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一、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这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各种商品都是社会劳动的凝结,具有相同的质,所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这种内在的价值虽然可以比较,但自身却无法表现出来。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去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使各种商品价值都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时,货币就成了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

二、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在商品交换中发展起来的。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采取物与物直接交换的形式。货币产生以后,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它使直接商品交换变成两个过程,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首先是卖出商品换回货币(W-G),然后再用货币去买回需要的商品(G-W)。在这两个过程组成的商品交换中,货币充当了交换活动的媒介物。这种媒介商品交换的职能,就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三、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的职能。货币贮藏手段职能,是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的。最初表现为朴素的货币贮藏,生产者把多余的产品换成货币,目的是用货币保存自己的剩余产品。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便于随时购买维持生产和生活的商品,货币贮藏主要表现为取得交换价值的贮藏。当商品流通扩展到一切领域后,谁占有了货币,谁就可以购得一切所需的物品,这时的货币贮藏就表现为社会权力的货币贮藏。但任何目的的货币贮藏,都必须是具有价值实体的足值的货币。

四、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执行的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最初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不同商品的生产周期长短不一,产地距销售地远近各异,为保证再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部分商品生产者产生赊销商品的需要。到约定日期清偿债务时,货币便具有了支付手段的职能。以后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经济的发展,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日益普遍,不仅超出了商品流通领域,而且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如用于支付地租、租金、工资,缴纳赋税等等。

五、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随着国际交往的产生和发展,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流通,便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除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外,还执行如下职能:作为购买手段,在国际间用以购买外国商品;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用以偿付国际债务、支付利息和其他非生产性支付等,以平衡国际间的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用以支付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等,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一般讲,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充当世界货币的是足值的金和银,而不是具有地域外衣的铸币。因此,它主要是金块、银块的形式。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主要由那些在国际上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硬通货来充当世界货币。但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仍必须贮藏一定量的黄金,以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用来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

货币最早具有的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品进入流通之前,先由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价值,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在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退出流通领域作贮藏备用,从而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随着商品赊销交易的出现,货币在这里不再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而只是到了约定的付款日期才被用于清偿债务,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只有货币的前四种职能在国内商品流通中得到了充分发展,才会同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相互联系,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货币各种职能的排列顺序,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延伸阅读

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

国际清算银行2013年4月发布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首次超过瑞典克朗、港币,进入全球十大交易最频繁货币榜单,成为世界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日均交易额占全球交易总额的2.2%。国际清算银行认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飙升符合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努力。自2009年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发展。

2016年4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进一步显示,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为5.09万亿美元,较2013年4月份下降了5.0%。而人民币外汇交易量为2020.2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69%;全球占比升至4.0%,市场份额几乎翻了一番,货币排名从第9位升至第8位。

资料来源:编者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编写。