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世界(2012年6月)
- 《科幻世界》杂志社
- 1120字
- 2020-06-25 04:36:07
技术壁垒
《三体》系列的另一个名字是“地球往事”,可以看做是地球人劫后余生的回忆录。以地球人的视角写太空,受认知所限,存在地球人无法超越的技术壁垒。靠这种方式,大刘小心翼翼地保持自己“硬科幻作家”的身份,尽量不越出主流科学的雷池,比如空间曲率驱动不超越光速(这与科幻中流行的超光速曲速引擎不同)、没有真正出现反重力等。
在“万有引力”号与“蓝色空间”号的星际追逐中,二者与地球渐行渐远,直至失去实时通信(《三体III》115页)。不要小看这个实时通信,三体人使用量子纠缠技术通过智子可以实时监控人类言行,而脱离母星的两艘人类飞船在精神上切断了与人类文明的联系,被迫成为非人的第一代宇宙人类。
在《三体II》的结尾处,地球上出现了反重力的引力波天线(《三体II》468页)。根据阿西莫夫在短篇科幻小说《台球》中的推断,如果某个方向的引力可以被屏蔽,物体将受到其余方向宇宙内所有物质的吸引,瞬间达到光速。也就是说,如果真能实现反重力技术,那么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光速飞船的推进方式,或者一种光速打击的武器。这样看来,人类与三体人的技术差距大大缩短了。
大刘及时注意到这一点,在《三体III》中,反重力的引力波天线被进一步描述为“磁悬浮圆柱体”(《三体III》144页)。当程心在冬眠苏醒后听到属于古代技术的直升机轰鸣声时,大刘解释道:“此时人类虽已掌握了反重力,但因能耗巨大而无法投入实用,所以大气层内的飞行器大部分仍是传统旋翼式的。(《三体III》172页)”看来,人类还是没能真正掌握不属于他们的高技术。
但百密一疏,书中还是出现了作者也无法解释的神技——太空气闸。
程心打了个哆嗦,并非仅仅因为冷,而是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竟完全暴露在太空中!但周围的空气和大气压是实实在在的,还能感到阵阵寒风。看来,程心曾看到的在非封闭的太空环境中保持大气压的技术进一步发展,已经能够在全开放的太空生成大气层了!(《三体III》355页)
这种气闸是《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等太空科幻片的标准配置。如果没有这种气闸,小飞船在太空母舰上的降落,将是类似对接的“停靠”,而不是“入港”,小飞船上的人员也必须通过密封通道进入母舰。这样一来,太空入港的精彩场面将大打折扣。但怎样在真空的一侧保持空气层而不逸散呢?科幻片的编剧懒得解释,《三体》的读者也可以自行推敲。
大刘的美学偏好反映在书中:飞船的冬眠室内采用不锈钢和铝合金(《三体III》347页),太空电梯终端大厅也由不锈钢和铝合金构成(《三体III》236页)……这些太空设施散发着20世纪工业文明的冰冷味道,却与锱铢必较的太空标准格格不入。其实太空城和飞船的材料完全可以使用塑料,这可以用从木星或土卫六上获取的有机原料制取。如果使用从镍铁小行星上开采的沉重金属,运输及提炼成本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