

不过夏商两代中央政府软弱的时候,虽然诸侯事实上也不免互相侵伐,不过一则史籍无征,二则彼时封建制度尚未到终局破裂的时候,故无关重要。唯春秋的二百多年中则为封建制度之根本破裂的时代,故较堪注意。春秋二百五十二年之中,始则诸侯背叛天子,继则世卿叛国君,终则陪臣背叛其主人,以下犯上之事层见迭出,封建制度之不能维持权威,可以想见。到韩赵魏三家篡晋以后,进入了战国时代,封建制度便完全消灭了。

贵族政治之失势

春秋时代仍是贵族政治鼎盛时代,列国的执政者,如晋之六卿,齐之高国,鲁之三桓,郑之上穆,都是贵族。这些贵族有的是与国君同姓,有的是与国君异姓,他们的参预政治都带有世袭的权力,后来渐渐比国君的权柄都大了。不过到了春秋末年,这些世卿的权力也渐渐被他们的家臣夺去了。结果政权逐渐的下移,逐渐的分裂,便给平民以抬头的机会。加以孔丘等一辈人出来,提倡自由讲学的风气,平民的智识渐渐增高,便开了战国时代布衣卿相之端了。

宗法社会之崩坏

三代以来,到周朝初年造成的一种宗法的社会组织,到此也渐渐崩坏了。春秋时代宗法社会的权威还存在,大家对于“礼”也很讲究,列国君主及卿大夫之酬酢交际,尤重视礼的遵守与否。不过同时弑君、弑父,及一切与宗法社会相反对的事体,也层出不穷,可见事实上宗法社会已行不通了。到了春秋末年,便几乎完全崩坏,虽有大哲学家如孔丘等想出来挽回这个趋势,也无能为力了。

农业经济的破坏

三代的主要生产是农业,这是我们所知的。春秋时代仍然以农业为主要生产,不过因战争及交通等关系,旧日的井田制度当然维持不下去,土地渐渐成了私人所有,自由农业和自由商业制都盛行起来。处于中原的周郑两国,其商业最为发达。不过就大体上言之,还没有战国时代的茂盛。

文化之转变期

总而言之,春秋时代可以视为上古社会到中古社会的一个大转变期。春秋初年的社会和春秋末年的社会,截然不同。我们幸而对于这一部分的历史,尚有《春秋》三传[25]及《史记》等书可根据,故对于这种转变的情形比较知道的多些,就此研究起来,是非常有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