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蠕虫虫卵培养及幼虫分离技术

【实验目的】

掌握蠕虫虫卵培养及幼虫分离技术,认识常见线虫幼虫和吸虫毛蚴等蠕虫幼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

1.蠕虫虫卵培养技术。

2.毛蚴孵化技术。

3.幼虫分离技术。

【材料与设备】

载玻片、盖玻片、平皿、培养皿、镊子、烧杯、放大镜、漏斗、漏斗架、胶帽吸管、试管、玻璃管、玻璃棒、滤纸、纱布、脱脂棉、40~60目铜筛、三角烧杯、胶塞、长颈平底烧瓶、贝尔曼装置(乳胶管两端分别连接漏斗和小试管)、普通温箱、光学显微镜等。

【操作与观察】

一、蠕虫虫卵培养技术

有些蠕虫虫卵(如圆线目大部分线虫)在形态上非常相似,难以鉴别,需要在外界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第三期幼虫的培养,然后根据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从而达到确诊或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

操作方法:取适量新鲜粪便置于培养皿(底部加一张滤纸)内,加水调成硬糊状(如粪便稀则不必加水),塑成半球形,顶部略高出培养皿,加上皿盖,使粪便与皿盖接触。然后置于25~30℃温箱内培养,注意保持培养皿内湿度(保持滤纸潮湿状态)。经7~15d后,多数虫卵即可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图2.1),并集中于皿盖上的水滴中,将幼虫吸出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用显微镜检查。

图2.1 马属动物圆线虫第三期幼虫(引自秦建华、李国清,2005)

1.马圆线虫2.普通圆线虫3.无齿圆线虫4.小型圆线虫

二、毛蚴孵化技术

毛蚴孵化法是目前我国疫区检查家畜血吸虫的主要方法,也是国家考核达标验收时规定的检查方法。其原理是将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孵化,毛蚴孵出后,借着毛蚴向上、向光和向清的特性,进行观察,做出诊断。该法具有样本采集方便、方法成本低、检查结果可靠等优点。

1.顶管孵化法(图2.2):取粪便50~100g,放入烧杯内用玻璃棒捣碎,加清水250~500mL,搅拌均匀,通过40~60目铜筛滤入另一烧杯内,加水至九成满,静置沉淀(每次约30min),之后将上清倒掉,再加清水搅拌均匀,沉淀,如此反复操作3~4次。然后将反复淘洗的粪渣倒入三角烧瓶,加入25℃的温水,塞入中央插有玻璃管的胶塞,其中加水量以插入的玻璃管内露出一段水柱为准。最后放入25℃温箱中孵化,孵化30min后开始用放大镜观察水柱内是否有毛蚴,如没有,则每隔1h再观察一次,直到发现毛蚴即可停止孵化。

图2.2 顶管孵化法装置(引自Yang,2005)

2.棉析法(图2.3):取50~100g粪便,经上述方法反复淘洗、沉淀、换水后(不淘洗也可),将粪渣移入500mL的长颈平底烧瓶内,然后加入25℃的温水,瓶口塞入薄层脱脂棉,加水至棉层上方10mL左右,最后置于25℃温箱中孵化。孵化半小时后开始用放大镜观察棉层上面水中是否有毛蚴,如没有,则每隔1h再观察一次,直到发现毛蚴即可停止孵化。

图2.3 棉析法装置

1.清水层2.脱脂棉3.浊水层4.粪渣

样品孵化后,经1、3、5h各观察1次,检查有无毛蚴的出现。毛蚴的观察应在光线明亮处衬以黑色背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毛蚴为淡白色、折光性强的菱形小虫,多在距水面4cm的水内呈平行或斜行方向做直线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毛蚴呈前宽后窄的三角形,前端有一突起,周身有纤毛(图2.4)。观察时应注意与水生动物相区别。

图2.4 血吸虫毛蚴

三、幼虫分离技术

幼虫分离技术通常采用贝尔曼幼虫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多数线虫幼虫受重力作用而不能移动,在一个没有表面张力的水体内会逐渐下沉的特点。贝尔曼法可用于分离和浓集粪便、组织碎片和土壤样品中的线虫幼虫。

操作方法:首先连接贝尔曼装置(图2.5),即用一根乳胶管两端分别连接漏斗和小试管,然后置于漏斗架上。将粪便样品(5~15g)捣碎,放置于一个滤茶器或包裹于粗棉布内,然后在漏斗里加入温水。温热可以刺激幼虫的活力,许多幼虫就会来到粪团的表面并分离,向下流至弹簧夹处。在严重感染情况下,大约经一个小时后幼虫便可移至水滴中。但是当只有少量幼虫存在时,必须将贝尔曼装置放置过夜再进行观察。如果取1滴以上的水进行检查,有必要对样品进行离心,去上清,然后用吸管吸取一滴管底的沉淀物进行镜检。目前,许多学者对该技术进行了优化和改良,但基本原理相同。

图2.5 贝尔曼幼虫分离装置(引自鲍曼等,2013)

线虫幼虫的形态见图2.6。

图2.6 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10×10)(引自刘敏,2008)

【注意事项】

1.虫卵培养法:在虫卵培养过程中,应使培养皿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2.毛蚴孵化法:被检粪便务必新鲜,不可触地污染;洗粪容器不宜过小,免得增加换水次数,影响毛蚴早期孵出;换水时要一次倒完,避免沉淀物翻动,如有翻动,须等沉淀后再换水;孵化用水一定要清洁,自来水须放置过夜脱氯后使用;所有与粪便接触过的用具,须清洗后再沸水烫泡,方可再用。另外,多畜检查时,须做好登记,贴好标签,避免混乱。

3.幼虫分离法:凡是检查组织器官材料,应尽量撕碎;但检查粪便时,则将完整粪球放入,不必弄碎,以免粪渣落入小试管底部,镜检时不易观察。温水必须充满整个小试管和乳胶管,并使被检材料浸泡其中(使水不致流出为止),中间不得有气泡或空隙。为了静态观察幼虫形态构造,可用酒精灯加热或滴入少量碘液,将载玻片上的幼虫杀死。

【思考题】

1.蠕虫虫卵培养技术可用于什么?

2.幼虫分离技术可用于什么?其原理是什么?

3.毛蚴孵化法常用于哪种寄生虫病的诊断,其原理是什么?

【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各检查技术的粪检结果。

2.简要叙述各项技术的主要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