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森颂
-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研究中心
- 1743字
- 2021-03-26 07:12:37
一、关于诗集的特色
在搜集、整理全部诗词及编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既非常欣喜又不无惊讶地发现,这些诗词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1.体量丰富,内容厚重。截至目前,我们共搜集到关于钱学森的各类诗词600多首。经过仔细遴选,本着“去粗取精、优中选优”的原则,最终收入本诗集的,共448首(阙),其中第一编《古韵新风》(古体诗类)319首,第二编《长吟短咏》(古体词类)79阙,《时代放歌》(新体诗类)50首。在内容上,举凡钱学森的人生历程、科学成就、精神风范、爱国情怀等方面,均有涉猎,可谓面面俱到、应有尽有。比起传统的报道类文章而言,诗词对于人物的呈现更富有人文内涵和文化气息,古韵浓郁、格调高雅、富有品味,艺术想象力丰富,读来能让人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
2.来源广泛。共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下文称我馆)馆藏,是经钱学森生前收阅、认可、珍藏的遗物,依托文献、实物而存在,且其中绝大多数为首次公开,弥足珍贵;二是公开出版物,包括各类诗词集、著作、报纸、杂志等;三是我馆征集的诗词作品,即我们于2016年8月开展的“关于面向社会征集歌颂钱学森诗词征集活动”应征诗词(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入编);四是作者为本诗集出版而专门创作的作品;五是特约稿件,即我们向具有代表性身份的部分作者邀约为本诗集创作的稿件,如钱学森原秘书李明、《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副组长王春河等;六是网络作品,即通过互联网检索获得的诗词(佚名作品多属此类)。这六个方面几乎包括所有可以查找、利用的资源,也基本代表了所有诗词的采集渠道。
3.时间跨度大。从钱学森回国伊始,直至钱学森诞辰105周年,搜集的诗词时间跨度长达60余年(诗集收录的最早一首作品是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于1956年《赠钱学森》一诗)。钱学森作为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人民科学家、战略科学家于一身的标杆性科学巨匠,是诗词创作重要而恒久的对象。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今天,对他的爱国情怀、丰功伟绩、精神风范、人格魅力等,怎么颂扬都不为过,怎么讴歌都不过时。这本诗集主要体现了歌颂钱学森诗词的三个创作高峰:一是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成功、钱学森退出国防科研领导岗位,即20世纪80年代初,此时的诗词以歌颂钱学森的丰功伟绩为主;二是2009年钱学森逝世之际,此时的诗词以缅怀纪念,歌颂钱学森的爱国情操、精神风范为主;三是钱学森诞辰纪念日尤其是100周年及105周年之际,此时的诗词以回顾钱学森的辉煌人生历程、全方位歌颂已成为历史伟人的钱学森为主。
4.作者群体大。经初步统计,诗集共收录370余位作者的作品。这些作者无论在区域分布、行业归属,还是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分布范围均非常广泛:既有钱学森身边工作人员、学术同行,也有航天、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既有钱学森工作中的领导和同事,也有他读书时的老师和同学,还有他的学生和下属;既有部队、文化系统的诗词创作者和诗词理论工作者,也有厂矿、企业的普通职工;既有文化素养、学历层次都很高的专业作家、大专院校教学与科研人员,也有在校大中小学生;既有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也有草根阶层的老百姓,甚至地地道道的农民;既有年近期颐的老同志,也有年方及笄的“孩子诗人”;既有全国各地(几乎涵盖所有省份,包括香港地区、台湾地区)的作者,也有来自马来西亚等地的海外华人华侨。如此等等,集中体现了人民的代表性。
5.体裁多样。在我们所搜集的作品中,就体裁而言,包括古体诗、现代诗、词、曲、赋、楹联、散文等多种形式。为便于分类,我们只选取了诗词类作品,分为古体诗、古体词、新体诗三大类,并设置相应栏目。在数量上,古体诗为主体,包括七律、七绝、五律、五绝及古风、新韵等各类体裁。
6.感情真挚,深切动人。诗词是最能触及人们心灵,最能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最能为公众接受的思想表达方式之一。我们所搜集的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度作者的诗词,无不折射出各行各业的人对钱学森发自肺腑、出乎真情的高度赞誉、热情颂扬、深切爱戴和崇高敬仰,读来不由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呼应。从这些诗词中,我们不难发现,钱学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中国科学殿堂里经久不息的最强音符,成为引领和推动新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